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科大学卫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3-02-01 02:30孙业桓张秀军姚慧龙高国鹏黄介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卫生人文素质教育

张 蔚,孙业桓,张秀军,姚慧龙,高国鹏,黄介梅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是医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门类[1]。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既懂医学业务,又会现代化的管理[2-4],毕业后将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卫生服务对象和卫生供给对象,其工作的核心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流程,为卫生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国内卫生管理专业大多设立在医学院校,因此,探讨如何在医学院校加强和改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加强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也为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2010级、2008级、2007级3个年级本科生450人(2006级、2009级在外实习未做调查)。

(二)调查内容。

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医学生人文素质建设和学校人文素质建设情况等3个方面。

(三)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以无记名式的方式进行,样本选择采用班级整体抽样,学生集中当场独立完成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回收后,使用Epi Data3.0录入数据和校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 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了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3个年级450名本科生,收回有效问卷408份,回收有效率为90.7%。其中,2010级占28.9%,2008级占38.0%,2007级占33.1%;男生225人,占55.1%,女生183人,占44.9%;平均年龄为21.42±1.45岁;超过半数(217人,53.2%)家庭居住在农村,64人(15.7%)居住在城市,74人(18.1%)居住在县城,还有53人(13.0%)居住在集镇。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7.1%(29人)认为优秀,34.1%(139人)认为良好,53.2%(217人)认为一般,23%(23人)认为差。

(二)对人文素质的认识。

1.医学生对某些校园现象的判断情况。331人(81.1%)认同应培养奉献精神;318人(77.9%)反对竞争时不择手段;37人(9.1%)认为违反校纪校规受到的处分不太严格;323人(79.2%)可以接受男女不得体交往,但要注意场合;96人(23.5%)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应从轻处罚;55人(13.5%)赞成宿舍不文明做法,认为这是个人自由;80人(19.6%)赞成通宵上网。

2.对当前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的看法。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很紧张和比较紧张的有361人(88.5%);206人(50.5%)认为医生接受药品回扣是错误的,应坚决制止;349人(85.3%)反对抄袭和剽窃他人科研成果;252人(67.8%)认为参与科研腐败没可能或可能性很小。

3.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53.4%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和物质力量相比,82.1%的学生认为精神力量更重要或同等重要。认为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人文素质与文化知识存在区别,人的行为对人文环境有较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礼仪值得大家继承发扬分别为60.5%、77.7%、92.1%和87.5%。80%以上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应该包括人文知识修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道德感。关于当前人与人之间存在较多的关系或品质方面,203人(49.8%)选择相互利用,195人(47.8%)选择冷漠,194人(47.5%)选择互帮互助。在你最看重人的哪三种品质或关系中,370人(90.7%)选择诚信,255人(62.5%)选择负责任,247人(60.5%)选择宽容。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建设。

1.日常生活习惯。69.1%的学生没有穿拖鞋上课的现象,30.9%的学生经常或者偶尔穿拖鞋上课;在外出乘车遇到老弱病残人士时,89.2%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5.4%的学生表示装作没看见,3.7%的学生表示人家来说了才让,还有1.7%的人表示不太清楚;平时就餐时,84.3%的学生能够礼貌排队,15.7%的学生会找机会插队或挤窗口或同学邀请插队。

2.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具体情况。344人(84.3%)参加过学校社团;351人(86.0%)会积极参加或有时参加学校、班级开展的义务劳动;352人(86.2%)没听过或没参加过三下乡实践活动;241人(59.1%)经常或偶尔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3.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状态。292人(71.6%)希望自己修为很高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55人(62.5%)认为和过去相比,进入大学后变得更自信乐观了;219人(53.6%)的感到焦虑和无助,66人(16.2%)对大学毕业后的出路感到困惑和迷茫。有24人(5.9%)对自己的人文素质很失望,207人(50.7%)经常感到自己能力不如他人。

4.社会生活态度。有46.0%的学生表示当买到伪劣产品之后,放弃维权,自认倒霉;63.6%的学生遇到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不焦虑状态;181人(44.4%)会在社会大风起影响下随波逐流;66人(11.2%)会经常写随笔、日记或博客;95人(23.3%)会重视自己的谈吐与服饰合宜性;279人(68.2%)完全或部分在学习和生活上,与他人协同合作。

5.平时生活中对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382人(93.6%)非常愿意或愿意抽出时间阅读人文书籍;388人(95.1%)从未去过或偶尔去听音乐会或看画展、书展;85人(20.8%)更关注时政新闻和社会调查类节目。

(四)学校人文素质建设情况。

1.学生对校园人文建设的认可程度。87.0%的学生表示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42.1%表示对学校社团管理不满意,另有47.3%表示一般;对学校人文课程安排、运动会组织、实验室使用和图书馆服务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为40人(9.8%)、76人(18.6%)、71人(17.4%)和129人(31.6%)。

2.学生建议学校应该举办的活动。310人(76.0%)选择大学生文化艺术节,223人(54.7%)选择迎新晚会,237人(58.1%)选择大学生辩论赛。对于应该开设哪些人文课程,选择了历史、文学和心理学分别为252人(61.8%)、241人(59.1%)和251人(61.5%)。关于我校开设的选修课程,选择书法欣赏,人际沟通和中国民俗分别为145人(35.5%),152人(37.3%),152人(37.3%)。

3.建议学校应采取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256人(62.7%)选择了改变教育模式,239人(58.6%)选择了增设人文课程,212人(52.0%)选择了参观交流等。关于学校的德育教育,217人(53.2%)认为教学手段单一,278人(68.1%)认为师生缺乏互动,308人(75.5%)认为社会实践课少。

三、讨 论

(一)存在的问题。

1.少数学生对校园及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存在模糊认识。调查中,少部分学生对奉献精神难以判断,同意竞争不择手段,赞成宿舍不文明行为,赞成大学生通宵上网,并认为是个人自由;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认为医生接受药品回扣是错误的,应坚决制止;少数学生对抄袭和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表示可以理解或无所谓,这些都表明少数学生对校园及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存在模糊认识。

2.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一半以上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和物质力量相比,精神力量更重要或同等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人文素质与人文知识完全没有差别或不太清楚。

3.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修养较为欠缺。在对自身的人文素质进行评价时,有65.4%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理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有学生经常或者偶尔穿拖鞋上课;在外出乘车遇到老弱病残人士时,少部分学生表示不会主动让座;平时就餐时,部分学生不愿意礼貌排队。以上提示,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人文修养方面存在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欠缺的问题。

4.知行脱节,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不足。调查中发现,虽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很重要,但不少学生对学校组织社团、义务劳动等活动参与不够积极。虽多数学生能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具体到实际就知行不一,有部分学生认为在社会大风气的影响下,我也会随波逐流。虽很多人对自己人文素质不是很满意,但是平时生活中却不太重视自我培养,抽出时间阅读人文书籍、参加书画展的学生仅是少数。这些都说明,卫生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

5.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满意度偏低。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但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人文课程安排、图书馆服务、社团管理、实验室使用方面都存在较多的不满意,此外,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存在教学手段单一,68.1%缺乏师生互动,社会实践课少,这说明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还有待提高。

(二)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随着高新尖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日益普及,也随着国家对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和重视,高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人文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5]。学校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主要传授概论性的知识,强调人文社科知识的工具性,教育形式单一和枯燥,价值观、思想观教育仅仅被理解成是政治教育,在人文学科中最应呈现的真善美的教育未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在教育管理、考核等方式上也较为落后、死板,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这样的人文教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文精神的培养亦很难收到实效[6-8]。因此,卫生管理专业师生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2.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教育体系。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人文课程、医学人文必修课、医学人文选修课三大课程体系,且在课程讲授中融入更多的医学人文知识。构建学生人文素质新的考核体系,除了通过考试对学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领域考查学生实际能力,使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和实际[9-10]。

3.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在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另一方面要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以及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院内学生团体,开展人文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专项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患者探访、进社区活动、义诊活动等等。适当组织学生参观旅游,通过参观游览,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增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激发内在情感,围绕人文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辩论赛,人文演讲,讲座,沙龙等等。总之,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阵地,使之成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第二课堂。

人文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积极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目前卫生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学校实际,从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师言传身教作用的发挥、校园潜移默化作用的发挥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国际视野宽广人文底蕴深厚的复合型、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

[1]杨敬宇,吴 冰.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14-816.

[2]魏文娟.SWOT法分析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育现状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94-3701.

[3]林士惠.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应培养的素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170.

[4]杨江林,况成云,柴 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J].中国卫生资源,2002,5(3):120-121.

[5]罗 红.对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些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36-2042.

[6]彭 丽,冉素娟.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29-931.

[7]余仙菊,李向红,李毅昂,等.广西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2003,3:15-20.

[8]孙靖靖,高 枭.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49-50.

[9]祝世娜,王艳芹,刘俊峰.医学人文课程多元评价方法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7,28(5):50-51.

[10]李 伟,张海东,龙跃洲,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20-21.

猜你喜欢
卫生人文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卫生歌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讲卫生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