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练习的误区

2013-02-01 08:58冯晓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练习误区小学数学

冯晓华

【摘要】“练习”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和重要手段,但是如何“练习”,如何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误区

练习对于理解和巩固知识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误区: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练习内容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只是按教材编写的题目进行练习教学,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的练习进行适度的开发,学生学得沉闷,教师教得吃力。

其次是重视解题结果的正确与否,忽视解答过程的思维发展。这表现在教师让学生做完题目后直接对答案,然后对复杂的题目进行集体评讲,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对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关注很少。导致学生认为只要答案正确就可以,对过程的关注就会越来越少,思维变得越来越狭窄。

第三是忽视操作题的训练。新教材安排了非常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题目,例如让学生自己搭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画各种对称的图形;可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没有好好利用动手操作这一平台,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是“量多质差”,忽视练习的有效性。这表现在教师自己模仿例题,出了很多的习题,让学生大量地做相似的题目。这种教学不仅练习的效率不高,而且还忽略了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的运用。这样的练习课只是一种重复的,充其量可以看作是新授课的重复。周而复始地反复,虽然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

针对以上教学误区,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提高练习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练习教学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针对性要求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其主要任务是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其教学重点是“一通分”(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二计算”(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三约分”(能约分的要约分)。针对这一点,我首先设计不要求计算,只要求通分的一组对比练习题。通过这种题组的对比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通分的速度,掌握通分的方法。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再练习有关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就容易很多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要求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点要求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一定要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第二,练习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教材,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动态生成,从而掌握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途径。同时,在练习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执教《分数意义的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习:请大家任选一幅图,用涂色的方法表示“1”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图来表示这个分数。有兴趣的同学用一幅图来表示这个分数,还可以选择第二幅、第三幅,甚至是第四幅。开放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的练习形式,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多幅,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比较容易的来完成,实现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第三,练习教学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正方体的认识”后,常会出现类似于“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这种类型的练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睛看一看,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要注重练习设计的生活化,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可感知的形式。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时,老师以“帮明明解决生活问题”为线,串联起几道有梯度的题目:明明家实施三大工程改造,第一大工程是:给衣柜换布罩,衣柜长0.75米,宽0.5米,高1.6米,(没有底面)他不知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布,你能帮帮他吗?第二大工程是:明明家要制一个形状是正方体的鱼缸,棱长是3分米,请帮他算一算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第三大工程是:明明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高3米,除去门窗面积6平方米,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设计这样一些题目,学生才愿意做、才喜欢做。另外,要选择多种方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逻辑结构系统,而不是一个个概念、一块块知识的简单堆砌。当学生能将数学知识构建成网络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刻而牢固。

因此,设计数学练习题时,应根据基本练习的特点,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猜你喜欢
练习误区小学数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