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及用药指导”课程“三课堂”开放式模式初探

2013-01-31 22:28
职教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模式实验

黄 逸

“药理学及用药指导”课程“三课堂”开放式模式初探

黄 逸

未来社会对技能型药学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改革,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给病人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

高职;药理学;开放式教学;三课堂

教育部(2012)4号文要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而教育部(2006)16号文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药学类高职院校也应具有本行业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然而诸多原因致使这一特点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探索与之相配套的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来开展药理学及用药指导课程的教学,实现专科教学在内容、时空上的延伸。

一、理论课堂采用项目-任务导向、案例导入等教学模式

新时期的高职人才教育的四大内容,即:高职人才=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品德和人格+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且要改进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方式,高职药理学教学同样如此。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项目-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切入点是突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将课程结构改革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技能训练课的新课程体系。项目-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材的章节和结构重排,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辅助用书,实际教学内容则根据工作单位对学生药理学方面知识的需求来安排。具体教学思路叙述如下:先将临床疾病按不同疾病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治疗不同模块的药物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项目;再将这些不同项目根据一些临床上常见的特定疾病分成不同的任务,任务的目标为学生能够对患有这个疾病的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笔者以心绞痛这一疾病为例,说明一个完整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要能对心绞痛患者进行较好的临床用药服务,完成该主任务要完成如下几个子任务:①心绞痛这个疾病是如何产生的,患者会有哪些表现;②临床上有哪些药物用于这个疾病的治疗,这些药物使用的过程有哪些注意点;③很多心绞痛患者还伴有其他的一些疾病,心绞痛伴有其他不同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应该选用哪个或哪些药物;④这些药物和其他药物合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具体实施包括:①母任务的提出——教师通过特定的情景引出该次课要完成的主任务;②子任务的发现——由学生自己提出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子任务进行补充提炼,确定本节课完成的子任务;③子任务的完成——进行分组,尽量由学生自己完成子任务;④母任务的提炼——由教师归纳总结,提炼出本次课教学内容的精髓,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讲解后让学生做好课后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该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学习效果和未来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其他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自始至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些确实难理解、难记忆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①案例导入教学法: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选取来自于临床一线的案例作为课程的导入,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丰富形象化;同时,激发出学生对病患的关注及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达到上课的情感目标。②多媒体教学法:该方法可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该教学手段特别适合动态的药物体内作用过程和较为抽象的药物作用机制等。③归纳总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的内容归纳总结成图表或歌诀的形式展现,如讲到复杂难记忆的内容可利用语言的韵律和节律编成口诀,化繁为简,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如用“赶羊羔进水塘”这一歌诀记忆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三)不断以现代临床新药知识充实课堂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现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药的临床广泛应用限制了很多老药的临床应用,而教材的编写因追求系统性所选用的某些药略显陈旧,往往跟不上现代药物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需要将临床上的新药补充进入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和未来工作的无缝对接。具体操作上,除印补充讲义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临床新药并在班级总结汇报,这种方式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实验课堂以培养学生四个能力(主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为目的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现今常见的实验教学中,都是由带实验的老师提前完成实验预备工作,学生只能遵循老师的讲解机械地为完成实验而做实验,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改革:将实验课题和实验目的提前布置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再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让学生参与到预备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配制实验所需试剂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作为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去思考实验的每个环节,对一些关键的实验步骤事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笔者只做归纳性、提高性讲解。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

(二)重视动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精神

实验教学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的动物实验操作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讲解强心药强心苷后,就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强心苷的强心作用,所采用的八木氏蛙心灌流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实验。经过笔者的耐心讲解和演示,各个实验小组的组长对组员的职责进行了分配,安排专人负责蟾蜍的领取、取药、毁脑毁髓、固定、担任主刀和手术助手等,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亲自动手。笔者只在旁边进行必要的指点。因此,从蟾蜍的毁脑毁髓到固定,从暴露心脏到到离体蛙心标本的制备,从离体心脏数据的采集到各种试剂的配制,都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向静脉管内加入5%强心苷后离体蛙心的兴奋性明显增强,同学们在验证理论课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操作技能,锻炼了相互合作精神。

(三)结合未来就业方向,利用实验室课外开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有意向到科研外包公司做基层的科研实验的学生,笔者利用实验室课外开放的机会强化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选定几个有代表性的药理学实验,提前布置实验课题和实验目的,让学生自行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课外开放的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的前期准备到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笔者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去思考实验的每个环节,提高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第三课堂(实践课堂)以培养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立足点

药理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好药学服务和用药指导,因此,笔者将原先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药理学及用药指导,目的是强化和突出用药指导部分的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课程范式”[1]改革了实践课堂,初步形成了体验式教学模式、模拟实训比赛和实岗参观等多方式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多种教学模式合为一体,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将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体验式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过程中,“今天我是药师——团队表演”教学效果最佳,比如讲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相关理论知识后,笔者就给学生一些感冒病例及其医生开具的处方,在学校的模拟药房中,通过“医生—病人—药师”这样的角色模拟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未来工作类似的环境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表现自己。通过这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灵活学习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二)举办实训比赛,增强学习动力

举办实训比赛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学生内心强大的竞争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比赛的求胜心驱使学生去查阅和学习很多课堂没有学习到的知识,对于课堂知识的强化和学生课外知识的学习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好处。比赛过程中,我们会邀请临床一线的药师担任指导老师,并由他们提供比赛的素材,并且邀请一些主任药师担任评委。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三)进入社会环境,强化专业知识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医院药房和社区药店,身临其境感受未来工作环境。并且联系一些学校附近的社区,组织学生定期利用自己所学的药理学知识给社区的老人进行基础药物的用药指导。在服务老人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四、“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遵照教育部(2012)4号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是对传统重视理论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三个课堂里综合采用了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二)搞好“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目前学校在资源配置、大纲制定、教学安排和考核体系等方面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完全匹配,教师的教学经历、经验、理念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模式,进行这种模式的教学花的时间、精力比传统教学多得多,而考核体系中如何体现政策的激励,将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在长期应试教学下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模式,学校的课时安排、考试制度也阻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贯彻中央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决策,实行“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三个积极性是关键。另一个关键是协调“三课堂”建设而形成育人合力。

(三)搞好“三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保障问题

综合已有的“三课堂”的实践和国内外的经验,开放教学环境是搞好该模式的保障,开放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图书馆、宿舍、实验室、医院、药厂、药店等,甚至更广阔的场所,课堂以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占据的比重要大大增加,应实行“全方位开放”。

[1]韦斯特伯里,威尔科夫.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译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20.

G712

A

1674-7747(2013)09-0058-03

黄逸,女,江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理学。

[责任编辑 陈国平]

猜你喜欢
药理学教学模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做个怪怪长实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