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信息资源配置研究

2013-02-15 04:27刘建国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天津3003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册数资源配置馆藏

●刘建国(中国民航大学 图书馆,天津 300300)

以弱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为视角,对全国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弱势群体的本质和特征,在微观层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联盟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高校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的重要作用。

1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全国844所本科院校图书馆。针对馆藏资源、馆舍面积、人员结构以及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查询,文献查询、在线咨询以及电话访问等方式获得相关数据。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2013年2月。调查中,纸质文献馆藏量、电子资源拥有量、馆会面积、人员结构、院校设备等方面分别收集了684所、697所、684所院校的数据。从整体看,调查的样本比较全面,具有较好的置信度,基本反映了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图书馆资源配置的概况。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分析

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困难群体,是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目前弱势地位的群体,是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予以救助的群体。把这一概念移植到高校图书馆进行描述,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是信息资源配置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弱势地位的群体,是需要学校、政府给予支持和救助的群体。这里的信息资源概念是广义的,是与知识集合相关的所有资源。

根据这一定义,课题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出现了极端失衡现象。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无论在文献资源还是人员结构以及设备、科研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1 文献资源偏低是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特征

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主要是以购买纸质资源以及电子资源为主,开发自身特色馆藏为辅的馆藏建设方针。针对纸质文献的调查分析,主要是以生均册数为指标;电子资源以中外文电子资源以及自建电子资源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生均册数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对教学的支持力度。由于有些院校找不到在校生数据,因此,只有684所院校生均册数的数据计入统计。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生均册数超过100册的有137所,占整体调查的20.03%,生均册数50~100册的院校有476所,占69.6%;生均册数不足50册的院校有71所,占总体的10.37%。全国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生均册数平均为80.7册,有274所院校超过平均数,410所院校低于平均数(59.94%)。这表明近60%的高校图书馆生均册数低于平均水平。

电子资源以其检索方便、全天候服务、共享容易等优势得到了各个图书馆的青睐。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均拥有量为33.61个,697所高校中有近60.11%的高校低于平均水平。而且,绝大多数高校的外文电子资源很少,说明弱势群体在电子资源的质量上同样存在着差异。标准差的概念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性。通过计算,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均拥有量的标准差为17.06,表明电子资源平均拥有量的数据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映射出地区之间的电子资源的拥有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高的天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均拥有量为95.11个,是最低拥有量的宁夏地区11.5个的8.27倍,同时低于平均拥有量的地区有21个,占统计地区总数的67.74%,而且大多数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数据表明,无论在电子资源还是纸质资源上,均有超过60%的高校图书馆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均为普通院校图书馆,而且标准差值很大。说明在文献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弱势群体,而且数量庞大。

2.2 馆舍面积不足是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的硬伤

研究表明,现代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和在校生人数之比,黄金分割点为生均2平方米。这样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优势,形成人力、设备、文献资源最佳配置,否则,就是资源浪费或空间不足。本次共统计了684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面积。

其中,中山大学图书馆以110000平方米列举首位,生均面积为19.8平方米。有152所院校超过2平方米的黄金分割线;有154所院校介于生均1.5~2.0平方米之间;有379所院校低于1.5平方米,占所统计院校总数的55.14%;生均面积超过3平方米的有52所院校。没有足够的空间很难使馆藏总量达到教学评估规定的指标,更不用说现代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了,所以,馆舍面积不足是弱势群体的普通硬伤。

2.3 人员匮乏是弱势高校图书馆的短板

合理的人员结构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之一。参照《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2002修订)》和《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定(草案)》,[1-2]图书馆在编人员应该和在校生与教师形成一定的比例。有关学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教师比例达到1∶10,与学生人数达到1∶180~1∶200是比较合理的比例。[3]

本次统计分析了487所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教师的比例,其平均比例1∶18.4,大大超过了1∶10的合理比例。其中,低于该比例的只有38所院校;有196所院校在1∶10~1∶15之间;253所院校超过1∶15的比例,占总体的52%。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在校生的比例,本次统计了577所院校,平均比例为1∶344,极大地超过了1∶180~1∶200的比例。其中,72所院校低于1∶200的比例;505所高校高于1∶200,占所统计院校总数的87.52%。通过上述两组数据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图书馆绝大多数处于缺编状况,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图书馆很难完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

从学科背景方面,高校图书馆人员配置上应该与其学科建设相适应,从学历层次方面,应该形成合理的梯队层次,这样的人力资源团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组织知识结构,能更好地发挥不同人员的潜能。

根据《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2002修订)》规定,普通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逐渐达到60%以上。就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来看,在统计的577所院校中,具有博士学历馆员的图书馆有188所院校;具有硕士学历的有397所院校;本科以上学历超过60%的学校有270所,50%以上的有328所,占总体的57%。数据表明,有43%的高校图书馆本科以上人员的比例未达到50%,绝大多数院校图书馆没有博士学历,许多学校图书馆在人员学历层次上是短板。

2.4 缺乏设备是弱势高校图书馆自身难以调和的矛盾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数量的多少是反映其现代化水平以及设备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在调查的416所本科院校图书馆中,学生人数平均有21523人,计算机平均有347台,每1000人拥有计算机16台。计算机数量超过平均数的图书馆有167所,占总数的40%,这意味着60%的图书馆低于平均水平。全国计算机拥有量最高的院校图书馆1000人拥有111台,比最低的1000人拥有不到1台的院校高出100倍之多。在高校图书馆计算机整体拥有量不高的前提下,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充分说明目前高校图书馆整体的设备水平有待提高,弱势高校图书馆群体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

3 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资源配置策略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因素;二是制度因素。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一方面要从微观层面个体高校内都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从中观层面高校图书馆联盟对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

3.1 提升自身生产力是解决校内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3.1.1 整合现有资源

首先,对存量馆藏文献资源的整合。在现存馆藏不足的情况下,对纸质资源进行面向学科的需求分析,[4]发现馆藏文献的缺口,制定面向学科的增量资源采购计划,调整馆藏结构使馆藏文献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对电子资源进行使用效益评价,更好地发挥电子资源的作用。其次,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度开发。针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特点,构建特色馆藏以及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再次,对人力资源的整合。根据知识管理理论,对本馆的人员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进行调查,构建本馆人员知识结构地图,这样便于发现本馆组织知识结构优势和知识缺口。图书馆可以依托本校的教学资源,对现有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优化本馆组织知识结构。第四,建立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使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形成最佳配置。

3.1.2 嵌入教学科研服务

面向学科的深层次服务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图书馆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服务工作融入到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中。科技查新服务体现了图书馆强劲的信息检索能力以及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科技查新可以很好地了解本学校的科研发展状况以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目前,很多学校图书馆不具备查新资质,可以通过代理查寻等方式,为学校的科研提供服务。定题服务,是嵌入本校教学、科研的最佳方式,通过定题服务,可以了解本校的教学情况以及某些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一个有水平的查新报告,一条有价值的专业信息必将得到校内专家学者的肯定。这样图书馆员就能顺理成章地成为课题组成员,成为学科专业信息知识的服务人员。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查收查引以及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等业务,逐步扩大其在校内和校外的影响力。

3.1.3 面向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信息资源目前已经成为战略资源,无论是国家、地区、乃至个人,综合信息能力的强弱体现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学校打造学科品牌、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勇于担当,既要把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打造为学校的品牌课程,又要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制定具体的教学大纲和面向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3.1.4 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研究能力体现了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图书馆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组织各个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并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机制,鼓励馆员进行科学研究。而且要培养本馆的学科带头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同仁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

3.2 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3.2.1 高校图书馆联盟各项功能实施

首先,高校联盟应该是国家教委或地方教委下设的正式组织机构,必须设置正规的人员编制。作为正式的管理机构,要根据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制定本地区信息资源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筹措必要的资金支持各个项目的开发。

其次,在资源共建上,联盟要根据各成员馆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和布局,协调采购政策,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模式。

第三,在资源共享上,联盟要制定具体的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公约,开发基于云计算的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于区域的小型图书馆联盟,各成员馆可共用一个集成系统,共享采购、编目、读者、通借通还等信息。

第四,联盟要组织成员馆馆员培训和业务辅导,利于各成员馆在学术、业务等方面交流经验,提高图书馆员素质,进而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2 高校图书馆联盟——弱势图书馆群体的代言人

弱势群体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话语权的缺失。高校图书馆出现了弱势群体,其形式是松散型的,没有形成联盟,他们的诉求没有渠道进行反映,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而高校图书馆联盟有义务向有关部门反映弱势群体的诉求,有责任提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并制定相关弱势群体扶持政策。弱势图书馆要积极参与本地区高校联盟的各项活动,积极反映弱势群体的诉求。在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要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依托本地区的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改变自身落后的局面。

[1]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2002修订)》[S].2002.

[2]中编办,等.《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定(草案)》[S].1999.

[3]高跃新,等.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人员编制的现状分析与定编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42-46.

[4]刘建国.面向学科建设的馆藏图书质量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3-5.

猜你喜欢
册数资源配置馆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高校图书馆藏书分析与评价
——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日本初高中教科书出版“明细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