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技术支持的有意义学习

2013-02-01 17:31张志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2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建构主义建构

张志宏

基于教育技术支持的有意义学习

张志宏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宁 810008

一般将教育技术作为传递工具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技术使用,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这种情况下对教育技术的利用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和功用;教育技术应该被学习者利用去教学习者自己和别人。基于教育技术支持的建构主义活动发生时,有意义学习就应运而生。

学习;有意义学习;教育技术

1 问题的提出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已扩展倒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海洋中遨游时难免会出现迷失。即面对如此庞杂的浩瀚信息,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需要过滤掉的?过多的信息反而令人无从下手,欲求不得的焦虑冷却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浩瀚的世界,进而征服这世界。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征服这世界?笔者用基于教育技术支持的有意义学习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育技术学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桥梁性学科,那么,教育技术就是一座贯通教育与技术的桥梁。教育所辖范围广泛,其中有意义学习就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可以利用基于教育技术支持的有意义学习在信息世界里剔除那些与自己学习无关的冗余信息而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来学习。

2 何谓学习: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学习做出阐释

学习的内涵大家众说纷纭,笔者主要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说法做出一定的阐述。

2.1 三大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流派关于学习的说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华生、班杜拉、桑代克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流派认为学习就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的学习习得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的联结不断发生时,学习就形成了[1]。当一定程度的刺激被人们感受到时,如果他们的行为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针对该刺激做出预期的反应。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取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克勒、托而曼、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流派认为学习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他们着重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1]。当然了,他们所持有的观点是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对立的。

以乔纳森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流派认为学习过程由两方面建构组成:一方面是对新接触事物的意义的建构,另外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为后来储备以指导任务的图式,相反,他们已有的对概念的理解灵活多样,从而在面临新的既有任务时,能快捷方便地建构起用于指导任务的图式[1]。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基于任务的或者基于问题的真实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2.2 有关学习的其他不同观点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看待学习的话,认为学习是由大脑来执行的生化活动。当学习发生时,人们需要从脑内的海马状突起中释放神经传递素,正是这些海马状突起帮助细微的电子脉冲在大脑的神经元间互相传递[2]2。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决定着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就是对某种神经元连接模式的记忆。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对话和协商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不能使用灌输来制定意义,制定意义是通过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会话和协商才得到的。人是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高级动物,他们通过同类的不同反馈才能对照自己信念然后确定正确与否。意义制定过程是人们通过对话交谈互相之间进行协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就是一种社会式的对话和协商的过程。

综上,学习究竟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3 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各种不同属性

主动性是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属性,即当学习活动发生时可以对活动不断关注并不停地对活动进行操作。学习是人类很自然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如果学习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那么人类的世界将会停滞不前,世界不会一直进步进化到今天的地步。世界之所以能繁荣进步是因为人们可以从周围的世界里学习并适应世界。当有意义学习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发生时,人们积极主动地和所处环境进行交互,也满怀信心对该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不断操作,对操作的所得结果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建构和做出一些解释。

真实情景性又是有意义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即有意义学习应该在与问题相关联的实践真实背景中发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还没有盛行的时候,人们总是脱离实践背景来单讲理论,即剥离了现实。目前,有关学习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确定,相同的学习任务如果嵌套在有意义的现实环境中或者是带有案例和问题的学习环境中,不但更容易被理解,而且在正向迁移到新环境过程中变得更简单了[3]。

协做会话也是有意义学习的一个属性。有意义学习一般发生在团体中。在团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协作和会话就会在参加学习的人员中出现。在团体中一同共事的学习者一定要齐心协力地商讨出有关既定任务的一致性认知和完成该既定任务所使用的手段。换句话说,既定问题或者既定任务出现时,大家就很习惯地从别人那里搜寻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措施。在此过程中,协作和会话就自然发生了。

以上关于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属性,其实就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核心理念。

4 教育技术能使有意义学习如虎添翼

4.1 教育技术不只是简单的传递工具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驱使下,人们一般总是将教育技术仅仅看作进行传递的工具。然而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功用远远不止这一点。胡晓玲和万远新在其《文化构成论:一种理解教育技术本质的新视角》一文中以西方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文化构成论的技术本质观为依据,他们认为教育技术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本质之外,还具有人类学的本质和文化构成论的本质[4]。湛江师范学院的叶晓玲也认为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育中的一个工具,它还对教育有更深层次的影响[5]。济南大学的付强和安庆师范学院的王爱菊也认为教育技术的工具理性遮蔽了它的价值理性[6]。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仅仅将教育技术作为传递工具就大材小用,发挥不出它的功效;应该将教育技术作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和思考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4.2 教育技术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重要作用

不仅要从教育技术中进行有意义学习,还要使用教育技术来完成对意义构建。要用教育技术来学习时就要对其做一个全面的审视。教育技术不光是停留在硬件层面上,也必须包含能够有学习者参加的设计和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涵盖任何能够促成有意义学习的办法或技术,比如批判性思维技能。要注意教育技术对学习者所参加的活动进行精心布置和设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要能够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能够体验到现实情境。再进一步使教育技术能作为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智能伙伴,该智能伙伴担当了完成既定任务的每个人的认知职责[7]12-14。

那么,教育技术到底在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乃至完成的过程中担当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教育技术不完全是传递工具,也是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它作为脚手架,能够指引学习者对自己的观念和理解进行完整的表征,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库。教育技术作为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知识探索工具时,能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的学习,主要通过访问信息海洋来获取学习者所必需的内容,然后对获取的信息来权衡比较,剔除渣陈,选取精华。教育技术亦可以用来做背景以便支持“做中学”。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描述和模拟现实情境中的基于问题的环境,也可以借此定义出比较安全的、可以控制变量的问题空间给大家,从而使得学习者即使不在现实环境中,也能感受到现实环境的各种情境,因此加深学习者的学习印象,使问题变得鲜活而不枯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习者的构建模式。教育技术在社会环境中作为中介,能够支持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在对话中来完成。对话发生在和他人沟通交流协商的过程中,教育技术能够在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搭上一道互通的桥梁,有了这道桥梁,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能够不断地讨论、商议和辩论并最终形成统一的思想。教育技术也可以作为智能伙伴来支持学习者不断反思。智能伙伴能够帮助学习者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完整地表述;智能伙伴可以帮助学习者反思他们所构建的内容并反思是如何构建这些内容的;智能伙伴支持用心地构建和思考[2]12-14。

总而言之,基于教育技术支持的有意义学习有以下一些核心特质:有意义学习是进行知识建构而非知识重现;有意义学习是主动对话而非被动接受;有意义学习是清楚地表述而非机械复述;有意义学习是合力协作而非拼死竞争;有意义学习是积极反思而非统一指令。当以上建构主义活动出现时,有意义学习就应然而生。

[1]孙爱萍.三种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02.

[2]乔纳森,等,著.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任有群,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宝敏.面向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48.

[4]胡晓玲,万远新.文化构成论:一种理解教育技术本质的新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1):16-19.

[5]叶晓玲.技术是中性的吗?再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以“时间”为切入点的观察[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19-25.

[6]付强,王爱菊.教学视域下教学技术研究的问题省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1):61-64.

Meaning Learning based on Education Technical Support

Zhang Zhihong

Tak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as transfer tool is the usa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meaning, it is in the contrary of the core idea of constructivism that advocated,so the usa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cannot be played its maximum efficiency and function in this kind of circum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to teach learners themselves and others by learners.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education technical support happen, and then the meaning learning must be born accordingly.

learning; meaning learn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G434

B

1671-489X(2013)12-0055-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2.055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建构主义建构
化学“有意义学习”的模型建构及教学建议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