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药物的临床应用

2013-01-31 07:13石晓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催眠药苯二氮失眠症

石晓萍

失眠症药物的临床应用

石晓萍

失眠症;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失眠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失眠症已困扰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中国约有3亿人患有失眠和睡眠过多等睡眠障碍[1],可见,失眠已明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针对日益严重的失眠现象,药物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失眠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1 失眠的定义及分类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的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根据病程可分:①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②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

2 失眠的表现与诊断

失眠的表现主要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h,常与一系列疾病相伴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失眠的诊断通常是指有睡意时上床后30min不能入睡,觉醒时间每晚超过30min,且白天有症状者,如眼疲乏、头胀、头晕、犯困等。

3 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

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减少引起睡眠障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纠正觉醒过度,缓解症状。具体应做到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保持常态睡眠结构;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治疗失眠的药物选择原则

失眠症的药物选择,应考虑患者不同的个体特征,其主要综合患者的症状、年龄、特殊状态、工作性质、共病情况、经济状况以及药物的半衰期、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3]。针对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应使用超短效类药物,使患者服用后可很快入睡,且第二天起床没有酒醉感,如司可巴比妥、氯硝安定、三唑仑、唑吡坦片、咪唑安定等;针对维持睡眠困难、恶梦频频的失眠患者,应使用短效或中效类药物,以加重慢波睡眠并缩短其时间,如舒乐安定、唑吡酮、劳拉西泮等;针对早醒的失眠患者,应使用中效或长效类药物,延长总的睡眠时间,如安定、硝基安定等。理想治疗失眠的药物选择原则应是迅速诱导睡眠、对睡眠结构无影响、次日无药物残留作用、不影响记忆功能、对呼吸无抑制作用、长期使用无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戒断症状、与酒精和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4]。

5 治疗失眠症药物的临床应用

具有治疗失眠适应证的药物主要包括γ-氨基丁酸A(GABAA)复合体激动药、褪黑素受体激动药、抗抑郁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近几年,治疗失眠症的新药也取得一定进展。

5.1 巴比妥类药物是一类较为古老的镇静催眠药,作为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由于治疗的安全范围比较小,有明显的潜在成瘾性、呼吸抑制作用和过量致死等副作用,近年来已基本被其他有关药物所取代。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鲁米那)、司可巴比妥(速可眠)。

5.2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治疗失眠症药物中应用最广泛、时间最长的一类药物,具有吸收较完全、不良反应小、戒断反应轻微,不易成瘾等优点,是治疗失眠症的首选药物之一。苯二氮卓类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均有效,其作用根据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种。短效药物作用迅速而短暂,主要用于入睡困难者;该类药物易形成依赖,且撤药易产生反跳性失眠,代表药物有三唑仑。而中效药物主要用于睡眠不实,多醒兼有入睡困难者;常用药物有羟基安定、氯羟安定等。长效药物作用慢,治疗时间长,易有储积及延续作用,容易抑制呼吸;代表药物有氟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药物等。药物剂量因人因病情而定,选择适当的剂量,连续用药不宜超过4个月,减药要缓慢,中等剂量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5]。

5.3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近年来,镇静催眠药物正逐步从苯二氮卓类药物向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发展,其代表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6]。该类药物能明显缩短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由于其催眠作用好,依赖性低,副作用发生率少,可提高睡眠质量,次日无残留效应,长期服用不引起耐受性,不改变睡眠结构,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如常用的唑吡坦,能选择性作用于苯二氮卓类受体GABAA的一部分来产生中枢抑制作用。但它与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对已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有轻微抑制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有协同作用,故应慎与中枢抑制剂合用。非苯二氮卓类药不良反应少,可促进入睡,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不易产生耐药性及反跳,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安眠药。

5.4 其他类镇静催眠药水合氯醛,口服或直肠给药均易吸收,其催眠剂量30min内即可诱导入睡,无后遗作用,不缩短REMS睡眠,尤其适合老年失眠者,但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7];氟西汀也可作为长期有效的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虑平均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8];有人对褪黑素是否能改善老年失眠症进行评价[9],研究显示,褪黑素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和改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和睡眠中觉醒次数),主观睡眠质量改善不明显,但对长期应用苯二氮类药物和睡眠时褪黑素水平偏低的老年失眠症者最有效。

5.5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不管是单味中药还是复方制剂对改善患者的睡眠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达到安神养心、治疗失眠的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乌灵胶囊和枣仁胶囊具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6%和75%。半夏、酸枣仁、五味子、天麻、苦参等一些单味中药也能够达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患者的失眠、多梦等症状。目前患者使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也有一些副作用。而中药治疗失眠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6 结论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应对症选药,从小剂量开始,足量和交替服药,短期服用,避免长期用药。撤药时要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以防出现戒断现象。同时,在服药治疗期间不可饮酒或同服中枢抑制药。患者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进行失眠的治疗过程中,医生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失眠及其药物治疗 2004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76.

[2] 赖荫光.对失眠的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8,8(20):1785.

[3]瞿萍,陈贵海.失眠的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3 (10):50.

[4] 高靖.失眠药物的选择[J].内蒙古中医药,2009,11:55-57.

[5] 闫立新.失眠症的治疗概况[J].卫生职业教育,2006,11:134.

[6] 索敏.失眠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0,31:178.

[7] 黄薛冰,杨德森.新一代镇静催眠药唑吡坦[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0(4):253-254.

[8] 台磊,周相燕.关于失眠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 8(6):39.

[9] 吴修红,杨波,张淑香,等.失眠证的综合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90.

R749

A

1673-5846(2013)02-0110-03

广西省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桂林 541001

猜你喜欢
催眠药苯二氮失眠症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老年人失眠, 慎用长效镇静催眠药
老年人失眠,慎用长效镇静催眠药
这七类人,小心安眠药吃上瘾
苯二氮类药物用于催眠的使用现状调查
最好的催眠药
服用催眠药无效是昨回事?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