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表达

2013-02-14 19:51王军红周志刚
关键词:实体特性利益

王军红,周志刚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指出:没有准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1]。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到注重质量提升,深入分析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是建立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进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一、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1.质量的内涵

理解职业教育质量,需要首先分析什么是质量。当前对“质量”概念比较经典的解释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ISO8402-1994《质量术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定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的特性,二是满足主体要求的程度。根据实体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可以是绝对的概念,也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即绝对质量与相对质量。绝对质量以特定时空阶段的理想为基础,表现质量的东西追求真、善、美达到了最高标准,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精英主义的;而相对质量是依据规格测量的,是符合预定的标准,因而任何产品或服务都希望“有质量”,质量是平均主义的[2]。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质量是根据满足主体要求的程度,通过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进行比较的过程和结果,没有比较,就无从谈起质量。

质量作为满足主体要求程度的量度,是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比较的结果。在比较过程中,不同的主体、起点、范畴、方法和工具,质量有不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对质量来说,比较的双方是“实体特性”和“主体要求”;比较的起点是事物过去、现在及未来预期的状态;比较的范畴是主体明确的与隐含的、静态的与动态的、部分的与整体的、内在的与外在的需要或要求;比较的方法和工具是主观的、定性的描述与解释,或客观的、定量的测量与统计。

2.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通过质量内涵的分析可知,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特定实体及其特性满足职业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特定要求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利益主体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比较达到对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观把握。分析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就要在明晰职业教育质量实体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及其要求,通过对职业教育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的比较,达到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的主观把握。不同的实体特性和主体要求、不同的比较方式形成不同的职业教育质量内涵。为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质量内涵。

(一)职业教育质量的实体及其特性

职业教育质量相对应的实体既可以是广义的职业教育,也可以是狭义的职业教育。根据职业教育的定义,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指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3],是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教育类型,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职业培训。狭义的职业教育指职业学校教育,包括职业学校系统内部诸要素、职业学校体系、职业学校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职业教育的特性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具有职业性、技能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4]。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芬兰学者格朗鲁斯(Gronroos)“服务是活动及其所构成的过程”[5]的观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活动就是一种服务,即职业教育具有服务属性,职业教育质量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种服务活动的量度表达。

针对不同的职业教育质量相对应的实体及其不同的特性,职业教育质量有不同的内涵,即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正如《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所指出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教育质量标准要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根据不同的实体及其特性形成产品标准,主要包括符合规格、适合使用目的、零缺点、始终无误[2]22。因此,职业教育质量具有多样性,对不同的职业教育质量的相对应的实体来说,有职业教育产品质量、职业教育服务质量、职业教育组织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质量、职业教育过程质量、职业教育资源质量等。

(二)职业教育质量的利益主体及其要求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组织中各个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组织所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应仅仅是某个单一主体的利益,即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要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来开展[6]。据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举办者、用人者、参与者和支持者,换言之,即政府、企业、职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家长及其他社会机构的利益均与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因而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诉求,涉及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和价值追求。不同的利益主体对职业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对政府来说,期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来解决就业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受教育权利、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价值观念变革等。对企业来说,期望职业教育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创新研发基地等。对职业教育者来说,职业教育要满足其生存需要,实现安身立命;对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来说是促进自身发展,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对家长及其他社会机构来说,则期望通过职业教育使其子女或年轻一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并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等。

根据职业教育不同的利益主体及其要求,职业教育质量内涵有所不同。特别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要求在不断变化,主体对质量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职业教育质量总是处在不断地生成过程中,因而职业教育质量又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服务,服务质量的顾客标准主要包括让消费者满意、超乎顾客期望、让顾客欢欣[2]22。根据不同的质量主体及其要求形成的质量标准,对不同的职业教育质量利益主体来说,不断实现并超越政府、企业、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等各利益主体对职业教育满足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稳定和就业、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获得良好的物质及精神回报等需求,职业教育质量内涵相应地涉及人才培养、促进就业、社会服务等不同的方面。

(三)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的比较

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服务满足相关利益主体要求的程度,是对职业教育培养人的活动的量度表达。职业教育质量的生成过程,就是在选择职业教育质量相对实体并对特定实体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教育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并对利益主体的要求逐步明晰,最后对实体特性及主体要求进行比较,以实现对职业教育服务特性的主观把握。

因而,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是职业教育服务与职业教育利益主体要求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相对性。职业教育质量就是不同比较主体在一定的起点上,在特定的范畴内,按一定的比较方法和工具对实体特性满足主体要求的程度进行量度的过程和结果。职业教育质量比较的起点既可以是职业教育过去状态,也可以是其现在状态或未来预期状态。比较的范畴包括主体明确的与隐含的、静态的与动态的、部分的与整体的、内在的与外在的需要或要求。根据不同的比较路径和方式,职业教育质量内涵有特定的比较内容、特定的时空条件、特定的分析语境、针对特定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等,即职业教育质量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集合的、动态的、比较的概念,深刻理解职业教育质量内涵的多样性、生成性和相对性,有助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确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表达方式。

二、职业教育质量的表达

质量内涵与质量表达都追求对事物的质的主观把握,二者相辅相成,质量内涵是质量表达的基础,质量表达是质量内涵的外化。所以不仅要深入理解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还要确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表达方式,才能为制定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开展职业教育评价奠定基础。

1.质量的表达

根据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比较的起点、范畴、方法和工具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层次类型的质量表达方式:符合明确规格、适用某种要求、不断追求卓越达到主体满意。

首先是符合规格,符合性质量是明确的、静态的、结果的质量,即质量是事物的特性与一定的标准相比较的结果的表达,符合标准就是有质量的,符合程度越高,质量水平越高。对符合性质量的理解,一方面,实体特性是事物的现存状态、是事物经过一定发展过程后的结果状态;另一方面,一定的标准是明确的、明示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对某一时间节点的实体特性的静态表达。

其次是适用要求,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7]。适用性质量关注的视野由事物本身到事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事物的有用性,主体要求除包含明确的标准还包含隐含的期望。适用性质量不仅关注事物对自身的有用性(内适质量),更关注事物对他人、对外在环境的有用性(外适质量),即事物是否适用于某项工作、能否解决某些问题、能否达到某些隐含或必须履行的要求。这种对他人、对环境的有用性有时可以用语言或明确的标准来表达,有时却是主体的一种感知或期望,无法用语言来概述,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是有质量的,能够更好地满足其要求,达到其所期望的状态,其质量水平就高。

最后,质量表达由明确的静态质量到隐含的动态质量,由某一节点的结果质量到全面的整个过程的质量,由希冀达到某一种预期目标到多种预期目标的组合,即满意性质量。满意性质量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追求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作共赢。满意性质量强调由静态的某个点来审视质量到动态的整个过程来全面审视质量,不仅重视结果质量,同时也重视过程质量;不仅追求一种预期目标的达到,更是对事物特性有多种期望表达;质量在整体上表现为主体满意,并在满意基础上不断地超越主体的预期,不断加强质量主体的忠诚度,不断扩大质量主体的价值共域,追求各主体的价值共同实现。满意质量是一个持续的概念,强调质量的多元性、全面性、动态性、层次性、发展性,认为质量提升是一个没有止境、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终实现循环的、可持续的发展。

2.职业教育质量的表达

根据对质量表达的分析,职业教育质量表达就是对职业教育服务特性与利益主体要求比较的过程与结果的测量、描述、分析、判断、交流和总结,以实现对职业教育主客观规定性的科学把握[8-9]。按照职业教育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比较的起点、范畴、方法和工具的不同,职业教育质量的表达包含三种方式:即实证主义的符合性质量、实用主义的适用性质量、人文主义的满意性质量。

(一)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证主义表达:符合规格

实证主义的质量表达,就是实体特性满足的需要是明确的,满足需要的能力特征是外在的、可描述的,实体的特性能够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来测量,质量标准是清晰的,可以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符合预设的规格标准。

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证主义表达专注职业教育质量对应的实体的固有特性,多采用统计和测量的方法对职业教育各种数量关系作定量分析;同时,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证主义表达关注职业教育内部的资源和过程,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如全民职业培训次数与时间,大学生参加培训次数与时间,在岗人员年培训次数与时间;职业教育入学率,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合格率、就业率;职业教育经费等占整个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职业教育毕业生一年内平均工资水平等。培养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各个利益主体要求的交汇点,因此,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包括对口就业率、起薪水平等)成为职业教育质量实证主义表达的核心指标,反映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一线的服务属性。

(二)职业教育质量的实用主义表达:适用要求

质量的实用主义表达关注事物的有用性。质量的相对实体除了固有特性外还具有各种形式的非固有特性,为适用某种特定要求,实体特性不仅表现在固有特性的外在数量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固有特性与非固有特性的相互补充。同时,利益主体对实体既有明确需要,又有各种无法事前用语言或数量表达的隐性需要。无视实体非固有特性和主体各种隐性需要,不能完整地表现事物的本来面貌,也就不能满足特定工作岗位的需求。

与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证主义表达更多关注实体固有特性和主体明确的需要不同,职业教育质量的实用主义表达强调实体的非固有特性和主体的隐性需要。同时,与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证主义表达关注职业教育投入产出的效率不同,职业教育质量的实用主义表达走出了关注职业教育内部过程的视野,转而关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关注职业教育对社会及个体发展的功能实现,并采用定性方法与工具对职业教育适用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的程度进行描述、解释,不仅计算职业教育规模、形式、结果的数量关系,还进一步分析职业教育满足政府追求社会稳定、个体追求生存发展等要求满足的程度,即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职业教育质量的实用主义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职业教育服务后是否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胜任特定工作实践和岗位需求,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国与国之间、各种不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竞争力。

(三)职业教育质量的人文主义表达:主体满意

质量的人文主义表达是通过价值分析,不仅描述质量相对客体的外在特性与本质属性,追求满足各利益主体明确需要与隐含需要,而且追求静态现实与动态期望、部分完美与整体优化的不断超越,真正实现外在与内在、明确与隐含、现实与未来、部分与整体的统一,追求卓越以期达到各主体满意。质量的人文主义表达是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探讨质量高低;不仅关注各方的当前的现实诉求,更是不断地追寻理想,关注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不是过分强调某一利益主体的关切、某一过程环节的完善、某一方面的完美表现,而是追求利益交融、强调合作共赢,整体优化,质量的人文主义表达显示了人类对质量的追寻是永不停歇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职业教育质量的人文主义表达,就是在职业教育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教育服务满足各利益主体现实与未来需要进行量度,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整体优化与合作共赢。对职业教育来说,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关乎个体安身立命、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提高受教育者就业能力,满足各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是各级政府、职业教育机构、职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家长及其他社会机构等的共同期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处于从适用性质量到满意性质量的阶段,职业教育质量的人文主义表达关注职业教育服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过程和结果、关注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生存质量的服务水平,即职业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包含职业教育者的生活质量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等因素的职业教育“顾客”满意度。

总之,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量度表达,是职业教育服务在满足其相关利益主体过程中,通过职业教育实体特性与主体要求的比较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的主观把握。职业教育质量的表达不仅关注职业教育自身特性,追求投入产出效率,而且关注特定职业需求的满足,追求职业教育功能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追求卓越,达到职业教育各主体满意,完成价值超越。

[1]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Edward Sallis.全面质量教育[M].何瑞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19.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和 震.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65-67.

[5]韦福祥.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潘海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治理理论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17-20.

[7]朱兰·M·约瑟夫,戈弗雷·A·布兰顿.朱兰质量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黄 尧.职业教育学:原理和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周作宇.论教育质量观[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27-32.

猜你喜欢
实体特性利益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