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3-01-31 07:13文艳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文艳花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文艳花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正逐年攀升,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裂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不能被肝脏及时清除,出现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阻断其进展,防止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表明围产因素是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归纳总结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治疗的临床研究,作出以下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21μmol/L或早产儿超过257μmol/L,且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加、排泄减少导致。为全面了解本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1.1 围产因素马桂琴等[1]认为围产因素是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王学平[2]研究证明围产为首位因素,究其原因是剖宫产的增加。杨裕超等[3]总结发现,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众多,围产因素排第一。杨正鲁[4]将剖宫产儿与分娩儿相比较,发现前者发生本病的概率明显增高。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围产因素是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如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蛋白质合成不足,肝糖原不能有效存储,导致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减低,影响胆红素的转运;宫内缺氧导致造血过盛,胆红素生成增加;麻醉药、抗生素、推迟喂养均能使胎儿胎粪排出减少,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结合胆红素不能及时转化为尿胆原,致肠道重吸收非结合胆红素增多,加重肠肝循环,加重黄疸。

1.2 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未完善,极易引起感染,感染可破坏红细胞膜,产生溶血,促使胆红素释放增多,同时感染引起肝细胞破坏,影响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促使非结合胆红素增多。饶斯清等[5]分析病因发现,黄疸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围产期感染;王玉[6]认为肺部感染最易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崔花淑等[7]也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由感染引起的;彭兴平[8]强调了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合理的围产期保健及护理,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1.3 其他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胆汁淤积等。王玉[6]发现除了红细胞增多症、血型不合溶血,有四分之一高胆红素血症不能明确原因。何建勋[9]发现颅内血肿也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陈水兰等[10]发现一部分患儿发病是由于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

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第7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或每日上升大于85μmol/L;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 治疗方法

3.1 抚触疗法抚触作为一种手法,其作用首先在于加快新生儿黄疸的消退速度,一方面通过皮肤兴奋患儿的迷走神经,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哺乳次数和哺乳量,使患儿食欲增强,促进胎粪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另一方面进奶量增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合成增多,使结合胆红素的血清白蛋白生成增多,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速度。其次抚触可以对胎儿进行免疫调节,平衡患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疾病。再者抚触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可促进脑结构和功能代偿,加速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修复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中枢神经造成的损害,罗素玲等[11]通过观察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现抚触不仅能增加新生儿的进奶量及体重,使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提前,而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抚触后患儿情绪安静,睡眠时间延长。

3.2 蓝光照射使用蓝光照射皮肤,胆红素吸收蓝光后形成胆红素异构体,经二便排出,降低了血清胆红素。光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呕吐、腹胀、皮疹、溶血等。在光疗的过程中容易因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引起发热,故应监测体温,补充液体,避免蓝光直接照射双眼及会阴,以免引起损伤;同时监测胆红素水平很重要,能使医疗工作者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及熟悉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毛爱萍[12]采用间歇及直接蓝光照射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现前者治疗效果较后者良好,且不良反应少。而张春根[13]则研究发现两者照射疗效无明显差别,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换血疗法患儿具备以下标准时可使用换血疗法:血清胆红素>342μmol/L;经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5μmol/(L•h);早产儿达到早产儿“换血”标准;产前明确新生儿溶血病,脐带血血红蛋白<120g/L;尚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表现者;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近年来换血疗法多采用周围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此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静脉作为输入途径多选择股静脉、腋静脉等,首选股动脉、腋动脉作为动脉输出途径。有研究表明,同步换血法能快速有效降低黄疸,但并不适合重度患儿,值得注意的是,若使用库存超过3天的血液,可能引起高钾血症,故换血时应采用新鲜血液。

3.4 药物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基础药物有肝酶诱导剂、静脉丙种球蛋白等,辛玥等[14]发现延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进程需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溶血阻断,减少不良反应。邱学兰等[15]将复方甘草酸苷与苦黄注射液对比使用,发现前者能降低非结合胆红素,效果显著,且费用低。韦桂宁[16]在退黄基础上对加用双歧杆菌,观察发现加用双歧杆菌组患儿黄疸消退速度比未加组快,不论大小便量还是精神状况均比未加组好。刘红等[1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思连康、思密达、茵栀黄颗粒,结果显示在使用这三种药物之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较快,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而且提高了治疗有效率。王满等[18]在抚触、游泳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胎毒清,发现可较快促使患儿排出黄便,说明其有效降低了患儿胆红素水平。邱学兰等[19]使用胎黄液进行结肠点滴,发现其能使胆红素加速排泄,从而降低了血清胆红素水平。吴曙粤等[20]采用中药外洗液不仅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而且对健康新生儿能起到预防作用。陈永红等[21]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退黄洗剂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合并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儿的光疗时间,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4 展望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除了围产、感染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因素有待通过细心观察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揭发,运用各种手段以及先进仪器检测,及早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重点,一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联合药物、仪器、手法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避免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人们正在逐步认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正在对该疾病进行不断探索,为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不懈努力着。

[1] 马桂琴,沈惠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7例围产因素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7.

[2] 王学平.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186-187.

[3] 杨裕超,爨米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5):127-128.

[4] 杨正鲁.剖宫产致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44-45.

[5] 饶斯清,何政贤,徐群芳,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1):98-99,103.

[6] 王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 (18):3949-3949.

[7] 崔花淑,朴爱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60例病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85-86.

[8] 彭兴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早期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8):106-107.

[9] 何建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82-183.

[10] 陈水兰,邱林军,龚彩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51-152.

[11] 罗素玲,于海艳,刘静.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64-165.

[12] 毛爱萍.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 33(15):3182-3183.

[13] 张春根.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

[14] 辛玥,王静,穆青.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46-348.

[15] 邱学兰,孙秀英,冯集蕴,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7,20(2):118-119.

[16] 韦桂宁.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84-86.

[17] 刘红,胡检生.思连康、思密达联合茵栀黄颗粒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996-997.

[18] 王满,李硕,秦辉,等.胎毒清、早期游泳加抚触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4):2239-2239.

[19] 邱学兰,杨庆玲,孙秀英,等.胎黄液结肠点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0):931-933.

[20] 吴曙粤,王艳宁,高桂娥,等.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的临床开发研究[J].广西医学,2009,31(12):1755-1759.

[21] 陈永红,童建明.退黄洗剂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7):16-17.

R722.17

A

1673-5846(2013)02-0360-03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 541500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胆红素增高怎么办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