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莆田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问题与对策

2013-01-29 03:54林小媛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10期
关键词:监测仪器危险源环境监测

林小媛

(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莆田 351100)

1 莆田市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存在问题

1.1 危险源信息库不完善,污染情况“底数不清”

对本地区的主要污染源种类、排放情况、危险物品存放地点以及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不太清楚,如果没有摸清上述情况,就无法正确选择应急监测仪器和确定相应的分析方法。

1.2 应急监测硬件设施有待提高

应急监测设备不同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需要快速、及时、便于携带,这些仪器设备针对性性较强,也比较昂贵。

1.3 应急监测人员知识缺乏,预测反映能力有待提高

许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再是单一因子的污染,污染因子复杂,受外界环境影响会产生多种变异,监测人员缺乏现场污染情况、条件和污染事件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能力,知识面不够广,现场处置经验不足,影响应急监测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

1.4 应急监测体系不够完整、系统

近几年,莆田市对环境应急处置有了重要的认识,监测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但完整的监测体系却未建立。针对应急监测体系的演练较少,多半停留在文字上,流行形势,缺乏有针对性的实战演习和有效组织。未能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有效地组织。

2 提高有效应急环境监测能力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环境监测早期预警网络

充分利用环境监测部门以及排污单位的各类自动监测系统(污水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废气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等),做到污染事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应急监测。排出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质名称、地点方位以及化学特性等,形成本地区风险源信息图,做到对本地区风险源心中有数,使环境预警工作从事发警报到事前预警。

2.2 建立完整的应急监测数据库

2.2.1 编制辖区内的危险源动态档案数据库,包括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储运、处理的单位名录,这些单位存在的危险源种类、规模、位置等基本情况;危险源存在的危险品的危险等级、毒性分类、潜在危害、事故预防措施等企业应急信息;如有可能还可以建立辖区内的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便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评估对周围的影响。

2.2.2 建立应急监测技术咨询数据库,包含常见化学品和污染物的标识、理化性质、毒性、化学性质、防护措施、应急消解措施等;有关应急监测仪器的操作步骤和使用信息;各类应急监测仪器和后勤器材的维护和管理信息;应急监测分析方法信息;应急处理(泄漏处理、消防措施、现场急救等)措施。

2.2.3 建立环境应急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决策数据库,包含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化工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管理制度,各类相关标准(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安全生产规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以便需要时调用。

2.2.4 建立典型污染事故案例数据库,通过对以往发生的典型污染事故案例分析和评估,为今后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提供借鉴资料。

2.3 加大应急监测装备、仪器投入和日常维护、保养

加强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硬件建设,是全面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将所需要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作为购置应急监测仪器及其他装备(应急取证设备、应急监测人员防护设备、急救装备、通讯装备等)的专项资金。对必要的现场应急监测项目配备设备,如便携式水检测仪、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气象色谱仪、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气体检测管、水质检测管、便携式应急监测箱、检测试纸等,应专人管理,明确标识,定期维护,按时检定,定期更换配制,确保监测设备完好。

2.4 加强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提升综合判断能力

应将应急监测人员培训提到议事日程上,除了进行常规性监测技术知识培训外,还应加强应急监测专门培训,需要不断扩充他们的知识面,进行法律法规、各类污染物化学物理性质、安全处置、环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知识培训更新,以全面掌握不同类型污染事故的特点、各种污染因子的应急监测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复合型应急监测队伍。

2.5 针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演练,完善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来说,日常的定期演练是确保发生污染事故时有兵可用、有兵能用的关键。2011年1月1日,我国颁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对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布点与现场监测、样品管理、监测项目和分析该方法、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监测预案编制报提纲都做了一个规范要求。它的发布使得应急监测有据可依,有条可循。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实战演习,把每一次演习当作一次真正的事故来处理,全程序规范操作,对预案的制定、应急监测机构指挥、监测技术人员的现场监测能力、仪器装备使用等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和完善,真正达到锻炼队伍和提高监测水平。

3 结语

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运行应急监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能力重在平时的积累,落实好应急基础、保障、人才依然是我们应急监测建设的重点,也是落实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要求。保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乾地,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监测仪器危险源环境监测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监测方法的论述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