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2例

2013-01-31 06:46杨志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吴茱萸胃痛胃脘

杨志明

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2例

杨志明

目的观察运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脾胃虚寒证62例患者作为临床治疗观察研究的对象,运用内服吴茱萸汤加减,外用穴位隔姜灸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2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治疗有效率为94%。结论内服中药、外用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吴茱萸汤加减;穴位艾灸;脾胃虚寒;胃脘痛

胃脘痛既是中医病名又是临床症状表现,常可伴见其它症状,如恶心呕吐、泛酸、口中酸腐、口疮、腹胀、进食后堵塞感、食欲减退或欲进食但食后胃脘部不适、或腹中冷喜温敷,也可伴有大便异常,或便秘、腹泻等症状[1]。现代西医学指的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皆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笔者自2012年以来,采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2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选择脾胃虚寒证62例患者做为临床治疗观察研究的对象。临床病症表现为胃脘隐隐作痛,空腹疼痛加剧,饭后疼痛减轻,喜暖喜按,恶心泛酸,神疲乏力,严重者则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厚腻,脉沉细或虚弱。以胃脘隐隐作痛,喜暖喜按为辨证要点。62例患者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

1.2 治疗方法内服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9g,茯苓15g,白术12g,干姜15g,太子参15g,甘草6g。随症加减:时常恶心泛酸水者加海螵蛸15g,清半夏10g,煅瓦楞子30g,代赭石30g;大便溏泄者加车前子30g,补骨脂15g,乌梅12g;疼痛较重者加白芍12g,元胡15g,川楝子12g。1剂/日,水煎3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连服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日,3~4个疗程后停药复查。外用穴位隔姜灸,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鲜生姜切片,厚约3cm,艾叶揉碎搓成圆锥状,置于生姜上灸,1次/日,每次3壮;10日为1疗程,l疗程间休息1~2日,3~4个疗程后再进行复查工作。

1.3 健康指导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被。注意胃脘保暖,防止受寒,诱发胃脘痛;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克制情绪波动;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软烂为宜,胃酸多者,不宜食酸性食品。切勿饥饱不一,冷热不均,暴饮暴食。疼痛呕吐剧烈时,暂禁食,平时应戒烟酒。少量出血,适宜进富有营养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等。忌辛辣刺激类食品;避免服用对胃肠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皮质类激素等,以免诱发胃脘痛及出血;加强锻炼,可适度做健身运动;门诊随访,积极治疗原发病(证)。按时服药,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应定期做有关检查,防止恶变,如出现黑便应及时就医;给患者讲解引起胃痛的常见原因,帮助患者寻找并控制病情的发展;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劳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合理规律进食;教给患者指压止痛的方法,胃痛发作时,可以指压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以减轻疼痛。

1.4 疗效标准根据《标准》鉴定治疗效果。治愈:胃痛和其它症状完全消失,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一切处于正常;好转:胃痛缓解且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明显减轻,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没有改善,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没有任何变化[3]。

2 结果

62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4%。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53岁,2012年11月3日初诊。患胃痛7年余,每次因受寒或劳累后发作;经过西药治疗,疼痛虽然可以减缓,但时常复发。3天前因受凉引起胃痛。刻诊:胃脘隐痛,时常有胀闷,喜暖喜按,身困乏力,大便溏泄,5次/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浅表性胃炎。病因中阳虚衰,外寒侵袭,致胃失和降,不荣则痛,遂用吴茱萸汤加香附10g、砂仁9g、车前子30g、补骨脂15g、乌梅12g。10剂,1剂/日,水煎3次取汁300ml,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配合穴位隔姜灸,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鲜生姜切片,厚约3cm,艾叶揉碎搓成圆锥状,置于生姜上灸,1次/日,每次3壮。复诊:胃痛胀闷缓解,精神较前振作,大便稀,2次/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上方车前子减量为15g、乌梅减量为10g,继开10剂,1剂/日,水煎3次取汁300ml,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穴位隔姜灸仍如前法。再诊:胃痛明显缓解,精神可,大便成形,仍感乏力,饮食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平;上方取车前子15g、乌梅10g,吴茱萸减量为6g、干姜减量为10g,加黄芪30g、焦三仙各10g;继开10剂,1剂/日,水煎3次取汁300ml,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穴位隔姜灸仍如以前的治疗方法。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天,症状、体征消失而愈。胃镜复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1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大多是因为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久病不愈、过服寒凉及攻伐之品而损伤中焦脾胃,以致中寒内生,纳运功能紊乱,继而表现为胃脘隐痛、乏力、怕冷诸症。究其病因是以虚、寒为本。笔者针对病因病机,治拟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法。内服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干姜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太子参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外用穴位隔姜灸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两法并施,共奏温中益气、健脾和胃、祛寒止痛之功。清・徐灵胎云:“外治可补内服汤药之不足”。内服中药,外用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1] 李琼仙,赵帆.艾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02):40-41.

[2] 曲建强.吴茱萸汤治疗虚寒型胃脘痛[J].山西中医,2011,27(07):13.

[3] 孟玉.推拿、艾灸、皮肤针综合外治胃脘痛3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06):5.

R256.33

A

1673-5846(2013)06-0109-02

共和县中医院青海省共和县,青海海南 813000

猜你喜欢
吴茱萸胃痛胃脘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