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013-01-30 11:12雷肖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士

雷肖红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雷肖红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学习和培训,每月讨论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操作,实行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和落实护理质量三级质控,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结果经过以上各种管理措施的实施,我院心血管内科近两年来未发生1例因护理安全管理不当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损害。结论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安全防范措施;对策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1]。近年来护理纠纷不断增加,当务之急我院的工作重点应想方设法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安全,现将工作经验探讨如下。

1 心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与护理安全有关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及社会对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期望值过高有一定的关系;其次,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很密切的关系。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在工作过程中可能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很好的排查安全隐患,从而造成对预防措施的疏漏,致使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机率提高。当遇到急、危重患者时,低年资护士在心理素质、与他人配合等方面承受很大压力,加之超负荷工作,易对患者及家属失去耐心,护患沟通时缺乏沟通技巧,而造成家属或患者的不满,这是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

1.2 心血管疾病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容易发生各种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心衰、休克等致命性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致死率极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病情突然恶化的情况,若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护理服务不到位,或抢救无效死亡,极易与患者及家属发生纠纷,从而隐藏很多安全问题。

1.3 患者因素由于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发病期表现犹如健康者,这种情况造成家属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与实际病情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忽视与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不引起重视而造成依从性差,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

1.4 药物因素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多、副作用危害极大,要求严格控制剂量,如注射多巴胺时,一旦渗出血管易造成皮肤坏死;硝酸酯类制剂容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症状;抗心律失常、抗凝、降脂、降压等口服药物种类多、规格多,而且患者病情变化比较快时,医生医嘱更改也比较多,护士执行医嘱多,若疏忽或错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5 护理记录单书写因素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举证依据。护理记录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但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加之临床工作繁忙,护理记录很容易造成涂改,病情观察不到位,记录不全面、不具体、缺乏连续性,造成安全隐患。

1.6 管理因素由于护理工作琐碎繁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去规范工作程序、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若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7 其它因素目前电视、电台、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不公正的评价评论,以及社会医疗资源的有限配置,使患者对现在的医疗环境不满而成为不安全因素。

2 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娴熟的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更是安全的保障[2]。护理部定期组织安排业务学习,科室定期组织安排科室的研究生医生为护理人员做相关的专业知识讲课,安排科室的护理骨干进行专业讲课、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和新护士,提高其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2.2 做好重点环节质量的管理心血管内科患者大部分病情重、变化快,如心衰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跌倒、坠床、压疮、烫伤等。

2.3 加强患者入院和出院管理患者入院时,对医院环境陌生,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尤其是监护室的患者对各种仪器的恐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安排在监护室,或距离护士站近的病房,以便于护士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整洁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出院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减少再住院率,提高治疗效果。

2.4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风险发生完善和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实行三级质控、明确职责、坚强监督、完善患者的腕带佩戴制度,严格三查七对,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一旦发现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完善工作流程,防止差错发生。

2.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教育护士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其主人翁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养成慎独精神[3]。

3 小结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是保障每例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治疗护理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纠纷的关键环节。我院心血管内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加强患者出入院的管理,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专业的医疗护理环境,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谐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从而防范医疗差错事故,进一步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1]刘少玲.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10:761.

[2]徐明芹.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工企医刊, 2009(02).

[3]郭艳.护理道德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S1).

R473.5

B

1673-5846(2013)08-0150-02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临汾 041000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士
最美护士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