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牛奶过敏与胃肠道表现的分析研究

2013-01-31 07:1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水解奶粉胃肠道

韦 益

婴幼儿牛奶过敏与胃肠道表现的分析研究

韦 益

目的探讨婴幼儿牛奶过敏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的婴幼儿牛奶过敏的资料。结果婴幼儿牛奶过敏的胃肠道反应以腹泻、呕吐、拒食、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在给予饮食回避并结合益生菌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婴幼儿牛奶过敏导致胃肠道反应的诊断可通过牛奶回避、激发试验进行诊断,治疗应当以饮食回避为主。

婴幼儿;牛奶过敏;饮食回避

近年来,婴幼儿食物过敏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占了较大比例。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积多个器官、脏器,主要由皮肤、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等表现,现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的婴幼儿牛奶过敏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以腹泻、呕吐、拒食、生长发育迟缓、反流、便秘、腹痛、腹胀等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6个月,早产儿11例,足月儿21例;纯母乳喂养8例,配方奶粉喂养10例,混合喂养14例。患儿父母中有15例伴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海鲜过敏等。

1.2 研究方法对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汇总患儿的所有检查及治疗情况。参考《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进行诊断,有牛奶或牛奶制品喂养史、胃肠道症状、牛奶回避后症状缓解或再次接受牛奶食品后复发[1]。

1.3 治疗方法在排除胃肠道感染及其它病变后,停止原有食用的牛奶或母乳,更换为深度水解奶粉,患儿母亲也进行严格饮食回避,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口服、维生素K1肌注,伴腹泻或便秘者给予蒙脱石散、乳果糖等对症治疗。

1.4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27例,白细胞均正常,嗜酸性细胞升高12例,贫血7例,大便常规检查21例,其中大便中检出白细胞14例,脂肪球阳性13例,隐血试验阳性7例,大便培养共11例,均未见致病菌。

2 结果

患儿在治疗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个月患儿16例,其中11例在使用深度水解奶粉3个月后换为适度水解奶粉,在随访期内未再次发生过敏症状,5例使用适度水解奶粉后,再次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经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机体对牛奶蛋白的高反应性可导致过敏反应,出现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等表现,婴幼儿的胃肠道屏障功能弱、肠道菌群易失衡及本身的生理特点使其成为牛奶蛋白过敏的高危人群,其中又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多见[2]。根据牛奶蛋白过敏(CMPA)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将CMPA分为速发型、迟发型,其中速发型是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迟发型是在进食牛奶24h甚至几天后出现相应症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婴幼儿的牛奶过敏以迟发型为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3]。CMPA的诊断主要分为饮食回避、牛奶激发试验及双盲安慰剂对照牛奶激发试验等三种方法[4]。这些方法虽不易误诊、漏诊,但也存在诊断所需的时间较长,对患儿父母要求条件较高等缺点,不利于采取迅速诊断、治疗措施。在临床上应结合患儿症状、喂养史因素等综合判断,在本观察中发现32例患儿中有15例患儿父母有过敏史,早产儿11例,表明患儿的病史资料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5]。如有需要可进一步采取牛奶回避、激发试验判断。牛奶回避、激发试验的方法是在记录患儿症状2周后,给予患儿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2~4周,患儿及患儿母亲同时回避任何含有牛奶蛋白的制品,如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很可能不是牛奶过敏,若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则逐步给予患儿普通牛奶,一般可先将牛奶滴于患儿唇部,15min后观察,如无任何反应,则开始从0.5ml口服,并逐步加大剂量致50ml,每次口服后观察2h,如其中出现症状则可诊断为CMPA,若一直未出现任何症状,则应当要求患儿每天摄入一定量牛奶蛋白,并持续1周,以观察是否为迟发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此试验需在取得患儿父母的知情同意下方可进行。

牛奶过敏的治疗应以饮食回避最为关键,并可适当使用益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患儿出现牛奶过敏症状后应避免使用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如免乳糖配方奶粉、含其它动物蛋白制品均不可用于CMPA的治疗,但可使用氨基酸奶粉及深度水解奶粉作为替代[6],其中深度水解奶粉具有低抗原性,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即确保了患儿的饮食回避,同时又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故可作为CMPA的诊断性治疗措施[7]。叶海燕等发现CMPA患儿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12周后,未见明显代谢异常,表明氨基酸配方奶粉能明显改善患儿过敏症,可作为CMPA患儿的理想替代食品。有研究表明在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时,1岁CMPA患儿的缓解率为56%,2岁患儿的缓解率为77%,同时也表明,患儿越小,其肠道屏障功能越不完善,更容易出现CMPA。此外患儿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其母亲应同时避免摄入牛奶蛋白类食物。在观察中发现,使用深度水解奶粉3个月内,患儿均为出现CMPA,使用深度水解奶粉3个月换为适度水解奶粉后,16例患儿中有5例患儿出现CMPA,表明深度水解奶粉对于CMPA有较好疗效。此外,有研究表明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对于食物过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通过稳定肠道菌群治疗腹泻,对于婴幼儿CMPA有较好的预防作用[8-9]。在饮食回避、益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对患儿进行持续的随访,并对患儿父母进行适当的食物过敏知识宣教,以使患儿父母深刻认识婴幼儿CMPA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并对治疗保持更好的依从性。

[1] 陈同辛,张慧.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1):1697-1700.

[2] 陈同辛.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1):830-833.

[3] 陈静.婴幼儿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0.

[4] 陈同辛,姚春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6):1428-1432.

[5] 舒小莉,江米足.婴幼儿食物过敏与过敏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6):1416-1420.

[6] 刘卫华,冯琪.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配方奶使用指南:澳大利亚专家组共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03):187-189.

[7] 郑玉灿,金玉,李玫,等.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9):1488-1490.

[8] 王念蓉.婴儿期食物过敏预后及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

[9] 叶海燕,贺湘玲,陈敏,等.喂养干预食物蛋白过敏婴儿临床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1):47-49.

R723

A

1673-5846(2013)02-0295-02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30700

猜你喜欢
水解奶粉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奶粉危机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奶粉放冰箱对吗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