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13-02-02 01:16郭耀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5期
关键词:出血性大面积溶栓

郭耀强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郭耀强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6例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6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9例,死亡3例。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影像以调整治疗方案。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脑梗死患者279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其中女26例,男40例。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5岁。66例脑梗死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66例HI患者共行96次,其中首次检查检出HI42例,第2次检查检出18例,第3次检查检出6例;其中小面积梗死21例,大面积梗死39例,腔隙性梗死6;非皮质梗死41例,皮质梗死25例。

66例患者表现为出现偏盲2例;意识障碍患者有16例;出现单侧肢体瘫痪19例;患者有头晕伴随恶心症状23例;运动性失语患者8例;头痛9例。出血部位出血部位位于脑皮质41例(顶叶10例,额颞顶叶6例,颞叶14例,枕叶3例,颞顶叶3例,额叶5例),患者合并疾病既往有高血压史19例;合并有糖尿病史13例;合并有房颤病史8例,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2例。

1.2治疗方法 66例患者立即停用溶栓药、抗凝药、扩血管药和扩容药;给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脑复康、维生素E、维生素C、胞二磷胆碱等促进神经元的修复;静脉滴注血浆、白蛋白后应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 适当降低血压,使患者血压维持在150/90 mm Hg;适当应用止血药物,但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一般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或止血环酸等,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评分减少17 以下无变化。评分减少18~45 为进步;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了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

2 结果

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6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19例出院时虽有偏瘫,但较其病初均有改善;35例仅遗留轻度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但生活基本能自理,3例因出血量大同时并发心功能不全或肺部感染而死亡。

3 讨论

临床上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大约占脑梗死30%左右,高血压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都是重要因素[2]。同时患者的再灌注发生时间、年龄因素、发生部位、抗血栓药物使用均可影响出血的发生;患者梗死区栓子破碎位置变化后,同时远端的血管缺血坏死,在血压升高的压力下可出现破裂;梗死边缘侧支循环开放进一步造成梗死边缘坏死脑组织出血;软化坏死的脑组织,水肿程度的增减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引起出血;早期应用抗凝、溶栓、以及扩血管药物;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的大范围的脑组织水肿,使梗死灶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受压而发生缺血、坏死、内皮损害,当水肿消退后侧支循环开放,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由于体积小,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轻,并且腔隙性脑梗死较少发生再灌注,因此很少继发出血;累及皮层的梗死多为大面积脑梗死,皮层血供丰富,皮质供血为网状供血,侧支循环较丰富,易发生再灌注,也更容易继发出血,且累及皮层的脑梗死多为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大面积脑梗死和高血糖,高血糖可使脑梗死面积扩大,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机会也会增加[3]。因此临床医师需要注意以下情况,并做出及时处理:发病3 h以内的脑梗死需要积极溶栓治疗,尽快恢复血流,可挽救濒死的神经细胞,减轻细胞水肿,可减少出血性脑梗死发生。6 h后则不宜溶栓,以免增加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患者高血糖可加重脑水肿,增加出血机会,对于大面积梗死者需要应用胰岛素适量控制高血糖,一般空腹血糖要控制在9.9 mmol/L以内。对于梗死面积较大症状严重的患者,在发病后1~2周内尽量避免使用抗凝药,以免诱发出血性脑梗死。确诊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必须立即停用抗凝药、溶栓药以及扩血管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以及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及时补充血浆胶体渗透压,同时应用脱水剂、利尿药物消除脑水肿,调整患者的血糖及血压,以及给予患者脑细胞保护剂,对出血量较大的血肿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则可考虑施行血肿引流术或清除术。

[1] 徐浙燕.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梗死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4.

[2] 孟保华,杨艳丽.脑梗死病人发生梗死后出血的I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1(5):1728-1729.

[3] 唐世发.出血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安徽医学,2007,6(28):511.

Clinicalanalysisofhemorrhagiccerebralinfarction

GUOYao-qiang.

First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City,Henan45000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hospital in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2,66 cases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Results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arlier time, the more severe symptoms, mortality was high, in 66 cases, 9 cases were basically cured, 35 cases of significant progress, progress in 19 cases, 3 cases of death. Dynamic observation of the disease changes closely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of infarction,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diabet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ossible after infarction, hemorrhage, and timely review of brain images to adjust the treatment program.

Hemorrhagic infarction;Related factors;Treatment

450004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梗死(HI)在临床上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1]。是在脑梗死灶中出现可成分散状瘀点,以及大片瘀斑的继发性脑出血,严重者可形成血肿,一般是有梗死区血管再通、血管重建而引起。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不仅会有脑梗死的症状,同时还伴有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率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治疗上与一般脑梗死有所区别。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6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猜你喜欢
出血性大面积溶栓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