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四肢关节疾病后处理的临床应用

2013-02-02 02:08许允发王琦崔铁昆孙雪莲初照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平片后处理螺旋

许允发 王琦 崔铁昆 孙雪莲 初照成

典型的四肢关节疾病通过X光片能够明确诊断,曾经是诊断的首选方法[1]。但是非典型的改变或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非特异性改变仍然存在着诊断的不确定性或者漏诊、误诊的发生[1]。四肢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并且是创伤后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因此对关节病变的诊断尤为重要。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以及图像扫描后处理技术的日臻成熟,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尤其在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科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对经DR平片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存在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98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进行多平面重建,在关节的细微骨折的诊断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98例均为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经DR平片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存在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2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为(43.7±22.6)岁。患者均有外伤病史,其中:坠落伤21例、击打伤24例、撞击伤22例、交通事故伤31例;受伤部位:肩关节14例、肘关节24例、腕关节17例、髋关节10例、膝关节18例、踝关节16例;受伤时间:2 h~36 h,平均时间(16.5±11.4)h。

1.2 方法 DR平片检查采用柯达公司DR7100/5100拍摄,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规范。CT扫描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技术参数: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80 mAs、层厚为2 mm、螺距为1.0、矩阵为512×512;将得到的薄层扫描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多平面重建,重建参数:厚度为0.75 mm、重建间隔为0.5 mm,所有结果均由本科室两位高年资的医师审阅得到同样的结论作为检查结果,并与普通DR平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本组患者98例,经检查后发现骨折86例、未发生骨折12例,阳性率为87.8%,其中肩关节14例中骨折12例、肘关节24例中骨折20例、腕关节17例中骨折17例、髋关节10例中骨折8例、膝关节18例中骨折15例、踝关节16例中骨折15例;骨折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骨皮质中断或出现透亮骨折线,所有98例患者均发现关节腔不同程度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3 讨论

关节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周围组织的遮盖、重影是导致DR平片检查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关键原因[3]。多层螺旋CT的出现和重建技术的使用能够提供立体的、多方位和多角度的结构,同时避免了组织的重影造成的影响、能够提供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资料,为得到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4]。将多个连续的低平面断层图像通过软件重新组成三维模型,然后将模型沿冠状面、矢状面、不同斜面或者曲面重新断开,从而形成新的断层图像的技术称为多平面重建技术[5]。由于滑环技术的使用,通过进床式螺旋扫描可以进行任意的间隔重建,使得扫描速度大大的提高,受到容积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小[6]。多平面重建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得到开发和利用,获得了在不同方位的二维重建图像。研究表明[7],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横轴位的图像进行重建处理,检查扫描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避免因检查频繁搬动造成患者的痛苦或者继发损伤,得到的重建后图像符合真实性的病理改变,具有直观、客观和形象的特点,使得细微的骨折或者隐匿性骨折在图像中得到客观的体现。近年来,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多领域得到使用。钱斌等[8]报道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褚涛[9]报道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本组研究中,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使用,使得98例高度怀疑存在关节疾病的患者明确发现骨折86例,阳性发现率达到87.8%,同时发现存在的关节腔积液和软组织肿胀改变。表明该技术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关节的解剖结构进行立体的观察,能够及时的发现隐匿存在的关节病变、有效的防止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保证和依据。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无创检查方法。

[1] 姚国龙,郑睿龙.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D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对比体会.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4):227-229.

[2] 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等.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72-74.

[3] 许传军,李晓东,刘林祥,等.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214-1218.

[4] 曹登攀,徐洪恩,陈宏,等.薄层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7,9(5):709.

[5]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

[6] 周伟,朱玉春,王建良.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分析.河北医药,2011,33(19):2983-2984.

[7] 刘文华,张立明.螺旋CT中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2):101.

[8] 钱斌,邹新农,姚选军,等.双源CT结合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三维重建技术评价肋骨骨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5(39):7251-7254.

[9] 褚涛.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9-20.

猜你喜欢
平片后处理螺旋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旋风“螺旋丸”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