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例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2013-01-31 07:13汪继萍何晓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状况护理人员措施

汪继萍 何晓玲

134例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汪继萍 何晓玲

目的对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的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4例严重创伤患者,对其实施相应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抢救,134例患者中123例脱离危险,1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1.8%。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措施的过程中,对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护理体会

严重创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诊科病症,且其死亡率与发病率都比较高[1]。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是对其进行急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护理措施的正确、合理与否,对急救的成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护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选取我院134例严重创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对其实施了有效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4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96例,女38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9.5岁。134例患者的就诊时间是在受伤后的10min~4h,并且均需要实施手术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入院前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主要有现场急救及运转、途中的护理[2]。实施现场急救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并对患者受伤情况、机体功能状况等进行观察,尽量避免对患者进行移动。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症状,需实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吸氧、止血、开放气道等)。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现场急救护理措施后,需将其及时送往医院。而在对患者进行搬运的过程中,不能改变患者体位,将患者抬入救护车,护理人员需对其实施相应护理,且保持患者呼吸道及静脉通道的畅通。

1.2.2 急诊室护理在患者被送入急诊室后需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①接诊患者时,护理人员需保持安静、迅速、沉着冷静,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的呼吸状况、体内循环状况、受伤程度等检查完毕;对患者实施抢救的同时对其的情况进行询问,以及神志进行紧密观察;同时对患者的脉搏、桡动脉、血压等进行测量。②接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及时的护理评估,如患者的呼吸是否畅通,是否能够提供气体交换所需,是否出现休克现象。③初步完成对患者的护理评估与检查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将其迅速推入EICU实施急救,同时还需要保证急救过程中所需设施、药物等的完备。并对患者家属或负责人进行相应解释,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救治。

1.2.3 护理措施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2.3.1 呼吸道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及时给予吸氧。严重创伤者通常会出现呼吸道堵塞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窒息。在对患者呼吸道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耳听的方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通气不良现象,并对患者的胸廓运动状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在呼吸时出现喉鸣声,护理人员需考虑是否有异物堵塞呼吸道,并及时将患者咽喉部位的异物(痰液、残留物、血凝块等)清除。必要时可将患者的气管切开,或者是在气管内插管;如果患者的嘴唇出现苍白、紫绀现象,并且其胸廓的运动十分不明显,需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了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开放气胸采取封闭措施,并做好闭式引流治疗的准备工作。

1.2.3.2 循环护理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较重,容易出现死亡病例,如果在1h内救治成功,患者的存活率就比较大。但是部分患者的休克症状不明显,由于其早期不能将危险状况表现出来,降低了诊断的准确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有预见性的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并采用套管针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同时实施静脉穿刺后,需要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对其进行检查与配型,以对患者出现休克后实施手术治疗做好充分准备。及时留置导尿管,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记录,以对患者的输液量进行调整提供依据。

1.2.3.3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监测严重创伤患者,通常出现脏器受损现象,其病情严重且变化迅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同时对患者的血压、体温、细胞中的含氧量等进行测量。如果是伴有颅脑受损的患者,需要对其颅内压、神志等进行重点监测,以避免脑疝病症的出现。

2 结果

通过抢救治疗,134例患者中123例脱离危险,1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1.8%。

3 体会

为了可以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及时救治,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预见性。由于严重创伤患者的状况变化迅速,因此,护理人员不能只是按照医生嘱托进行护理,还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观察、监测,有效的实施预防措施[3-4];②时间性。为患者赢取救治时间,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护理意识,提高反应速度,构建有效的急救机制,进而提升自身的急救能力;③正确的针对性。由于严重创伤患者的状况较为复杂,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并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以实施有效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冷静沉着,保证护理方法的正确性;④整体性。入院前护理、急救室护理、病房护理三者是紧密联系的,是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的一个整体过程和表现[5]。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保证护理过程的连续性,不断提高护理效果。

[1] 李群.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13):2692-2693.

[2] 李学琼.严重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7):163-164.

[3] 孙欣.152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29):376-377.

[4] 王海燕.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2(06):1320.

[5] 时玉华,张淑红,曹国伟.严重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05):602-603.

R473.6

A

1673-5846(2013)02-0339-02

简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资阳 641400

猜你喜欢
状况护理人员措施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