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

2013-02-01 09:33宁仕广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品德实效性诚信

宁仕广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含有政治、历史、地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增强了道德意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一、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有些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室中讲授就会有局限性,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美丽的生命》一课,如果一味在教室中讲解就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所以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教室“移动”到室外,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蓝天白云、苍翠的树木、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水、清新的泥土气息等。看到这些鲜活的景致,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感受到生命的美丽,这比教师一味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瑷珲历史陈列馆等地参观,让学生在实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总之,只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开展贴近生活的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应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因为儿童的认识来源于他们所参与的活动。要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加深情感体验,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案,特别是应把课堂活动设计得丰富多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教师设计的活动一个环节连着一个环节,气氛营造得不可谓不热烈,可是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学得心不在焉,这就说明课堂活动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1.教师课前要多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品德与社会课学科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足迹》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一年级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而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这六年里发生的成长故事你是否还有记忆,储存这些记忆的载体,如相片、荣誉证书等,你能拿来与大家分享吗。如果课前多开展这样的小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实效性更强。

2.教师要善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的责任》,通常学生会认为责任就是做好作业或者完成好值日等事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班级里现有的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看到班级的花缺水了就现场指派学生去浇花,看到地面有脏东西就让学生现场打扫。这样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善用这些资源,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

小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对他们的表演热情及时鼓励。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诚信是金》一课,教师可以先把教材中古代年轻人对于诚信的态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讲述到高潮部分突然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把故事续编完整吗?那个年轻人最后怎样了呢?学生对于编故事很感兴趣,他们的想象力比成年人要丰富得多,在表演时有的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时髦的现代语,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哄笑。这时教师可以说:你的续编很有新意,我们要给你鼓掌。但是你表演的似乎不是古代人,难道这个古代年轻人穿越来到我们现代社会了?他因为不诚信来我们现代社会也是无法生存的,还是让他穿越回到古代,在古代做一个诚信的人吧!这样的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让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教师直接以否定的语言评价这名学生,就会使他感到难为情,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小聪明,又要对其进行恰当引导。

三、多给予学生语言激励

巴甫洛夫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的语言既要符合实际又要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滔滔不绝地说学生的优劣、好坏,而是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再进步,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能用心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会一次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品德课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品德实效性诚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