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海醇致速发性过敏休克1例

2013-01-30 11:12张凤春苗春平颜耀东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离子型周身造影剂

张凤春 苗春平 张 娟 颜耀东

碘海醇致速发性过敏休克1例

张凤春 苗春平 张 娟 颜耀东

目的分析本院上报的1例碘海醇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上报的1例碘海醇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该患者应用碘海醇注射液后,约2min后出现周身发热、颜面及周身皮肤发红、咳嗽、恶心、大小便失禁等典型过敏性休克症状。结论碘海醇致过敏性休克不多见,但建议医师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掌握碘海醇注射液适应症,用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剂量、静滴速度,加强对碘海醇注射液的监测,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制订完善的抢救措施,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积极施救。

碘海醇;速发性;过敏休克

碘海醇注射液为第二代非离子型造影剂,临床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的尿路造影和心血管造影,成人的脑动脉造影、外周及各种动脉照影、静脉造影、数字造影和CT增强扫描。适用于各种体腔检查,如关节造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疝囊造影、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涎管造影以及各种胃肠道检查等。该类造影剂通过降低渗透性、电性及化学毒性[1]来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临床使用,这类造影剂比离子型造影剂安全,据统计,其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08%,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04%,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004%。但严重不良反应仍偶有发生,现将我院放射科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行上腹部增强CT出现速发性过敏休克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41岁,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Hg,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根据其主治医生临床经验,怀疑该患者存在脾功能亢进,为进一步确诊,遂对该患者行上腹部增强CT。患者于上午9:30进入CT室进行平扫后,静脉推注碘海醇注射液(江苏扬子江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批号:12010821,规格:15.1g×50ml-1)75ml行增强,患者用药约2min后出现周身发热、颜面及周身皮肤发红、咳嗽、恶心、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血压80/40mmHg,呼吸30次/min,考虑碘海醇过敏所致,立即建立静脉通道5mg地塞米松入壶,并给予20mg多巴胺注射液入壶,同时给予吸氧,再次给予多巴胺注射液200mg+5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持续静滴;10:00测血压120/80mmHg,呼吸25次/min。将患者转入病房后继续给予多巴胺注射液200mg+5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持续静滴;心电监护显示BP 110/78mmHg,心率90次/min,呼吸25次/min,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0:30患者出现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针对上述情况给予还原型谷光甘肽保肝、泮托拉唑抑酸保护胃黏膜、止吐并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抗过敏治疗。12:00患者颜面及周身皮肤发红消退,偶有咳嗽、呕吐、恶心等,大部分症状均已缓解。心电监护显示BP 110/78mmHg,心率70次/min,呼吸18次/min,随后将该患者设为重点护理对象,密切观测其生命体征及其它状况。

2 讨论

碘海醇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X线照影剂,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学安全性和离子型相比确有很大提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国内外研究报告中,均表明显著低于其它离子型的药物制剂,因此,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轻度反应:恶心、皮肤少量红疹、全身温热感;中度反应:恶心、呕吐、胸闷、气促、荨麻疹、眼睑等颜面部中度水肿;重度反应:喉头水肿、脉搏细弱、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抽搐、休克;局部渗漏:造成局部肢体肿胀或坏死。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反应,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2],这些不良反应主要由患者的生理因素、药物质量、药品使用方法、注射器材质量以及环境等因素引起。此外,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精神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过敏体质、高血压、糖尿病、恶病质、一些慢性疾病等要慎重对待。该患者虽然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且碘海醇皮试试验结果为阴性,但仍然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极有可能与患者自身体质的特异性有关,也可能与碘海醇注射液的使用方法有关,其产生该后果的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由此可见,碘海醇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同时,为了减少碘海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医生一定要严格掌握碘海醇注射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着重加强对患者既往史的了解,严格筛选高危人群。在造影检查前,需进行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说明造影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有禁忌症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尽可能不要做此项检查。在造影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碘海醇注射液的用量,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注射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及吞咽情况,同时备好相应的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抢救器材。对患者的观察时间也应持续到造影结束后12小时甚至更久,以预防极少数患者出现迟发性不良反应,同时要叮嘱患者造影后多饮水,以加速碘海醇代谢,尽可能确保每例患者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78.

[2]陈艳平,刘芳群.碘海醇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J].中南药学,2011,9(6):480.

[3]许凤仙,蔡绿花.碘海醇致脑血管造影术后严重不良反应1例[J].2012,47(22):1802.

R593.1

A

1673-5846(2013)08-010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北京 100089

猜你喜欢
离子型周身造影剂
非离子型乳化蜡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漫散时刻
离子型稀土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
倔强
听一首歌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