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野下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3-02-15 04:27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文化民族

●成 媛(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1 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变化与问题

1.1 我国校园文化的变化

(1)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的“灌输”与“接受”式模式。现今采用多媒体教学集合起来的动漫图片、音频视频强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课外的网上学习,学生自主选择教材和老师,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从而使教学双方都留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由于网络传递信息量大、及时迅速,促使更多的学生运用网络能够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促进学习,网络以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并产生浓厚的情趣。

(2)交往方式的改变。目前,青年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诸如QQ聊天、网络视频、收发E-mail、MSN互动等,大大改变了过去人们面对面交际、熟人交往的局面,改变过去只能通过信件、电话等传递信息的有限方式。据研究证实:网络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空间性、虚拟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言谈拘谨、社交欠缺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开方便之门,拓宽了他们的交际范围与交往空间,使他们的人际交往由熟人世界放大到陌生人世界,交往的心理距离也明显收缩与拉近。

(3)娱乐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心理负担与日俱增,自然,上网成为缓解压力的一种最有效途径与方式。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上网消遣休闲成了大学生缓解压力、松弛神经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就自我无疑是大有助益。

1.2 我国校园文化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并取得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上网成瘾不能自拔,情绪消沉、思维迟缓、无心听课、放弃学习致使成绩直线下降。补考、留级或开除也比比皆是。这些不能不令学校与家长堪忧,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 加强民族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大学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兴利除弊,如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特征与网络文化本身的特性,加强民族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 网络与站点管理

校园网不仅是“人”与“机器”连接的单纯工具形式,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现实沟通平台。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共建、共享、共管、共创网上资源”,建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通过“网来往去”的交流与“网上网下”的活动,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1]应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为此,根据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特长,逐步在民族校园网上开辟适合民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民族特色的系列论坛栏目,以吸引民族学生参与网络建设,激发民族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同时,通过网站建设,当学生上网时,让学生更多的时间逗留在校园网上,既能减少学生因浏览不良网站而产生的隐患,也有利于促进校园网的不断完善。如此,能够逐步构建民族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通过参与和互动塑造莘莘学子的美好心灵,树立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2.2 文化环境营造

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通过创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其陶冶情操的作用并以此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在坚持传统校园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培育网络环境下的新颖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为了营造良好的民族院校文化环境,可以尝试如下几方面。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应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民族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即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力封堵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建立功能全面、多层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赌、毒”文化,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赌博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同时,通过BBS论坛、贴吧的版主地位,或设立专门的信箱,密切关注网上动态,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就业、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引导民族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加强网络主流文化的阵地建设。随着全球化进程,多元文化认同成为一大趋势。多元文化认同的理论根基在于多元文化主义,而多元文化主义的极端表现是文化的相对主义观念,“它认为每个社会或文化得用它自己的术语进行理解”。并且一些模糊、错误的思想观念,在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鼓噪下,更易导致民族学生的情感异动。为此,多元文化认同的同时,势必削弱主流文化的支配和统治地位,动摇主流文化所极力倡导和弘扬的理想信仰、世界观和人生观,显然,加强网络主流文化的宣传意义十分重大。

(3)加强网络民族文化的特色建设。民族文化是民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滋养着民族的特有性格,为培养良好的民族性提供精神食粮。[2]加强网络民族文化建设,需要有机结合民族文化的特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过年过节的风俗习俗并非一样,除了汉族过年外,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年节习俗。譬如:藏族的藏历新年与“雪顿节”,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为此,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以“中华大家庭”版的样式,专门介绍各民族的简史、民族文化特色,并附以鲜活的图片,图文并茂,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貌,并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之星”等专题栏目。从每年新学期开始,陆续推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集体和个人,讲述他们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

[1]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4

[2]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4):30

猜你喜欢
校园网校园文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多元民族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