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溪号子从唐朝传来的土家山歌

2013-02-16 07:18陈与杨敏
重庆与世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南溪号子土家

□ 文/本刊记者 陈与 图/杨敏

南溪号子的雏形是土家人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与薅草锣鼓相似。在长期的传唱中,南溪号子成为山歌品种,但它既不是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不是武陵山号子。它即兴歌词,唱法固定。南溪号子的唱腔,有大板腔、九道拐、三台声、打闹台、南河号、喇叭号等10种。它的唱法为一人领唱,或两人和三人唱高音,让更多的人唱低音,众人帮腔,从而形成互相应和的高中低声部。

南溪号子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因而传达出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是土家族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在,在黔江地区,能唱南溪号子的人极少、且年事已高、濒危灭绝,急需抢救保护。如果探索南溪号子来源,我们追溯到唐朝,在武陵山脉的高山、峡谷、深沟地带,声调高昂的南溪号子,雄浑壮阔。

在山野激荡,那悠扬的天籁之声

在渝东南土家人聚居的武陵山村寨,是南溪号子的海洋,也是南溪号子的山歌之乡。在重庆黔江鹅池镇南溪村,有“南溪左右二面坡,男女老少会唱歌”美誉。在南溪,还有一说是,“十对男女九对歌,十首山歌九情歌”。因为,土家山民们即兴创作的南溪号子,没有乐器伴奏、以情歌为主、口头传唱、世代相传。而南溪号子的歌词,也没有文字记录,是土家人在劳动时,看到山就唱山歌、看到水就唱水谣、看到飞禽就唱翅膀、看到野猪就唱奔跑。

“鹭鸶死在田坎上,白鹤拢来哭一场,虽说不是同林鸟,大家都是打鱼郎……”一天晚上,70岁土家妇女冯广香唱起南溪号子,情到深处,泪光盈盈。在黔江大众广场上,一群来自南溪的土家歌手,参加了文化节。据78岁杨再方介绍,“南溪号子,是祖辈传下来的东西,要一人领唱,多人合拍,这样干活有力量。”

据68岁的胡安禄说,土家村寨坐落在高山深谷中,南溪河水穿流而过,注入阿蓬江。他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农村集体化、公社化时期,大家都在一起干活,只要一人唱起南溪号子,两岸应和,声调宏壮。58岁的杨正泽,说起南溪号子,如数家珍……61岁胡兴泽和64岁阮中英,他们说起南溪号子情歌,兴致盎然:“太阳出来晒白岩,情妹出来晒呵欠,情妹呵欠我不爱,我爱阿妹好人才……”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唱《六月薅草》山歌:(男):六月太阳像把火,你把凉帽借给我。(女):你要凉帽你拿去,六月太阳不晒我。(男):薅草锄头把把长,麦根草帽遮太阳。(女):只要你心合我意,我来薅草你歇凉…… 杨再方说,他10岁干活,就唱南溪号子。如今经常领腔唱南溪号子的冯广香,小时候就爱唱南溪号子,按土家人规矩,女子未嫁不许唱南溪号子。于是,她只有悄悄哼,几十年之后,她有一肚子南溪号子。

据冯广香说,她的感情离不开南溪号子,她的文化也是来自于南溪号子,在南溪号子里有民俗地理常识。比如:问一声,踩倒锄头向根生/钢铁出于哪州县/铁匠生于哪州人/唱一声,我来帮你说原由/钢铁出于青州县/铁匠出于柳州人。又如:酉阳有个十字街/南溪有个歇马台/只说酉阳修得好/没得南溪情妹乖。

这些年来,南溪的变化太大了,电视和移动电话也覆盖全村。但南溪号子却没有发展,逐趋衰落。当他们听说南溪号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欣慰。杨再方感叹万千,他又唱起了南溪号子,那深邃歌声,把我们和武陵山,再次带进了原始、朴实、充满神秘的远古,让人身临其境。这是一组原生态山歌,由南溪号子组合,再现了劳动场面。

流传千年的南溪号子,濒临绝境

在南溪村的一幢吊脚楼里,土家族村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播放的《民歌·中国之魅力重庆》节目。当南溪号子在电视上出现时,许多村民高兴欢呼。而在央视演绎南溪号子的7位老人,却高兴不起来。“村里能唱南溪号子的人,不到10人,而且年纪很大了,这传唱了1000年的南溪号子,还能响多久?”有人担忧,有人不说话了。

“老爸,你莫劝我学唱南溪号子,我在外打工,一年能挣两三万块钱,你唱南溪号子把喉咙唱痛了,也没得一分钱。”当打工儿子回家,杨正泽让儿子唱南溪号子。然而,儿子根本不听,把杨正泽气得胡子发抖。冯广香也遭遇了尴尬,他养育了6个子女,没有一人愿意唱南溪号子。

“爱听,不爱学”、“学唱南溪号子,不如去打工挣钱”,这是黔江土家族年青人对南溪号子的态度。于是,冯广香来到村里小学,教授南溪号子。然而,有些家长认为,南溪号子是“没得作用”、“学了也白学”、“还会耽误学习”。因而,冯广香到村里小学任教,没有多久,就回家了。她说:“我搞不懂,这些家长允许孩子唱流行歌曲,却不许他们唱家乡的南溪号子。”

据南溪村支部书记庞利介绍,在村里,能掌握南溪号子全部唱法的艺人,只有7人。他们是杨再方、胡安禄、冯广香、李绍俊、杨正泽、胡兴泽、李永坤。年龄最大82岁,年龄最小的李永坤也60多岁了。据了解,依据国家法规,传承人低于10人以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列为“濒危”红线,而南溪号子便在此列。让庞利无奈的是,央视请7个南溪号子传人到北京,录制《民歌·中国之魅力重庆》节目,杨再方病了。庞利临时找一个勉强能唱的村民去“将就”一下。“再不想办法保护,南溪号子真的会消亡,到那时,我们就成了罪人,愧对祖先”。

据黔江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高森介绍,南溪号子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森说,已与7位村民签订了传承协议,鼓励他们带徒弟,并发放经费。根据协议,7位传承人要“一对一”的传授,即一个传人带出一个徒弟,而且要把南溪号子的全部“唱法”,毫不保留地传授出来。当地文化部门,每年要对南溪号子的传承情况,进行验收检查。

“近年来,黔江区全力推行南溪号子的舞台传承。”高森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黔江区,只要有重大的文化活动,都要展演南溪号子。比如乡村文化节、武陵山文化节、宣传文化周、各种庆典活动等。与此同时,建立南溪号子传承基地、请传人给中小学生讲授南溪号子、相关部门利用南溪号子的演唱形式,写出德育歌和廉政歌等。

在黔江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南溪号子的7位传承人,把南溪号子带到舞台上,让观众来感受南溪号子的魅力。尤其是7位传承人被中央电视台请到北京,录制《民歌·中国之魅力重庆》节目。这是7位南溪号子传承人,第一次走出重庆,第一次面向全国观众。在节目中,他们即兴创作、表演的南溪号子,让录制组为之倾倒。“有政府的重视和全民支持,南溪号子的民间艺术,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从而走向世界。”目前,黔江区对南溪号子进行抢救保护,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采集南溪号子的影像资料,现在“黔江把所有国家级和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了影像资料。”

一天下午,有两个中学女生,在油菜地里唱南溪号子,字正腔圆,有“南溪号子的味道”。一个叫胡小艳,一个叫胡秋菊,是冯广香的徒弟。“看来南溪号子后继有人,不会消亡,让人高兴。”南溪号子的传人杨再方欣慰地说,脸上写满笑意。

南溪号子是土家族性格、再现场景

南溪号子起源于劳动,是土家人生活、工作、学习的艺术再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南溪号子虽产生于古代,但发展于近代,在工作中起到鼓舞情绪、调节疲劳作用。因此,各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南溪号子。在这过程里,南溪号子歌词简短、句式固定、连贯易记。比如南溪船工号子,即兴所唱、采用比拟、夸张手法,生动再现船工在与险滩恶浪的搏斗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高亢悠扬的南溪船工号子,雄壮有力。所以,南溪船工号子分为急水、平水、拉纤、收纤、扳艄类型。有的悠扬婉转、有的七言四句,以衬词帮腔。有时,由于河流狭窄,急流险滩,所以南溪船工号子形式半声号、两声号、三声号、四声号、五声号和大号子曲调。具有歌唱性、旋律高亢、唱词很多。

而南溪号子山歌,与南溪号子有相似气质、曲调高亢、但不强烈严谨,有颤音、滑音、是自由抒情曲。南溪号子山歌有采茶歌、砍柴歌、赶马歌、放牛歌、翻山调、盘歌等。曲牌结构有号头、半声子、上下句、四句子、五句子、叫五句、六句子、连八句、穿号子、赶号子、串句子、穿尾子等。

南溪号子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高腔山歌是一种高亢、纯朴的田野抒情。平腔山歌是一种优美、婉转的叙事。高腔山歌由于调高、演唱费力、由多人演唱的连八句,歌词不超过六句。平腔山歌因调门低,可以容纳较长歌词,字句密集。有问答猜谜、互唱古人古事、情歌赠答等。它们比物、比景、比情、比人、词意风趣。

田歌的南溪号子,是配合生产的歌唱形式,有薅草锣鼓(薅草歌)。土家人有打锣鼓习惯,在水田,有栽秧锣鼓、扯草锣鼓。在旱田锄草,打薅草锣鼓,挖荒田或砍楂烧火,都兴打鼓。锣鼓班子为4人(锣、鼓、钹、马锣),或是两人(锣、鼓)。薅草歌也分高腔和平腔,或固定演唱、或即兴演唱、唱词通俗,流传甚广。

劳动歌的南溪号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劳动歌所反映的生产过程、生产经验和劳动中表现的某种情绪,可以分为古代歌谣和近代歌谣。古代劳动歌谣因无文字记载散失,只有极少的猎歌和渔歌保存下来。在内容上,劳动歌反映先民渔猎和农作物收获的喜悦,或伴随劳动过程而呼唤。比如《打猎歌》:背铳就往树林走/走进树林去赶猴/拿铳撵猴三整天/猴子跑得屁股冒红烟/公猴母猴胆也大/跑上岩坎就打架/拿起铳来点着药/猴子死在岩坎脚。

生活歌的南溪号子,是近代作品。它们从不同侧面描绘土家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境况,兼有叙事和抒情特点,具有浓厚气息。而人类起源歌的南溪号子,叙述治天治地的万物神灵,神仙关心土家人的命运,撒出的黄土成了土家先祖。神仙安排土家人的日月星辰、得水得火、得五谷杂粮、征服各种毒虫毒蛇等。

在南溪号子的生活歌里,土家先民从何处迁来,虽说法不一,但在迁徙中,互相关心,团结互助,越过高山密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他们知道“太阳又出来了,太阳又落了。树叶又绿了,树叶又落了。草鞋穿烂了九十九双,拐棍拄断了九十九根”,当他们来到山清水秀、溪流纵横、土地肥沃的地方,于是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这部分古歌虽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但可以推定,土家族先民为了生存、为了发展、长途迁徙,沿途留下若干部落。从意义上来说,《迁徙歌》有巨大的史诗价值。《迁徙歌》之所以在土家人心中有崇高地位,是因为它热情讴歌了祖先们开创事业的丰功伟绩,得到子孙世代的崇拜敬仰。

南溪号子哭嫁歌,与哭嫁歌一脉相承

广泛流行的哭嫁歌,是土家人的婚嫁习俗,是土家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吉日良辰、应该张灯结彩、弦歌达旦。可是,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却要用“哭”的方,来迎接人生喜典。南溪号子出嫁歌,能够贯穿土家青年男女,从订亲到结婚,少则数日,多则一个月的哭嫁歌。据悉,土司统治后期,汉文化逐渐进入,儒家封建伦理道德影响了土家人的恋爱婚姻。男女青年婚配要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门当户对”和财产制约。

在大山里,出嫁对土家妇女来说,不是幸福归宿,而是噩运开始,她们出嫁以后,难以预卜。在人生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出嫁姑娘在哭嫁中,增加了谴责重男轻女封建制制度、埋怨父母包办婚姻、痛骂媒人贪嘴好财、巧言假语的内容,哭嫁歌就是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形成固定的形式内容。

南溪号子哭嫁歌,是千百年来土家女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庞大、程式复杂。根据需要,它产生了非诗非词、口语与书面语结合、民歌与长短句结合的自由体。南溪号子哭嫁人歌的句式灵活、长短不一、语多重复、调多反复、不讲究韵律、但节奏明朗、生动活泼,铿锵有力。如:人家爹娘的口是蜂糖口/人家爹娘的心是苦瓜心/蜂糖口/甜不久/苦瓜心/苦到头。这种通俗洗练、自由明快的表达方式,栩栩如生。

由于南溪号子哭嫁歌,容纳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姑娘们在哭唱时,不受约束,表露个性,自由抒发。因此,南溪号子的哭嫁新娘,把自己的爱与恨、怨与怒、悲与愤各种复杂感情相互交织,并通过悲痛、沉思、怒斥和呐喊,可以看到她们的内心世界,也看到她们不甘受辱,敢于反抗的鲜明形象。

猜你喜欢
南溪号子土家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干杯!
开山号子喊山歌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最后放手的人最疼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