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以调肝理肺法治疗哮喘的经验

2013-02-20 02:57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气喘病证肝郁

唐 铖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指导:朱 佳

笔者导师朱佳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研工作30余年,尤精于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又是内科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哮证”、“喘证”的范畴。哮喘的病位在肺,其发病多因肺、脾、肾三脏亏虚,乃风痰交结,藏伏于内,遇感引动,阻于气道,宣肃失常所致,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及寒热属性,治疗多从祛风、涤痰、温肺、清热、补虚等着手。

朱师认为,哮喘以风、痰为标,病机关键为气郁、气逆,其病在肺,涉及脾、肾与心,亦与肝密切相关。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除了重要的病理因素“风、痰”之外,肝经气郁不解,气逆乘肺,或阴血不足,木火刑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肝郁气滞,或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或肝胃不和,或肝瘀痰阻,皆可使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这些也是哮喘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故调肝理肺法对治疗哮喘,特别是顽固性哮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治法之一。调肝理肺合为一法,分则数法,如疏肝肃肺、解郁化痰、清肝泻肺、平肝降气、柔肝理肺等。调肝理肺二者相辅相成,使气机升降自如,开阖有序,气血调畅而哮喘自平。兹将朱师以调肝理肺法治疗哮喘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肝郁气滞犯肺证

病证特点:喘息发作或加重,每与情志因素有关,女子多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常伴见呛咳少痰、胸胁胀痛、心悸少寐、舌苔薄白、脉弦。朱师认为肝郁气滞,上逆犯肺,肺失宣降,痰气交并是本证的病理要点,重在调气机、和气血、化痰祛风、助肺宣降,以平定哮喘。治当采用疏肝肃肺、解郁化痰法。药用:柴胡 3~9g、白芍 10g、钩藤(后下)10g、香附 10g、合欢皮10g、葶苈子10g、黄芩 10g、清半夏 10g、炙麻黄 3~6g、地龙 10g、僵蚕 10g、蜈蚣 3g等。

案1.许某,女,36岁。2012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因咳喘间作3月余,加重1周就诊。3月前受凉后咳嗽,继则哮喘发作,既往用“舒立迭”雾吸治疗效果不佳,哮喘反复不愈,夜间时有咳嗽,气喘胸闷,痰多白黏,上月经期延长,迁延20天,夜寐不佳。近来工作压力较大,哮喘又发。心脏听诊未及明显异常,两肺可闻及哮鸣音,舌质红、苔薄,脉小弦。治拟疏肝解郁、降气化痰平喘,兼以养血调经。处方:

柴胡 6g,法半夏 10g,白前 10g,苏子 10g,射干10g,黄芩 10g,地龙 10g,当归 10g,旱莲草 12g,香附10g,款冬花10g,炙甘草5g。7剂。日1剂,分2次水煎服。

服药1周后,气喘咳嗽减轻。治守前法,原方继服14剂后诸证好转。

2 肝火上炎犯肺证

病证特点:咳嗽气喘或有哮鸣,喘甚则不能平卧,胸胁胀痛或灼热疼痛,咯吐痰黏色黄,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灼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朱师认为肝郁气急化火,木火刑金,肺失清肃,痰热壅盛乃本证病理要点,平定哮喘应先解木郁之火,清热化痰。治以清肝泻火肃肺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合黛蛤散加减。药用:龙胆草10g、栀子 10g、黄芩 10~15g、柴胡 6g、车前子 10g、泽泻 10~15g、桑白皮 10g、青黛 5g、蛤壳(先煎)15g、炙麻黄6g、紫菀 10g、白前 10g、全瓜蒌 30g、炙甘草 5g 等。

案2.高某,男,47岁。2012年5月8日初诊。患者因性急上火,突发哮喘,喘促气急,喘甚则不能平卧,咳吐黄色黏痰,量多,咯吐不利,伴口苦胁痛,小便灼热,大便秘结。心脏听诊(-),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舌红、苔微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化痰、肃肺平喘。处方:

龙胆草 10g,栀子 10g,黄芩 15g,柴胡 6g,车前子(包煎)10g,泽泻 15g,桑白皮 10g,紫菀 10g,白前10g,全瓜蒌 30g,青黛 5g,蛤壳(先煎)15g,炙甘草6g。7剂。日1剂,分2次水煎服。

服药后1周,患者哮喘缓解,症状减轻。为进一步巩固疗效,予原方加党参10g、熟地黄10g,继服21剂。至今未见复发。

3 肝阳上亢犯肺证

病证特点:咳嗽气喘,咳引胸痛,心烦易怒,恶热盗汗,面部潮红烘热,口苦咽干,时有眩晕耳鸣,肢体麻木,食欲亢进,大便量多,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朱师认为肝阳风火,上逆犯肺,肺气宣降不利;风阳易动,上扰清窍,可致眩晕。治以平肝潜阳降气法。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0g、钩藤(后下)10g、石决明 10g、栀子 10g、黄芩 10g、杜仲 10g、桑寄生 10g、牛膝10g、法半夏 10g、金佛草 10g、平地木 15g、白芍10g、生甘草 3g、蝉衣 6g、地龙 10g、僵蚕 10g 等。

案3.石某,女,66岁。2012年11月13日初诊。

患者咳嗽伴气喘3月余,初始曾感冒咳嗽,哮喘发作,3月来咳喘反复不愈,咳甚气喘欲吐,呈阵咳,咯痰不多,咳引胸痛,头昏头晕,有时行走不稳,不发热,夜间有盗汗,无泛酸,曾检查胸片示胸部有钙化,大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今年5月以来服用洛丁新治疗。测血压140/95mmHg,心率90次/min,两肺听诊可及哮鸣音,舌红、苔薄微黄,脉弦数。治拟平肝潜阳、降肺止咳平喘。处方:

天麻 10g,钩藤(后下)10g,法半夏 10g,枇杷叶10g,炙百部 10g,金佛草 10g,炙麻黄 6g,蝉衣 6g,地龙10g,僵蚕 10g,葶苈子 10g,炒延胡索 10g,平地木30g,炒黄芩 10g,栀子 10g,白芍 20g,生甘草 3g。7剂。日1剂,分2次水煎服。

服药1周后,患者气喘咳嗽减轻,头晕缓解,夜寐欠佳,治守前法,原方加夜交藤10g、茯神10g。继服14剂后,诸证好转。

4 肝胃不和犯肺证

病证特点:喘息夜间发作,干咳少痰,或咳呛阵作,嗳气或有泛酸,或胸脘部不适,舌质红、苔薄,脉弦。朱师认为肝郁乘胃,或肝火犯胃,致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司,肺气上逆是本证的病理要点。治疗上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采用调肝理肺、降逆和胃法。方用旋覆代赭汤合戊己丸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 20~30g、枳壳 10g、香附 10g、柴胡6g、厚朴 10g、苏子 10g、白芍 10g、黄连 3g、吴茱萸10g、地龙10g、炙麻黄6g、煅瓦楞子30g等。

案4.户某,女,31岁。2012年10月30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伴痰鸣间作半年就诊。咳嗽半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喉痒,夜间咳嗽明显,干咳少痰,咳嗽则喘鸣,时有嗳气,无鼻塞喷嚏,二便正常,胸片(-),心肺听诊(-),舌淡、苔薄,脉细滑。治拟疏肝和胃,降气平喘。处方: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25g,枳壳 10g,枇杷叶 10g,厚朴 5g,当归 6g,降香5g,款冬花 10g,瓦楞子 30g,百部 12g,蒲公英 12g,炙甘草3g,苏梗10g,苦杏仁10g。7剂。日1剂,分2次水煎服。

服药1周后,咳嗽痰鸣明显改善,症情平稳,有时口苦,舌质稍红、苔薄脉细。原方去当归,加黄连3g,再进7剂,诸证好转。随证加减治疗1月,诸症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5 肝瘀痰阻犯肺证

病证特点:伴见胸窒或胸胁刺痛,甚则不能转侧,痛甚咳喘益剧,重者则咳血。多兼有外伤史,或颜面、口唇、肢末青紫,或咯血日久成瘀,舌暗红、苔黄,脉弦涩。朱师指出痰瘀互阻在急性哮喘发作和一些顽固性哮喘中表现十分明显,认为本证病理要点为:肝乃藏血之脏,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或跌仆损伤,可导致瘀血内阻而致枢机不利,聚而为痰,则肺气出纳受阻,气逆作喘。治以活血祛瘀,舒肝气平喘。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10g、生地黄10g、桃仁 15g、红花 10g、枳壳 10g、柴胡 6g、川芎10g、桔梗 6g、赤芍 10g、牛膝 10g、前胡 10g、白前10g、射干 10g、蝉衣 6g、炙甘草 5g等。

案5.马某,男,70岁。2012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因左侧胸痛10天,哮喘发作3天就诊。10天前受外伤后出现胸痛,转侧不利,无发热,3天前哮喘发作,咳嗽痰多、色白,夜尿多,一夜3~4次,身痒,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查心电图(-),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心脏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治拟活血化瘀、柔肝理肺。处方:

生地黄 12g,赤芍 10g,红花 10g,当归 10g,柴胡6g,香附 10g,旋覆花(包煎)6g,法半夏 10g,前胡10g,白前 10g,射干 10g,延胡索 10g,炙乳香 10g,没药10g,炙甘草5g。7剂。日1剂,分2次水煎服。

服药1周后,诸证减轻,去炙乳香、没药,再进7剂,诸证好转。再以补益肝肾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2月余,哮喘至今未发。

猜你喜欢
气喘病证肝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憋得气喘
Smog in Los Angeles
气喘儿也要多运动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