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预防和治疗

2013-02-02 02:08杨国栋刘义武龙运志周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胆肠医源性逆流

杨国栋 刘义武 龙运志 周洁

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是指由于医疗操作的原因,胃肠道内容物通过异常通道(如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或病变的生理通道(Oddi括约肌切开术后括约肌松弛或瘢痕化等)进入胆道,幷引起急性或慢性胆管炎反复发作的一种综合征;是胆肠内引流术,尤其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1)。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胆肠内引流术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的广泛使用,近20余年来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1年元月至2010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7(21~72)岁。本次手术距前次胆道手术的时间9个月至20年3个月,平均12.7年。前次手术疾病:原发性肝胆管结石25例;Oddi括约肌功能狭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6例;自发性返流性胆管炎5例,医源性胆管狭窄4例;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3例。前次手术方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0例,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Oddi括约肌切开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

1.2 主要临床表现 间歇性寒颤、发热43例;肝区及上腹部隐痛不适32例,厌油、食欲下降、消化不良29例;轻-中度黄疸9例。

1.3 影像学检查 B超43例:肝内胆管扩张幷积气25例,单纯肝内胆管积气7例,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9例。上消化道钡餐43例:钡剂逆流到胆管21例,幷发现肝内胆管壁毛糙、僵硬,呈枯树枝样改变。CT 31例:主要病变为肝内胆管扩张、积气、泥沙样结石;肝脏硬化、脾脏增大等改变。MRCP、PTC和ERCP分别为19、7、5例:主要病变为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扩张、结石,胆管壁僵硬等。

1.4 术中发现 43例患者胆肠吻合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吻合口及肝内外胆管壁僵硬(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患者尤为明显);多数患者吻合口近侧胆管呈轻至中度扩张;14患者脾脏增大。切除胆管壁病检33例,胆管壁癌变4例。肝活检21例,其中13例证实为胆汁性肝硬化。

1.5 手术方式 拆除原胆肠吻合口,再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3例;拆除原胆肠吻合口,带血管蒂组织瓣修复重建胆道10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7例。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本组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外瘘4例,切口感染4例,膈下感染2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膈下感染患者经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其余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肺部感染和高血压危象分别发生2和1例,经内科治疗治愈出院。1例术后第4天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2.2 随访及结果 43例患者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2~20年(平均11.3年)。随访期间,1例因脑血管意外病故;1例死于胆汁性肝硬化、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余37例患者按黄志强提出的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判断标准(2),优28例,良7例(优良率81.9%)。

3 讨论

3.1 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诊断 根据本组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术中发现,我们认为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①既往有胆肠内引流手术或Oddi括约肌切开术史。②以寒颤、高热为主要表现的胆管炎症状,可伴有或无消化不良、腹痛和轻-中度黄疸。③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积气、管壁僵硬;胆肠吻合口狭窄,钡剂逆流至胆道等异常征象,但无明显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④术中发现原的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近侧胆管扩张,吻合口及肝胆管壁增厚、僵硬等。⑤手术纠正肠胆逆流因素后,胆管炎及其他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3.2 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预防 ①谨慎使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该术式废弃了肝外胆管及Oddi括约肌的生理机能,为肠胆逆流提供了病理学基础,可导致返流性胆管炎、盲袢综合征、吻合口狭窄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处理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患者时,应在解除肝内胆管狭窄的基础上,维持胆汁的生理通路,运用胆道镜处理残余结石,避免滥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更不能把该术式作为自行排石的期待性手术。②尽可能避免使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一样,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同样存在肠胆逆流的病理学基础。尽管近年来也有文献报道,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及其改良术式重建胆道取得较满意效果,但由于该术式胆道与肠道距离更近,加上胃窦和十二指肠强烈的蠕动和逆蠕动,更易发生肠胆逆流,而且十二指肠液强烈的刺激作用,更易发生吻合口狭窄和胆管炎。我们发现该术式(包括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肝内外胆管壁僵硬、吻合口狭窄程度较重,胆管内有较多食物残渣、脓性胆汁和胃肠液,这些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胆管炎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生活质量差,因此在胆道重建术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时也应谨慎操作,采取措施以避免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③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以防止胆肠吻合口狭窄和肠胆逆流:①大口径吻合口,采用侧侧式胆肠吻合,吻合口应大于5 cm。②横断胆总管,横断处应接近肝总管,避免胆总管残留过长、缺血所致的吻合口狭窄。③粘膜对粘膜间断单层缝合(最好用4-0或5-0 VicryⅠ或 Dixon等可吸收缝线),以保证缝合严实可靠,避免吻合口瘘。④行Roux-en-Y吻合时,应按曾宪九教授的方法行Y形吻合;胆肠袢长度应达50~60 cm,并避免胆肠袢扭曲、受压。④可酌情抗返流装置,进一步防止肠胆逆流。④强调带血管蒂组织瓣在胆道重建术中的意义。由于胆肠内引流术存在破坏胆道和肠道生理机制,可导致返流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胆管癌等多种并发症[4],近10余年来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包括带蒂空肠瓣、脐静脉瓣和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或缺损,该术式保留了肝外胆管和Oddi括约肌,维持了生理性胆汁通路,消除了肠胆逆流之虞,而且手术简单易行,疗效确实。其手术指征为:①肝内胆管无狭窄及结石。②肝外胆管无闭塞或整段缺损,无残余的胆管肉芽或瘢痕组织。③Oddi括约肌机能正常,无狭窄或松弛[5]。

3.3 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手术处理 ①术前充分复习以往不同时期的胆系影像学摄片,幷重新进行多种胆系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肝内胆管狭窄、结石、肿瘤等术后症状再发的疾病,明确返流性胆管炎的诊断。我们曾为2例误诊为返流性胆管炎的患者进行胆道重建术,因高位右肝管狭窄未能解除术后胆管炎的症状仍然存在,不得不再次手术。②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手术原则是消除肠胆逆流的诸多因素,由于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是肠胆逆流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因此手术应在撤除原胆肠吻合口的基础上,酌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带血管蒂生物瓣胆道重建术,幷同时消除胆肠袢过短、扭曲或狭窄;Oddi括约肌切开术所致的返流性胆管炎可行胆总管横断、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若肝门部致密粘连,无法进行胆道探查或(和)拆除胆肠吻合口等手术操作,可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以转流胃液及食物,减轻肠胆逆流。③按照医源性返流性胆管炎的预防方法进行手术操作,避免胆肠吻合口狭窄,保持带血管蒂生物瓣的良好血液供用和适当大小,以保证修复胆管光滑平整,既无张力,又不臃肿。④常规放置胆道支撑管(尤其在带血管蒂生物瓣胆道重建术中)和腹腔引流,幷根据胆道重建术式决定支撑管拔出时间以避免吻合口瘘和狭窄。

[1]王炳煌.返流性胆管炎与胆肠吻合术.第六届全国肝胆胰脾外科新进展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苏州),2002:40-42.

[2]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的选择.实用外科杂志,1994,14(3):136-137.

[3]梅铭惠,陈谦,杨锦红,等.胆肠吻合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防治.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19-420.

[4]Tocchi A,Mazzoni FG,Liotta G,et al.Late development of bile duct cancer in patients who had biliary-enteric drainage for beingn disease:Afollow-up study of more than 1000 patients.Ann Surg,2001,234:210-214.

[5]杨国栋,陈锦俊,龙运志,等.带蒂生物瓣修复胆管缺损或狭窄.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7(增刊):18-19.

猜你喜欢
胆肠医源性逆流
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围肝门肝内胆管多发结石11例原因分析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回顾与探讨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逆流游泳比赛
顺流与逆流
村庄逆流成诗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