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机课看教育平等——以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3-02-01 17:31李彩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农村

李彩雁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平凉 744000

从计算机课看教育平等
——以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李彩雁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平凉 744000

结合本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讨论目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和引起不公平的原因,呼吁社会关注教育不公平现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资源配置;弱势群体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2.059

平凉医专地处甘肃省平凉市,在校学生均来自省内边缘地区。计算机基础课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近几年,笔者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发现一些问题: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知道Flash,会用Photoshop,而有的几乎没动过计算机,连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都有问题。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这个人人都说素质教育的年代,为何学生连基本的计算机教育都没能得到呢?这里彰显着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

1 引起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为何我国教育存在诸多不公平的现象?

1.1 区域经济引发教育不公平

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沿海和内地城市、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不仅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也为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差距悬殊。在一些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依然得不到保障,部分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比较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坐在危房中读书,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计算机、艺术等素质教育课程无从谈起。反之,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这种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性剥夺了弱势群体追求平等的能力。

1.2 社会阶层分化引起教育不公平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阶层逐渐分化,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他们在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大的份额,这种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高中教育、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积累和延续。高中教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成为教育公平新的瓶颈。同时也发现军校、师范、农林、地矿等一些收费相对较低的学校,低收入阶层子女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这就从主观上造成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上的不平等。平凉医专学生在择校调查问卷中选择“学费低”这一项的占到60%,弱势群体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

1.3 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教育资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必然导致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公平。目前我国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学校占有的资源也存在巨大差距。平凉医专在校学生4000多人,同时开设计算机课的学生只有2000多人,按照正常情况,同时有2500台机器就可以满足上课需求,然而目前这一标准还未能达到。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当教育资源的优质配置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后,教育公平离大众越来越遥远。

1.4 政策的不合理因素

1)教育的有关政策安排不当,造成地区间、阶层之间教育不平等,如部分贫困地区的乡级财政本来无力支撑基础教育,但政策上却把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到乡以下,致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拉大。

2)教育收费过高,这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严重障碍。平凉医专每年都有大量的贫困生、特困生,助学金的发放是一件为难的事情。对农村中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原因。

3)重点学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地区间、学校间差距拉大,造成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4)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带来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很多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一些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

1.5 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

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然而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一小部分,占人口少数的城镇却获得了绝大部分。近期播放的“最美乡村教师”专题片,从中反应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国家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投资不够。

2 实现教育平等的措施

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不断完善的政策促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方向。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延长和扩大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实现高等教育阶段的平等与大众化。

2.1 教育投资多元化

受益者承担成本是符合经济原则的取向,因此,教育成本应该由受益者共同分摊,而不是仅依靠财政投入。首先,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政府应当承担重要的投资责任,即政府投资;其次,产业界通过招收毕业生为劳动力而成为重要的受益者,企业应该付出比普通税收更高的教育投入;最后是受教育者自身投资,即学费。这种以社会、企业、个人组成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实现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缓解由于学费变高而造成的部分贫困生负担过重或无力负担的现象。

2.2 实行政策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要关注那些贫困和落后地区的教育,特别是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留守儿童。在投入导向上,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政府应考虑逐步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教育部门要改变以往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局面。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在政策上按照分类承担、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进行区别对待,不一刀切。

2.3 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资助体系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是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体系的关键。

3 结束语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现代社会教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一个人有没有受教育以及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更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1]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2]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1):63-64.

[3]刘风,王建中,李彤,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公平[J].商业时代,2006(7):77-78.

[4]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3):63-64.

[5]吴宏超.我国目前的教育机会分配与教育公平[J].教育与经济,2003(3):25-28.

G642.0

B

1671-489X(2013)12-0059-02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