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途径探讨

2013-02-15 09:16张红丁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职业高职

张红丁

(天津市新华职工大学,天津 300052)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一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是形成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管理部门运行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保证实践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确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一、高职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些评价标准侧重于对实践课教学条件和实践课教学质量及效果的评价,对实践教学环节及过程的评价不足,缺乏对实践课教学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导向。

高职实践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系统化。对实践课教学的评价和监控没有系统化标准化,加上运行机制不完善,监控不到位,就造成了一是缺乏相关企业对实践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技能及操作能力的反馈,二是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踪反馈,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通常局限于传统的方式方法,如常规检查、教师测评、教学督导、学生评价、领导听课、师生座谈会等,规范化管理不够。参与评价的主体局限于学生、教师、督导人员、教学管理人员,而忽略了相关企业专家、实习主管部门主管及技术指导人员的参与。

(二)对实践课教学评价不全面。现有的高职教学评价,大多还是停留在对理论教学的评价上,对实践教学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教师大多重视理论及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缺乏实践课的评价经验,这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比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就不应该把普通课程的评价重点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该建立符合技能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

(三)教学评价对实践课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使用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多门专业学科的现象较为普遍,忽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创造性。评价标准过分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其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表现,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技能实践的掌握。同时,评价指标设计的模式化也把教师的教学活动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阻碍了教师个性的发展,限制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尝试,也使教师们为了评价而教学。这样的评价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课教学的水平,更不会对课程改革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高职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的设计思路

当前,企业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高职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尽快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训条件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等要素。

(一)实践课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等综合职业技能的教学活动。实践课教学内容中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各具其内涵和特点。按实践教学内容,高职实践课教学可分为实验、实习及实训,它们是分别基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阶段,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其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胜任岗位的基本能力,如基本数学素质、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能力、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使用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等,教学地点主要在实验室(校内);其二,实习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是与某专业相联系的能力,如电脑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具备艺术美感和创作鉴赏能力,具备从事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环艺设计、以及多种艺术设计等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教学地点主要在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其三,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通常是指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从事工作直接需要的能力与技能,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素质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教学地点主要在实训基地(校内、校外)。

(二)实践课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实践课教学包括课堂实训、课程综合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多种类型。教学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实践课时、实践教学任务和总体设计思路、总体能力要求、工作项目模块,以及各工作任务实训方式、能力要求、执行规范、课时分配和考核标准等。实习性实践教学标准应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对每个职业岗位提出具体的实习目标、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角色分工、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等。

(三)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实践教学要达到预期质量目标,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实践教学的过程与实践教学的质量目标对接。按照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在准备、实施、考核各阶段,对实习准备、现场指导、教学分析、实习总结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规范教师的实践教学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实践课教学要体现“能力为本”的教学思路,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从教学文件、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三、高职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高职教育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是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实践课教学的分析调研,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及质量标准,要求任课教师和实践课指导教师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实践课质量标准并以此指导实践课教学。

高职院校成立由有关领导、管理人员、专家、教师、学生和对企业熟悉的一线技术骨干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实践课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被评价教师和专业负责人,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实践课教学质量的三个评价过程。

第一,实践课教学准备阶段的评价。对实践课教学准备情况进行评价时,主要对被抽查教师以说课的方式进行方案检查。由被抽查教师展示教学文件、讲述实践性教学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和实践性教学考核办法,评价人员应查看该课程的教学文件,并对授课教师提出该课程改进教学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实践性教学资料进一步完善。应根据实践教学管理相关规定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案及相关文件提交给教学检查组。检查组通过审阅教学方案等资料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联程度,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实践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层次的适应程度,实践教学安排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吻合程度以及成绩考核方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等。

第二,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对实践课堂现场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主要安排检查人员以听课、观课的方式分别到各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现场,检查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实践性教学方案执行情况,目的是总结经验、推广先进、提出改进意见。此外,由专家推荐优秀实践课,学院组织进行公开课示范。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实施内容与计划内容的吻合程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水平,实践教学当中的安全操作规范执行水平,实践训练的操作规范水平,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等。

第三,实践教学结束后实施的评价。对实践课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主要由检查人员以查阅文档和实训作品等方式,检查学生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水平等。

上述三部分评价结果的总和构成了对该实践教学课程的总体评价。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评价的对象不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同时也对专业教学团队对该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对实践教学学习成果的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教学质量,有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拓展高职校外实践课途径,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作为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不但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依托行业、企业才能办出特色,要突破传统教育只注重学校内部体系的局限,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来自教育外部的监控与评价,这也体现了职业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基本途径。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设计实践课,确定课程内容,直接参与实践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一方面可利用到企业实际岗位上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锻炼,另一方面可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引到学校或请企业的专家、领导来校作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意识,使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课更具知识技能与实际职业岗位相结合的指导意义。实际上,高职教育特色就在于更加注重就业导向,注重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评价。高职实践课只有坚持校内校外结合,才能把握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呼天星.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肖坤,陈粟宋.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3]黄秋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1).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职业高职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