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2013-01-30 11:12潘淑岩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司酮蜕膜孕酮

潘淑岩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潘淑岩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效果并进一步积累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对流产型者或异位妊娠尚未破裂者,在服用抗早孕2倍治疗剂量米非司酮后,定期监测于第5天、10天、15天的自觉症状,监测血清β-HCG和B超结果。结果失败5例,治愈44例,治愈率为89.8%。结论异位妊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全部掌握的情况下,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快捷途径,即安全又有效。

米非司酮;观察结果;异位妊娠

抗孕酮药物首选米非司酮,是近十几年来的一种新型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现已普及到应用于中期或晚期的引产。近几年过期流产、死胎者仍在应用,继而又用于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由于米非司酮在临床研究报道上治疗异位妊娠的并不多,因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了严密观察,与同事共同探讨了异位妊娠选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就诊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最大年龄34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24.6岁,停经时间为45~56天。腹痛伴阴道出血时间1~30天者34例,1~45天15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β-HCG)水平正常值<20U/ml,经B超扫描证实盆腔包块直径最大6.2cm,最小2.1cm,无妊娠囊在宫腔内,包块直径大于5cm者9例,小于8cm者40例。

1.2 临床症状下腹有隐痛感,停经天数少于50天;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或无阴道流血;不存在腹膜刺激症状,经B超检查确定,在宫外见妊娠囊小于4.0cm或有胎心的搏动,有少量腹腔内出血或无出血;患者自愿采用此种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在确定异位妊娠后,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mg后,嘱咐患者服药总量是300mg,第12小时续服50mg。对于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尽量让其避免体力活动并且卧床休息。如果患者需要门诊治疗可叮嘱在服药第3天复诊。如果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未服米非司酮,可酌情使用止血类、抗生素等药物。并要有固定的服药时间,一般在餐前2小时或餐后2小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或与医生取得联系。

1.4 重点观察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腹部体征观察服药期间或服药后每隔1日做盆腔B超检以及查测血HCG定量,若连续血HCG下降>15%,2次检测以上,随机改为每周复查2次,直至血HCG降到正常为止。观察期间如果B超发现附件包块逐渐长大,最初2次血HCG下降均<15%,发现突然腹腔内大出血或原始心管搏动,立即更换为手术治疗或MTX治疗。

1.5 疗效标准[1]自觉症状已消失;行B超检查时所见妊娠囊已经缩小或变形者,可在第5天、10天、15天各测一次β-HCG并监测至水平正常。

2 结果

2.1 自觉症状49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下腹隐痛加重者14例,9例服药前、后均无腹痛,18例下腹隐痛,患者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出现下腹剧烈疼痛,已确定为异位妊娠破裂,有7例行急诊手术。于第5天复诊时,自述药物副反应减轻,有43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第9天复诊时4例自述下腹部不适,到第21天来复诊时自述下腹部不适者1例,第25天开始无症状。服药后5天内阴道流血者42例,阴道流血3~4天者36例,阴道流血15~18天者6例,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为8.3天。点滴状流血者38例,流血量少于月经量者4例。服药后有25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症状完全消失均在停药后2~3天。1例在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2 B超检查结果在第3天开始嘱患者做B超检查复诊,B超复诊时有32例胎囊改变形状、包块萎缩变小,已无胎心搏动,无明显变化者8例,有7例腹腔内有大量液性暗区,附件区包块增大,边界欠规则。患者在第9天复诊时有37例包块均明显缩小,第21天复诊时23例包块消失,第30天复诊时有5例萎缩包块。

2.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β-HCG)患者第3天复开始诊有49例, 36例血清β-HCG水平下降至7.3~21.0ng/ml,服药前为9.7~46.6ng/ml。第9天复诊时,有30例患者血清β-HCG水平恢复,血清β -HCG水平介于3.5~18.0ng/ml之间者12例。第21日复诊时,血清β-HCG水平为3.8者1例,为5.3ng/ml者1例,第31天复诊时,49例的血清β-HCG水平全部恢复正常。

3 讨论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者,统称为异位妊娠,习称为宫外孕,根据着床部位不同,有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卵巢部位妊娠、宫颈妊娠、腹腔中妊娠,还有在子宫的残角处妊娠,输卵管妊娠以异位妊娠中最为多见,约占85%~90%。

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坠胎药物,是作用于宫内妊娠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产生较强抗孕酮作用是由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时起作用[2]。主要作用为坏死蜕膜变性,继发滋养细胞变性而黄体溶解致HCG水平下降引起,滋养层的发育受到抑制[3]。HCG刺激子宫内膜而出现蜕膜反应时,异位妊娠血中HCG水平升高,使真蜕膜形成,蜕膜下的血管系统及海绵层发育较差,则宫内妊娠时米非司酮的用量要减少。

近十多年来医药界研究出来的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蜕膜就是它的靶器官,可取代孕酮的受体与孕酮结合,由于孕酮的活性能力被抑制,所以绒毛组织和蜕膜变性,蜕膜组织细胞先变性既而坏死,由于核细胞分裂减少最终导致绒毛组织缺乏血液养分的供应而变性甚至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4],最后子宫开始收缩,胎膜即与子宫壁发生剥离。有学者对绒毛组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的影响,除了能使蜕膜损伤外,还能直接使滋养细胞增生而凋亡[5],作用于滋养细胞,达到终止发育胚胎的目的。由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尚可保留生育功能,所以临床上已逐步用来治疗异位妊娠,而且疗效显著、很有发展前景,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其优点不受医疗设备精密程度的限制,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显著,既有广阔应用前景又易于推广。

[1]卞度宏.异位妊娠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01.

[2]赵轩,黄官友.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三种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21.

[3]纪新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性输卵管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99.

[4]郑桂琴,吴世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瘫痪观察[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5.

[5]张彤迪.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出血原因与卵巢功能状态的研究[J].实用妇科杂志,2002,6:347-347.

R719.3+1

A

1673-5846(2013)08-0239-02

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中心卫生院,吉林白城 137000

猜你喜欢
司酮蜕膜孕酮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与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响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人工流产术中所见子宫颈蜕膜性息肉的研究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求“好孕”要重视孕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