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一点认识

2013-02-01 08:58陈惠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主问题有效性研究切入点

陈惠生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变得较为枯燥,如何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文章从实际教学出发,从如何找准切入点,设置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教学的有效性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切入点;主问题;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本应该生动活泼、有趣,但由于考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存在,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为了学语文学语文,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堂有时变的沉闷而了无生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使大量的教学时间变成了无效的垃圾时间,教学变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因此,如何增强语文课的有效性便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下,针对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负效的现象,依据教育研究的成果所描述出来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那么如何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知拙见。

一、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有气氛、有情味的语文学习环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率大大提高,为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理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则需要兴趣。一节好的语文课,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就为这节课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找到一个这样的切入点,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在教授八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时,由于作者茨威格语言的犀利,深刻,文章似乎了无生趣,学生学起来也很困难,老师在教授时也有些力不从心,但后来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执教老师以“知人知面不知心”作为文章的开头,从而引出了“知人知面知心”三个部分,从而引入全文的三个层面,顿时打开了全局,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变得极为成功。由此笔者认为,要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找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导入课文,就是语文课成功的一半,就成为增强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切入点找到了,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增强了。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开始。

二、设置主问题,提纲挈领

主问题,是指一节课只有一个问题,其它问题均围绕该问题展开。一节课虽然有45分钟,但学生真正上课注意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分钟,问题设置过多,学生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其余的问题就要受影响,不仅影响教学的进度,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最好是找到本节课的主问题,其它问题围绕此问题展开,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解放了课堂。一节课只要找准了主问题,设置恰当,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能找到这样的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节课最多设置四到五个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真正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为我们的语文课增添了些许探究的兴趣。

三、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令人腻烦。同样,一个教师无论如何优秀,如果长时间的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会厌烦。课堂千变万化,一种教学方式,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预习的程度确立学习的内容,可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探究练习、个人资料及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自主学习的方法上进行指导。

2、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是长期受到被动接受学习的影响,他们已产生思维惰性,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综合化的程度不高。这时,就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学习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境。所以,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对问题的脚趾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

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趣,让学生尽情地张扬自己生动活泼的个性。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变得有趣,学生只有喜欢上课,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这是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这就要求老师授课要讲的少而精,有准对性地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避免一部分学生只知道死板的学习书本知识,对知识浅尝辄止,思维单一、迟钝等弱点,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想象。并通过指导、训练、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他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转换教学观念,努力探索,从而更好的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主问题有效性研究切入点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