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气法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2013-02-20 01:20李涌健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益气健脾肝癌

杨 欣,李涌健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5000;2.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思路与方法·

健脾益气法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杨 欣1,李涌健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5000;2.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肿瘤微环境这一概念,其中的免疫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起的作用也越发受到重视。肝癌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而健脾益气药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以中医健脾法为根本大法,配合肝癌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生物治疗,适当结合放化疗,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方法。

原发性肝癌 ;健脾益气法;免疫微环境

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1-2]具有独特的免疫系统,而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低下[3]。在中医理论中,脾气虚作为肝癌的根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本文将主要探讨健脾益气法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1 肝癌免疫微环境

1.1 免疫微环境的概念 肿瘤微环境[4]是指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本身、间质细胞、微血管、组织液及少量浸润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共同组成。同时,肿瘤微环境还是肿瘤免疫效应阶段的执行场所,存在着多种因素参与肿瘤组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包括局部效应细胞功能障碍,抑制性免疫调节细胞Treg,细胞因子的免疫负调节作用,抑制性配体受体反应以及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代谢活性的负调节等。

1.2 肝癌患者的免疫微环境状态 大量的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李菊香等[5]报道,实验发现,肝癌患者在手术前CD3、CD4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D8细胞数目增高,CD4+T/CD8+T比值下降,提示肝癌患者在手术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可能是由于肝癌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会分泌一些体液性或可溶性因子,而这些因子可以诱导CD8细胞和CD4细胞发生异常,最后导致CD4+T/CD8+T比值失衡,说明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能力下降会导致肝癌的发生发展[6]。姜静等[7]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血球蛋白的变化与T细胞亚群的升降呈反比关系,这种免疫异常是由于T细胞亚群的降低,刺激B细胞分泌增强,从而使体液免疫亢进,进而产生更多的免疫复合物对肝脏造成新的损伤。这也可能是免疫紊乱造成肝损伤的又一机制。同时,陈中等[8]实验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较癌组织明显增多,而癌旁组织CD8+T细胞数量较癌组织少,且癌旁组织CD4+T/CD8+T比值较癌组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由于肝癌组织局部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造成了CD4+T细胞数量和CD4+T/CD8+T比值的降低,改变了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免疫抑制逐渐加重,免疫监视功能[9]减弱,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进展、侵袭或转移。尚闯等[10]实验也证实了Treg细胞在肝癌免疫微环境中起着免疫负调节的作用。Treg通过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使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减少,导致局部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损,使肿瘤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从而促进肿瘤浸润、转移。由此可见,肝癌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所引起的。因此,密切观察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分析疾病的发展、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2 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依据

2.1 肝癌的病因病机 肝癌在古代中医典籍描述中,类似“臌胀”“积聚”“肝积”等疾病。对其病机,历代医家对此均有相关阐述。《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大抵气血亏损,复悲思忧,则脾气受伤,血液尽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灵枢·百病始生》曰:“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涩成矣。”《仁斋直指方》云:“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由此可以看出,肝癌的发生是由于脏腑失调、精气亏虚、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所导致的。

在肝癌的病机中,最重要的当属“脾气虚”[11]。医圣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主疏泄,贮藏血液;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统摄血液。肝脾两脏对气血的生化输布互为调节、相辅相成,这是中医传统的脏腑相关整体观念的充分体现。李永健等[12]对2 060例肝癌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在肝癌各个分期中,涉及脾的证型出现率占56.2%,而且脾气虚的出现率一直占领前几位。由此可见,脾气虚为根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

2.2 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患者常有乏力、纳差、肝区疼痛、腹泻、恶心呕吐、消瘦、发热、胸腹水、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均可用脾虚来解释[13-15]。脾虚水湿不运,导致痰湿内蕴,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可见腹满腹胀,胸胁作痛,恶心呕吐;脾气虚弱引起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得消化吸收,气血生化乏源,可见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脾运失健,湿阻中焦,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溢外,则引起目身发黄,尿黄,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脾虚日久,延及肺肾,水液滞留,则见面浮身肿,腹胀如鼓,尿少。

3 健脾益气中药对肝癌患者免疫的影响

由于“脾虚”是肝癌病机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健脾法在中医治疗肝癌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学心悟》云:“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通过健脾扶正,增强患者胃纳,使得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不竭,患者营养充沛,免疫力增强,便可以抵抗癌毒的侵袭,促进自身的恢复。

3.1 健脾益气复方的免疫调节作用 包淑珍等[16]采用十全大补汤作用于患肝癌的小鼠,发现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NK细胞的活性剂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明显提高。郑王巧等[17]发现,经5-FU化疗的肝癌小鼠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作用后,治疗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TNF-A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提高肝癌小鼠5-FU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同时适当降低TNF-A水平,减轻因TNF-A升高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对肝癌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蒋梅[18]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使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腹部CT结果评价疗效,其中CR2例,PR22例,NC8例,AFP值阳性的28例中,有23例明显下降(平均值由术前480Lg/L降为110Lg/L)。治疗前,患者的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LBT值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在化疗栓塞术后辅以健脾中药治疗,其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值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朝相等[19]证明,中药免疫增强剂(由人参、黄芪、党参等组成)可使雏鸡的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明显增加,各免疫器官不同区域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也明显增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有关。曹治云等[20]研究证实,运用健脾益气复方(黄芪、灵芝、山药、女贞子)对于体液免疫中Ig含量影响最大。肝癌患者血清中Ig含量明显升高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21],免疫球蛋白Ig的表达水平的提高,很可能是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关键。

3.2 健脾益气单味药的免疫调节作用 范伟忠等[22]发现,小鼠HAC肝癌的生长可以被薏苡仁油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也显著增加,小鼠NK细胞活性增强。此现象可以用薏苡仁油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机体的免疫监督作用来进行解释。朱莹等[23]观察了黄芪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病人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病人的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增进了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即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另外,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通过刺激NK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并可促进白介素的生成;同时黄芪多糖也可使胸腺和脾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发挥抗肿瘤效应[24]。葛迎春等[25-26]观察到,人参皂苷Rh2注射液能提高荷H22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促进小鼠脾NK细胞杀伤活性和IL-2活性。人参多糖还能增加与巨噬细胞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诱导机体效应细胞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增强LAK、NK、CTL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27]。

4 结语

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具有独特的免疫系统并参与机体局部及整体免疫调节。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和功能减退容易导致肝癌的发生。健脾益气中药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就能有效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损害,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中医坚持以健脾为治疗的根本大法,配合以肝癌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生物治疗,同时适当结合放化疗手段,也许是今后治疗肝癌发挥最有效作用的积极和长远的策略。

[1]PetoJ.Cancerepidemiologyinthelastcenturyandthenextdecade[J].Nature,2001,411(6835):390-395.

[2]El-SeragHBM,asonAC.Risingincidenceoft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theUnitedStates[J].NEnglJMed,1999,340(10):745-750.

[3]LlovetJM,BurroughsA,BruixJ.Hepatocellularcarcinoma[J].Lance,2003,362(9399):1907-1917.

[4]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8.

[5]李菊香,苏运钦,朱梓年.肝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602-604.

[6]卢香兰,李霞,王萍萍,等.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SIL-2R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3):243-244.

[7]姜静.肝硬化、肝癌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25-2027.

[8]陈中,倪家连,刘鲁岳,等.肝癌微环境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1):38-40.

[9]安选,胡鹏.免疫细胞与肝癌的免疫逃逸[J].医学信息,2011,24(5):3191-3194.

[10]尚闯,庞志刚,刘超,等.肝癌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与免疫细胞及肝癌细胞凋亡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3):599-601.

[11]肖月升,耿建芳,杨瑞合,等.初论“中心辨证”——学习于尔辛教授“肝癌的‘本’是脾虚”论点的启示[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62-1063.

[12]李永健,方肇勤,唐辰龙,等.2060例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3):144-146.

[13]董秀丽,李长华,李炜.原发性肝癌从脾虚论治探讨[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1,20(8):459-461.

[14]程学莲,王伯庆.浅谈脾虚与肝癌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07,27(8):5-6.

[15]吴永健.浅议肝癌的从脾论治[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137-138.

[16]包素珍,郑小伟,孙在典,等.十全大补汤对H22肝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33-35.

[17]郑王巧,宋丽华,李海菊,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小鼠5-Fu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4):256-258.

[18]蒋梅.健脾法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3):101,124.

[19]程朝相,张春杰,李银聚,等.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免疫活性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2,(3):6-8.

[20]曹治云,杜建,陈立武,等.中药复方对肝癌小鼠移植瘤体液免疫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2):33-34.

[21]张宝初.原发性肝癌血清免疫机能的再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8,3(1):24.

[22]范伟忠,章荣华.薏苡仁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5):210.

[23]朱莹,刘新祥,毛以林.黄芪注射液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5):24.

[24]吴清和.中药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9-221.

[25]葛迎春,李晨燕,任慧君,等.人参皂甙Rh2注射液对荷肝癌(H22)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特产研究,2002(3):4.

[26]任莉莉,魏影非,杜惠兰.人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5,27(8):947-950.

[27]KimKH,LeeYS.JunglS.etal.AcidiePolysaccharidefromPanaxginseng,ginsan,inducesThicellandmacphagecytokinesandgelleratesLAKcellsinsynergywithrl1-2 [J].PlantaMed,1998,64(2):110-115.

R735.7

A

1003-5699(2013)01-0009-03

2012-09-23)

杨 欣(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肝癌免疫微环境。

猜你喜欢
益气健脾肝癌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