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3-02-01 09:31李英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桑娜凡卡夜莺

李英玲

(营口市站前区雷锋小学,辽宁 营口 115000)

现代语文范文有很多都是以情感为线索的文章,以情激趣,以情导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感情,实现观点共鸣,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实现掌握写作方法及独立写作的目标。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略谈一二。

一、以人物语言为线索体会情感

人物的语言最能够代表该人物性格及品质特征,也最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是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时的点睛之笔,更是文章细节的直接反映。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往往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夜莺之歌》一课时,我让学生品读“夜莺”与德国兵的对话。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在这段对话中,学生体会出“小夜莺”的聪明、机智、勇敢。通过反复阅读对话,不难品味出“小夜莺”为了消除德国兵的戒备,用蘑菇指代游击队,用各种鸟来代替人。这些语言进一步体现了“小夜莺”的聪明。面对这一队德国兵,“小夜莺”能够从容面对、应对自如,说明了他的勇敢与机智。通过一句“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读出“小夜莺”对德国鬼子的痛恨、对侵略者的蔑视。在对语言的理解中学生了解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为后面的把敌人带入埋伏圈设下了伏笔。这处对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小夜莺”的赞美、对德国兵的讽刺。理解了语言也就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以心理描写为背景感受情感

人物的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该人物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其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生只有把握人物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把最能体现桑娜善良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她心跳的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在得知两个孩子的母亲去世后,把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她知道自己的家里都已经很困难了,七口之家生活的担子就压在丈夫一个人的身上。抱回两个孩子无疑就是雪上加霜,可是善良的她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尽管她知道自己家也是有这顿没那顿,但是她觉得抱回两个孩子仍然是“非这么做不可的事。”学生读后,感悟到桑娜的忐忑与无奈,也一下体会到桑娜的善良的本质。我适时追问,桑娜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回答“穷人”。我接着指读课题,从中你还能体会出什么呢?学生:桑娜的善良。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被穷人的善良所感动,对穷人怀有同情。这样的描写叫做心理描写。本文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出来并试着体会吗?学生很快找到了“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两处的心理描写,进一步表现了桑娜的矛盾、担忧、害怕。一方面,觉得孩子非抱回来不可,另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很难了,丈夫在天气这样恶劣的情况下,都出海打渔了,说明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说明他们也濒临没有饭吃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桑娜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孩子抱回来,更能体会穷人的善良的本质——她宁愿自己挨打、自己挨骂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从心理描写的理解中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穷人的同情、对桑娜善良的赞美。

三、以行为描写为参照激发情感

行为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行为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人物的行动描写中也能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让学生勾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语句,来体会老人的思想感情。学生从“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从对这些动作描写的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喂海鸥。这是一位拥有多么美好心灵的老人!从老人喂海鸥动作的娴熟里,可以体会到海鸥与老人的默契,以及他们之间建立起的感情,通过老人爱护海鸥的行为描写,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痴情和喜爱。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精读感悟。学生在“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中学生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挨打、挨骂、受捉弄、挨饿、不让睡觉的日子,一个九岁的孩子不得不在圣诞夜通过写一封无人接收的信来安慰自己。这里动作的描写形象再现了凡卡在老板家的苦难的遭遇,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作者对凡卡的同情及对沙皇统治的抨击。抓住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很快就理解了凡卡的苦难生活,使学生对凡卡的遭遇产生同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以外貌描写为视角体验情感

人物的外貌描写主要是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外貌描写通常抓人物的特征,即写区别于其他人的最鲜明的特点。一般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写人物,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有了新视角,人物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写外貌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因此,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便可透视人物的性格特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让学生勾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学生在“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这段外貌描写中,感觉到老人的生活十分简朴。联系上下文,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老人年岁已经很大了,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用节省下来的钱每天都买来食物喂海鸥,一天这样做不难,难就难在每天都这样做,老人对海鸥的爱无以言表。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让学生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语句,想象着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从“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在这段文字里,仿佛看到穿旧围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体会到小女孩生活十分困苦,在又冷又黑的夜晚她也不得不出来卖火柴维持生活。然而,又怎么能有属于她的幸福生活呢?她也只能在大年夜里跟着她的奶奶飞向了“那充满幸福的地方”。这些外貌描写,让学生很容易就对人物的生活产生同情,也会更好地理解关于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情节,对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引导作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人物描写的特性,教师适时加以点拨,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人物的情感,领悟文章的蕴味,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桑娜凡卡夜莺
穷人
《凡卡》续写
我不是夜莺,亦不求玫瑰
夜莺
《穷人》梗概
夜莺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