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2013-01-30 11:12邓淑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垂直距离余留基牙

邓淑娟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邓淑娟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垂直距离缩短的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牙列缺损患者,因牙面重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缩短,以重度磨耗牙做基牙,在其上制作固定烤瓷联冠,恢复基牙原有高度,在此基础上制作铸造支架活动义齿修复其余缺失牙齿,改善患者容貌外观,恢复咀嚼功能。结果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固位、稳定、美观及咀嚼功能上优于传统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垂直距离缩短牙列缺损修复具有明显的临床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固定义齿;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

牙列缺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原因大多为龋齿、外伤、牙周病导致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容貌外观,严重者影响咀嚼功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因长期缺牙未及时修复,余留前牙因过度磨耗牙冠变短,对无颌牙的部分后牙过度伸长,严重者紧咬于颌牙槽嵴上,给临床修复带来很大困难。采用传统活动义齿修复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对近三年来26例垂直距离缩短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进行咬合重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三年来我院收治的26例牙列缺损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5岁(48~73岁),上、下颌缺失牙数为0~20个,要求修复大多数牙缺失,改善容貌外观,恢复咀嚼功能。临床检查:10例为上颌后牙大多缺失,余留2~4颗上前牙牙冠基本正常,下颌前牙严重磨损,牙冠短小,其解剖学颌平面[1]呈前牙区凹向下的病理性改变,咬合时下颌后牙与上颌牙槽嵴紧密接触;其余16例为上、下颌后牙缺失,上、下前牙均严重磨损牙冠变短,垂直距离偏低4~6mm,外观面下1/3变短,口角下垂,鼻唇沟加深,呈苍老面容。

1.2 修复方法和过程

1.2.1 修复前准备拔除缺牙区余留牙根,治疗余留基牙牙体牙髓病变,清除牙结石,治疗牙周病,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

1.2.2 医患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缺牙情况、余留牙条件、义齿种类及治疗费用,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并同意,提高患者依从性。

1.2.3 义齿制作步骤①基牙制备:对严重磨损、牙冠短小的基牙作牙体制备切缘或颌面牙体制备量少,颊、舌及近、远中面磨除倒凹,轴面最大周径降至龈缘处,预备出0.5~0.8mm肩台,轴面聚合度2~50,各基牙应取得共同就位道。②制取印模:取模前用排龈线压入龈沟内2min后取出,水粉剂藻酸盐印模材取得印模,超硬石膏灌注工作模型,制作蜡堤在患者口内确定正确垂直距离并转移至模型上,送义齿制作中心制作固定烤瓷联冠。③戴固定义齿:在患者口内试戴固定烤瓷冠,调整咬合,粘戴固定义齿后再次制取工作模型送义齿制作中心制作铸造支架。④试戴支架:在患者口内试戴支架,制作蜡堤转移合位关系后排牙。⑤戴活动义齿:试戴活动义齿,检查合位关系、垂直距离及基托边缘等,适当调整咬合,向患者介绍初戴义齿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应及时来医院就诊调磨。

2 结果

患者戴用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体后,面下1/3增高,口唇及面颊部丰满,面容明显改善,戴用舒适,义齿固位良好,稳定无翘动,咀嚼有力,基托边缘无压痛,修复后1、3、6、18个月随诊,固定义齿基牙无松动,牙龈无退缩;活动义齿无压痛,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

3 讨论

牙列缺损患者在垂直距离缩短时,采用传统活动义齿很难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无法恢复其正常垂直距离,制作覆盖义齿或套筒冠义齿,又因制作过程复杂、价格昂贵难以在基层推广应用。本组26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有10例上颌只余留2~4个切牙,下前牙磨损变短,且有散在小缝隙,解剖学合平面呈病理性改变,因此将6个下前牙制作成固定联冠烤瓷修复,不仅恢复了正常合平面,还恢复了正常合间距离,又关闭了散在间隙,为上颌活动义齿修复创造了条件;另外16例患者为上、下颌后牙大多缺失,上、下前牙均磨损变短,上、下前牙区制作固定烤瓷冠修复恢复正常垂直距离,后牙缺失采用活动支架修复,既恢复其咀嚼功能,而且从外观上看逼真自然,还为患者节省了经济费用。

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适应证:①牙列缺损患者,垂直距离缩短,无法用常规活动义齿修复者;②牙列缺损患者,部分牙齿严重磨损,合平面呈病理性改变者;③上、下牙列缺损,其上、下颌一方为固定义齿修复适应证,另一方为活动义齿修复适应证者。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解决了用传统活动义齿修复困难的病例,扩大了临床业务范围;不仅恢复患者自身咬合关系,且可恢复正中咬合时的垂直距离,在确保息止合间隙情况下适当升高咬合,使髁状突前移,改善颞颌关节症状,既修复了缺损牙列,又恢复了面下1/3高度,对颞颌关节预防和治疗作用[2];采用固定义齿恢复颌间距离,从固位和稳定上优于覆盖义齿和合垫式活动义齿;美观自然,咀嚼功能增高明显,咀嚼力比合垫式活动义齿有力;异物感和对味觉、发音影响小,活动部分便于修理;经济实用,易于推广,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

制作时应注意恢复磨损牙高度时,应参考面部比例法:瞳孔到口裂延长线的距离与垂直距离大致相等,垂直距离[3]为自然牙列呈正中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中国人垂直距离多小于瞳孔到口裂延长线距离,切忌过高;制作固定义齿的基牙有根尖炎症时应做彻底的根管治疗,确保固定义齿修复成功;活动义齿制作时,取模、灌模严格规范操作,制取准确模型是活动义齿修复成功的关键。

[1]马莉.口腔解剖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5.

[2]邢国芳,焦婷,孙健,等.简易套筒冠义齿用于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咬合重建[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3):165-167.

[3]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1.

R783.4

A

1673-5846(2013)08-0090-02

甘肃省正宁县医院口腔科,甘肃庆阳 745300

猜你喜欢
垂直距离余留基牙
语音法确定垂直距离时戴堤前后发音时面下1/3最小距离的比较研究*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酒香不怕大山远,小康路上有情怀
余留芬,酿“人民小酒”的女书记
余留芬:芬芳映山红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
对为自然牙的下颌单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
角度评估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静动态载荷下基牙压低后的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