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3-01-30 11:12王丽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依从性有效率

王丽娟

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丽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平均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采用针对性干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肝脏炎症改善率以及护理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率,是一种安全、理想、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慢性乙肝;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慢性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世界范围的疾病,它具有高传染性、预后差、病程长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日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危害。本文选择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并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的慢性乙肝患者104例。年龄35岁~76岁,平均年龄为(51.87±6.25)岁;女47例,男57例;病程为10个月~18年,平均病程为(6.15±3.75)年。将104例患者平均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全部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内容包括用药护理、疾病知识讲解、入院宣传、饮食护理以及活动干预等。观察组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具体方法为:用药指导: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遵循主治医师的医嘱进行科学、正确的用药,并耐心对患者讲解慢性乙肝的用药知识。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经济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心理干预:医护人员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信任度。同时,及时的同患者家属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从而通过各方努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保持一个积极、乐观、轻松的良好心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多以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为主,并在治疗期间戒烟、戒酒、戒油炸辛辣食品,从而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10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表示,P<0.05,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分析研究分析显示,经过临床护理治疗后,对照组52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7.87±6.75)d,观察组52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98±7.84)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效果中,对照组患者腹胀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其中,显效19例(63.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67%);纳差改善总有效率为85.19%(23/27),其中,显效15例(55.56%),有效8例(29.63%),无效4例(14.81%);乏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2.76%(24/29),其中,显效13例(44.83%),有效11例(37.93%),无效5例(17.24%);肝区不适改善总有效率为76.67%(23/30),其中,显效17例(56.67%),有效6例(20.00%),无效7例(23.33%)。观察组患者腹胀改善总有效率为97.22%(35/36),其中,显效患者24例(66.67%),有效11例(30.56%),无效1例(2.78%);纳差改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其中,显效18例(58.06%),有效11例(35.48%),无效2例(6.45%);乏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其中,显效20例(62.50%),有效10例(占31.25%),无效2例(6.25%);肝区不适改善总有效率为89.74%(35/39),其中,显效28例(71.79%),有效7例(17.95%),无效4例(10.26%)。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肝脏炎症改善率分析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的3个月(17例,32.69%)、6个月(21例,40.38%)、12个月(37例,71.12%)、18个月(42例,80.77%)以及24个月(47例,90.38%)时的肝脏炎症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例,0.00%;3例,5.77%;9例,17.31%;12例,23.08%;17例,32.6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依从性分析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在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生活规律、戒烟戒酒等护理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94.23%、92.31%、84.62%、90.38%、96.15%)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0.38%、23.08%、25.0%、42.31%、30.7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肝主要指的是患者的乙肝病毒经检测呈阳性,且病程时间超过半年,或发病的日期不明确,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肝炎的一种肝炎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畏食、乏力、肝区疼痛等,严重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脾大、肝掌、蜘蛛痣、肝功能异常以及慢性肝病面容等。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104例慢性乙肝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治疗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肝脏炎症改善率以及护理依从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护理干预疗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病情改善率和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其病情早日康复。

[1]刘芳.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4(16):420-423.

[2]胡秀英.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抗毒治疗的影响[J].工企医刊,2013,1(05):1018-1019.

[3]周勤.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19(03):170-171.

[4]王雪梅,宫祥峰,王丽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歧视心理相关因素分析及人性化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11,3(21):489-490.

[5]许俊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9(06):1130-1131.

R248.1

A

1673-5846(2013)08-0491-02

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珲春 133300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依从性有效率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