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的作用及影响

2013-02-01 15:01赵宝新赵丽新赵海军刘卓瑛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情商子女素质

赵宝新,赵丽新,赵海军,牛 伟,刘卓瑛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24;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51)

情商(EQ)是相对于智商(IQ)而提出的概念。《情感智商》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忍受挫折与应变的能力”。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等理性能力,而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以及处理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是属于一种非理性能力。近几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学生情商素质在其学习生活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影响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因素便是环境。先天因素(如遗传)是情商素质的自然基础,而后天的环境(教育、训练等)对其开发培养起着决定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学校对其情商素质开发和综合素质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环境引导的影响,但是社会和家庭环境的作用及影响也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既表现为深刻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又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包括情商素质开发培养在内的大学生教育必然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说,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发挥优秀社会文化传统的启迪作用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社会文化传统。一方面,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有修身立德、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成就动机、意志品质及情绪管理能力等情商素质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由于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较长,存在着宗法制和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等社会糟粕,这些又对大学生培养自信、独立、创新等人格素质具有制约影响。所以,我们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价值导向和启迪作用。如“刚健有为”、“内圣外王”、“厚德载物”、“德业日新”、“仁者爱人”等思想分别对大学生磨炼坚强意志、完善人格素质、塑造群体性格、激发创新意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二)发挥社会舆论环境的引领作用

当前,处在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的人们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以及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产品也乘虚而入。基于此,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反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努力营造有利于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增强大学生应对挑战和抵御风险的信心和能力。

(三)发挥创新教育和创新驱动环境的引擎作用

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素质培养是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关键目标。因此,在情商素质开发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倡导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培养的社会风尚,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创新教育是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驱动力,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高校素质教育,并注重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同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有机衔接和拓展。要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和人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创新个性发展,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活动,改进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使创新人才培养的计划落到实处。同时,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鼓励创新、引导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促使大学生在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中开发和培养情商素质,进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发挥社会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社会环境是情商素质开发的外部推动力,社会除了尽最大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外,也应重视对其情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社会评价体系。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考察主要来源于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为用人单位识别和选拔人才提供了必要的定性和量化依据,有利于他们客观而有效地识别、选拔人才,做到人尽其用。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这种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情商素质测评内容,而显得不够全面、科学和具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有效甄选和使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社会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多元、独立、专业的社会评价组织体系。只有评价组织多元化,才能使组织体系更稳定,使社会评价更科学、更全面。只有评价组织机构具有独立性和专业化,才能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更可信,并具有权威。其次,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选取要科学、合理、开放、系统。社会评价指标对开发和培养大学生情商素质具有价值引领和风向标的作用,社会评价的开展不仅能引起各高校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高度重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加强情商素质自我开发与培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必然要求指标体系的内容设定要科学、合理、开放并具有针对性。既要有稳定可靠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传统项目指标,以彰显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传承性和中国特色,同时也要适时调整增加紧跟时代发展并与社会需求相关联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指标内容或评价标准,如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社交公关能力等指标内容,以体现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时代特色。第三,要确立全面、合理、动态的社会评价方法。社会评价采用不同的信息,使用不同的评价模型,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都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全面反映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这就要求评价方法必须合理、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随着各种数理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和信息论系统理论的应用,多指标素质评价方法应侧重采用常规数学方法、模糊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还要建立动态的信息采集、分析和信息管理制度,从而真正促进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家庭的人员结构、基本职责、行为方式以及完整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家庭环境的改变对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家庭规模小型化带来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规模小型化正在成为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家庭规模的变化对子女的管理和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明显表现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程度与质量。同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经济和精力上能够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子女,对子女的关注度会更高,这样的家庭能够更好地满足子女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子女也会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但是,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和生活条件的不断优越,易使独生子女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而且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致使许多独生子女独立性差、情绪管理和情感自控能力以及群体性、坚持性、承受力等个性心理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智商因素的发展。目前,独生子女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中的绝对多数,上述问题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些极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更要重视子女情商素质的早期开发与培养,使他们在情商与智商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并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和合作,为今后情商素质的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家庭职责方面“养”和“育”脱节产生的影响

随着子女升入大学远离父母,家庭职责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家庭职责方面“养”和“育”的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其原因在于:客观上看,子女脱离家庭环境,独立在学校生活和学习,自主性增强,对家庭的依赖直接表现为需要父母提供经济支持,但随着空间、年龄等“物理”距离的拉大,他们之间思想、情感等“化学”距离也随之拉大,这无形中就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进而造成家庭职责方面“养”和“育”的脱节;主观上看,子女进入大学后,家长或因自身受教育水平偏低,或因家庭经济原因,或是关注子女不够全面,或是只注重经济支持、忽略或无暇顾及对大学生的家庭继续教育,由此也造成了“养”和“育”的脱节。所以,子女上大学后,父母不应忽视对子女的继续家庭教育,应由过分关注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和生活需求的满足转向高度重视子女的情商素质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校一道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家庭行为方式及家庭完整状态带来的影响

家庭行为方式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制处于主导地位,子女处于依附和从属的位置,长期生活在家长制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不利于其情商素质的开发。当然,现在这种局面已大有改观,家长制对孩子培养的影响在下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影响更小。人们更加重视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努力形成一个良好、宽松、融洽的家庭氛围。因此,家庭内部的民主作风、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对子女今后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营造民主和平等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子女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和途径。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表现为有良好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积极乐观、情绪表达适度等。这些都为情商素质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增长和非完整家庭的增加,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子女增多。一些来自非完整家庭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他们加强情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特别关注,从精神、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呵护和帮助,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不良习惯,树立自信心,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合群宽容的性格,以弥补不完整家庭教育在情商素质培养上的缺憾和不足。

[1]蔡克勇.21世纪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87.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20.

[3]赵春霞,朱书卉.论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猜你喜欢
情商子女素质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二则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