县级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1-29 03:54黄晓璐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10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黄晓璐

(如东县环境监测站 江苏如东 226400)

1 引言

环境保护的基础就就是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手段,通过环境监测的结果,可以有效的指导环境决策,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观察,对污染源进行确定,同时确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据此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控。

2 县级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结果不能够将环境质量全面反映出来

2.1.1 监测指标和要素

县级环境环境监测项目在针对性方面不强,出现了重复监测一些污染程度不高的项目,没有对相关的有害参数进行全面的监测,出现了漏测情况。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的要素主要针对水、大气和土壤等等,但是却没有系统监测其他的诸多环境要素,比如固体废弃物、大气颗粒物以及生物体等等,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把握区域环境总体质量。监测项目在污染控制指标上,依然采取的是非特异性指标,比如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等,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控制有毒污染物,相关的监测分析工作也不能全面进行。

2.1.2 监测频次

县级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监测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总体频次偏低,因而所测结果难以完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在环境质量评价、排污行为判定等方面难以做到与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符合,因而在环境管理上处于被动地位。

2.1.3 评价方法

众所周知,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产品,而我国县级环境监测则往往是和相关的控制标准值进行对照,在评价结果时,只是采用超标与否的标准,没有深度加工监测数据,也没有深入规范的分析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以及其他的相关性,影响到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水平。

2.2 监测方法不规范

县级环境监测在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方法方面还很不系统,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为例,其中近60种其他约定的方法、80个项目需要采用近20种国标或行标方法,每种方法均有单独的样品保存、采集、前处理及分析方法,不同样品的标准配置都不一样,这种方法耗时耗力,给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造成很大困扰,不利于监测项目的顺利高效进行。

2.3 应急技术落后

相较于大中城市,县级环境监测系统在仪器设备配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应急仪器方法方面往往采用的是非标方法,这样就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此外,由于一些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监测条件和现有资料都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监测工作的进行。

3 针对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科学监测

3.1.1 监测因子的制定

要想制定监测因子,在分析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的时候,需要结合地区的不同和污染源的不同有差别进行,监测对象的选取,一般是那些有着较大危害和较高出现频率的污染物,删除那些长期都没有监测出来的项目,或者是在标准值以下的项目,将综合性控制指标发展为特征性控制指标,对污染物的形态分析进行强化,保证环境状况可以被监测结果有效的反映出来。

3.1.2 自动监测

要想提高监测的连续性,就可以采用多种常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只有强化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才能够将各种污染物的动态状况给及时准确的掌握到。

3.1.3 评价监测数据

如果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可信的,那么接下来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统计分析以及深度加工这些监测数据。我们知道,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点面结合,既需要分析现状,又需要预测趋势,分析规律,保证分析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监测数据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标准化监测

我国的环境监测总站在相关的平台项目上构建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开始研究环境监测和现代采样与制样,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那么基层环境监测部门就需要对这个成果努力学习和推广,并且对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与保证进行完善和健全,从而保证全程序的质量,从技术上支持有毒有害污染物长期环境监测调查以及其他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3.3 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应急监测的手段之一是现场分析,应在应急监测“实战”之前,准备好应急仪器如流动监测车,提高实际应用时对报出数据的把握性,做好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方法。通常可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污染物监控;在交通及运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快速将样品送至有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此外,还要研制自动化程度高、便携式的监测仪器设备。

4 结语

总之,县级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技术配套性较之省级、国家级以及一些先进国家还存在一些距离,总体水平不高,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薄弱,在监测技术标准化方法的探索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1]温正堂.关于监测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7):1-2.

[2]谭培功,金丽莎,于彦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5):38-39.

[3]胡冠九.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4):1-2.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北京地铁环境质量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秦皇岛河口湿地环境在线监测数据应用研究
GSM-R接口监测数据精确地理化方法及应用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