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探讨

2013-01-30 11:12孙冰冰张立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康复训练

孙冰冰 张立华

关于临床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探讨

孙冰冰 张立华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7例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康复护理后27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6%。结论临床护士在为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做到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全过程,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脑瘫;康复护理;护理措施

据报道,目前我国儿童脑瘫的发病率约为整个出生人口的1.4%~4.0%左右。据有关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全国脑瘫儿童总数接近500万例,并以每年增长约4万例的速度递增。而据有关数据显示,吉林省儿童脑瘫发病率达到出生人口的2%左右,按吉林省近年来出生人口数据估算与脑瘫婴儿出生率推算,吉林省0~6岁脑瘫儿童数量大约在1万例左右,每年新发生脑瘫的儿童在1900例左右。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经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通过采用药物、高压氧治疗后,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27例脑瘫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儿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童脑瘫学术会议确定的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岁4个月~6岁2个月,平均3.7岁。

2 康复护理措施

2.1 环境要求康复工作环境中房间要保持宽敞、明亮,空气流通设施应强调家庭化,随时保持整洁、干净。护士注意做到仪表端庄、言语轻柔、举止得体,房间墙壁上挂一些适合儿童年龄心理的图画,桌上放一些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图书等,让患儿来到康复室就像在自己家里,能够很快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心理指导多数家长对患儿都存在悲观失望心理,护士应不失时机地做家长工作,帮助其认识疾病,端正态度,并向家长介绍脑瘫的医学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康复治疗意识,使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临床工作。

2.3 头颈部训练痉挛型患儿做训练时将患儿两只手放置头两边,并尽量缓缓向上提颈部,用前臂下压患儿肩部,抓住患儿使其手提高外旋,坐起时保持正位。缓慢型患儿做训练时让其手臂伸直向内弯曲下压,手部放松,让患儿缓缓坐直,头部始终往前抬高。肌张力低下型患儿做训练时双手抓住患儿的肩膀,拇指顶住患儿的胸部,肩膀往前稳稳托住患儿,辅助其将头抬起来。

2.4 手臂和腿部训练

2.4.1 手、腕、臂一起伸直的方式抬高患儿手臂,拉直向外弯曲,让患儿伸开拳头,使手平放,腕部抬高。

2.4.2 下肢伸直方式患儿下肢僵直紧夹时,抑制膝关节使其双腿外转,使髋关节弯曲并绕转到放松状态,足背屈,辅助其脚趾伸直。

2.5 日常生活训练嘱咐患儿在吃饭时使用圆形汤勺,辅助患儿使其手臂弯曲,拇指外转把食物送进口中;睡眠时双肘控制住,维持肩向前,腿并拢;如果患儿的脸朝向一方位,要辅助扭向对侧。

2.6 语言训练在患儿前放一面镜子,对患儿进行口、唇、舌的具体训练。每日2~3次,每次坚持30min左右。

3 结果

经过近5个月的康复治疗,27例患儿中,基本治愈6例,显著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其治疗效果与患儿年龄、病情轻重度及脑瘫类型相关。中等程度以下或伴有智力低下,并在2岁以内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明显率较高,年龄大于2岁的重度脑瘫患儿伴有中度以上智力低下、迟缓型脑瘫患儿、混合型患儿疗效较差。

4 讨论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受到损伤,导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的症状有运动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或失语症)、视听觉障碍(近视或斜视伴声音辨别困难)、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发育迟缓或滞后)、牙齿发育障碍(牙齿质地疏松、易有蛀牙)、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情绪和行为障碍(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癫痫等。通过对27例患儿的治疗,认为以下对于患儿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在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对患儿的心理支持工作要放在首位,护士要用慈母般亲切、和蔼的态度,用柔和的语言来和患儿交流、沟通,先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从而减少其对康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害怕心理,增加患儿及家长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儿有点滴进步随时就给予鼓励和高度表扬,不断激励患儿和家长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同时,让家长知道要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单靠医生和护士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全力配合,并指导家长在患儿身边引导患儿做各方面康复训练。这样即增加亲子感情,也感受到训练时像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受,使家长和患儿感受到康复治疗带来的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进行康复训练前,首先给患儿及家长讲述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采取的方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经家长同意后方可进行康复训练。

总之,脑瘫患儿的康复情况必须要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耐心、细心、亲切和蔼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1]何星瑶.容国安.廖明珍.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75-76.

[2]李星慧.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2009,13(6):42-43.

[3]徐莉,李晶,杨玉新.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9,6(2):95-96.

[4]陈辉丽.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09,31(11):1739-1756.

R494

A

1673-5846(2013)08-0460-02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孙冰冰,副主任护师,儿外科护士长。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康复训练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