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卫生类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

2013-01-31 22:28莫耀文
职教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校本

莫耀文

浅议卫生类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

莫耀文

分析了当前卫生类职业院校英语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提出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阐述了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中应遵循实用性、适用性、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则。

卫生类;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材;编写

一、专业英语教材使用的基本现状

卫生类职业院校目前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中突出问题是:(1)难度大。以专业性很强的科普材料居多,专业词汇晦涩难懂,句子结构复杂。(2)缺乏实用性。内容未能将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学以致用。(3)质量不过关。内容粗制滥造,东拼西凑,错漏百出。(4)实践性不强。以语法体系、阅读材料为主,教学过程设计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国家教育部鼓励、提倡各类学校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1]为教材的建设和编写提供了依据和指明了导向。卫生职业院校要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实用型卫生职业人才,就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卫生行业的需求,开发、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

二、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适合卫生类职业院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

卫生职业院校在完成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规定英语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延续性,使学生将来在医护工作岗位中能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要以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临床业务交际的需要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将来就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授必要的英语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有效地开展专门用途英语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2]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应以此为蓝本,紧紧围绕“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场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目标,课堂实施过程中突出能力型职业英语的教学,使学生将来具备开展涉外业务交际的能力。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要定位于培养临床业务中能初步运用英语的应用型人才。编写者要清楚知道,教材读者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方向或涉外专业学生除外),而且是职业学校学生,并非普通高校本科生,要避免走进培养涉外英语翻译人才或英语研究人才的认识误区。

(三)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这是各类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同时,必须考虑不同对象和不同专业的需要。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给学校的校本课程和教学留有一定余地,给学生需要留有余地,不可把学校和教师自主创新的空间都占据了。这就要求教材的内容不能过多,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编得太满”,要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留下足够的空间。

(四)符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职业院校生源复杂,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而总体水平又较差。据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没有达到初二的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能力较差。编写校本教材应当统筹考虑本校学生英语实际基础和水平,考虑本校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材的编写难度应当适中,有一定的弹性,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根据本地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3]

三、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实用性

编写英语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其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教材每一课都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将来临床业务的需求编写内容,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一线医务人员。

当班级群回归正轨时,作为群主的老师不妨再多动一点脑筋,多投入一份热情,让这个“群落”真正鲜活起来,焕发勃勃生机。

教材要体现专业特色,它不是帮助学生把英语学得更系统更精深,而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将来工作岗位用得上的基本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无论是词汇、句型、还是课文,都应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相关。按照培养定位,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专门研究医学的学者,也不是专门从事医学交流的英语翻译,而是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材内容要侧重于与医护业务相关的英语知识。能力培养要侧重于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相关业务的会话,如:询问病情,安慰病人,打针,指导用药,查病房,生活护理,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能在临床岗位上简单运用英语,如:开写英文处方、英文医嘱、英文病历等医疗文书,填写英文检验单,翻译西药英文名称,阅读药品英文说明书,看懂进口医疗器械使用说明等。至于与医学专业关系不大的英语知识,只作补充内容、选学内容,有些能省则省,毕竟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课时有限。

(二)适用性

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中。教学内容的介绍和表述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都要体现大纲的规定,符合大纲规定的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需要,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4]教材内容难易适中,就是要注重教材的纵向发展,以够用为原则,不宜过难过多,否则,学生容易“消化不良”。教材内容在保证不失英语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主要选用医学专门用途英语知识,不宜过多涉及公共英语知识,要减少语法分量,降低读写难度;侧重医学专业词汇、医护业务对话,篇章阅读材料不作较高较多的要求,仅限于一些简短的医学常识阅读材料。例如,关于医院科室的专业词汇,只要求掌握OutpatientDepartment(门诊部)、InpatientDepartment(住院部)、Nurse Station(护士站)、Pharmacy(药房)、Operating Room(手术室)、E-mergency Room(急诊室)、Surgery(外科)、Internal Medicine(内科)等简单、常用的词汇,至于一些细化的科室,如神经内科、肝胆外科、病理科等较难的词汇就不作要求;又如西药英文名称,一些简单、常用的英文药名要求能正确拼写、翻译,例如Glucose(葡萄糖) 、Vitamin(维生素)、Aspirin(阿司匹林)、Penicillin(青霉素)、Paracetamol(扑热息痛)等等。

(三)实践性

1.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校本教材必须注重人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体验。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5]

2.开放式的活动形式。课堂活动设置应该改变以往沉闷、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抛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如组织课堂教学可采用分排、分组等活动形式,又如可经常使用“ 听、说、读、写、演、画、讨论、采访、辩论”等活动形式。

3.交际性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以往单纯“讲、读、译、背、记”的模式,由单一的认知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认知——活动——情意——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师生间双向活动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得以发挥。

4.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比如创设急诊、门诊、住院部、儿科等科室工作情景,让学生扮演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之间进行医患间、医护间的英语对话;组织查房、问诊;模拟护士向医生汇报病史;医护之间讨论病历等。教师可借助活动、问题、情境等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模拟练习,再现医院临床工作的真实情景。另外,还可以配合采用视听法、结构法、功能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等教学方法。

(四)科学性

1.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活动。课堂活动设计按照“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的顺序,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应相互结合,知识呈现和技能训练的安排宜循序渐进、循环往复。

3.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整体语言教学法,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交际能力为主,来带动读、写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后达到听、说、读、写“四会”的目的。也就是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从读入手,以听说为重点”的技能培养方式。

4.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编排语言材料体系。语言材料安排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以旧引新。

5.正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选用知识的量要适当。选取内容必须有量的观念,内容不求大而全,而求少而精。精选的语言知识必须“好懂、管用”。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样做并非“偷工减料”,更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这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6.正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教学内容兼顾不同层次。根据大多数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层次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搞“一刀切”,而做到保证基础,区别要求。编写内容应尽量面向主体,兼顾两头,分基础和拓展两部分,原则上不增加多数学生的负担,但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其潜力得以发挥。

(五)趣味性

教材内容要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因此,主题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材料要来源于社会生活,语言要真实、地道。例如:围绕“看病(See a Doctor)”这一功能项目,教材可编写关于常见病“感冒(Catch a Cold)”的内容。教材应密切结合行业实际,提供真实语言材料,以利于在课堂上开展各种交际活动。此外,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还要注意教材的表现形式,如题材、体裁、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材除了注重内容编写和课堂活动设计以外,如果具备条件,还应注重细节方面,如增加插图,做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感、形象化;配备读音、音乐背景,做到声情并茂。

总之,任何一套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或多或少存在缺点,十全十美的英语教材是不存在的。因此,一本优秀的英语教材其评价标准应该是相对动态的,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行业的需求而不断完善、逐步更新。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0]1号.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道义.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郑爱红.浅谈中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7.

G712

A

1674-7747(2013)09-0065-03

莫耀文,男,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校本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TPACK框架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