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013-02-15 05:31
天津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颈动脉血肿斑块

马 兰

(天津市天和医院,天津市 300050)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致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低灌注或斑块脱落后栓塞脑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但随着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使我们对CAS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更加重视。现对我科收治的45例CAS患者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50~83岁。其中脑梗死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例。原发性高血压3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9例。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狭窄。

1.2 筛选标准及分类 45例患者中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15例,有症状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24例,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内膜撕裂、夹层形成者6例。其中无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40例,有脑神经功能损害病史,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5例。

1.3 手术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血管部位、狭窄程度、狭窄段长度、侧支代偿状况。在超滑导丝导引下将8F导引导管置于颈总动脉血管病变部位近端,在路径图引导下将保护装置置于颈内动脉岩骨段,再选择合适的球囊行狭窄段预扩张,造影显示狭窄改善后,将支架置入病变血管处,定位准确后释放,再次造影证实支架释放满意,残余狭窄率低于30%。

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 股动脉穿刺处血肿 术后6h拔出动脉鞘,由于按压方法不得当且术中、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极易引起出血。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拔鞘时穿刺部位按压>15min,严格加压包扎、卧床24h,监测双足背动脉搏动及双下肢皮温、色泽,咳嗽时用手加压伤口处。本组2例术后穿刺处血肿,经再次按压、加压包扎后未形成假性动脉瘤。

2.2 低血压、心率减慢 由于球囊扩张和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时可造成颅内低灌注[2]。患者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本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通过给予多巴胺、阿托品治疗后,血压、心率很快恢复稳定。

2.3 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是支架置入术后常见且严重病症之一,首先表现为头痛、可出现癫痫,严重者可出现支架同侧脑出血。术后高灌注可能与高度狭窄且侧支血管代偿不足、术前及术后高血压、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等有关[3]。护理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血压控制在120~140/70~90mmHg(1mmHg=0.133kPa)。当患者出现头痛、血压升高,意识变化、瞳孔异常时,应考虑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可能,必要时复查头CT,给予脱水治疗。本组1例出现头痛,血压升高,无意识瞳孔变化,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

2.4 术后脑栓塞 CAS术中产生较多的栓子,大多数卒中是栓子阻塞大脑中动脉所致,且栓子的危险性与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护理中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变化、肢体运动及言语变化,术中、术后应注意查体,并与术前比较。本组1例患者发生脑栓塞。

2.5 其他并发症及护理 CAS的其他并发症包括血管破裂、血管夹层、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急性血压波动引起的心肌梗死、腹膜后血肿和股动脉夹层等,本组1例颈动脉夹层。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抢救药物准备齐全,术后抗凝治疗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神经科症状和体征变化。

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1个月内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以后适当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剧烈波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向患者说明抗血小板药物的重要性,按时服药,并嘱患者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每月检测出凝血时间。45例患者出院后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均未出现出血倾向。

3 小结

C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项目,以其创伤小、改善脑供血疗效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正逐步被患者所接受[4]。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在临床4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观察护理中,严格围手术期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术前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各项手术的护理准备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1〕 李明华.神经介入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0.

〔2〕 李慎茂,董宗俊,武剑,等.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狭窄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2):817.

〔3〕 聂本津,缪中荣,焦力群,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与侧支循环的临床分析[J].2009,6(5):263-266.

〔4〕 徐阳,齐玉春.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10):909-910.

猜你喜欢
颈动脉血肿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