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之毒

2013-02-23 07:42阿碧
检察风云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药

文/阿碧

为什么要施用农药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难以对抗的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药物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早在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其著作中提到用硫黄熏蒸驱除害虫。成书于公元前3~4世纪的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有用含砷矿物毒鼠的记载。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了砒石的开采、炼制方法及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田鼠和水稻害虫的情况。然而,人类大规模利用农药则是18世纪近代化学出现之后的事情了,大量的人工合成有毒化学物质不断用于农业生产。

现在,农药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以防止植物病虫害、消灭杂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一类化学药剂,常见的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根据原料来源,农药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农药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等。农药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众所周知,农药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那么为什么要施用农药?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农作物产量。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高速地发展,与食物的充足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只有在衣食无忧之后才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而食物的充足则离不开农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从靠天吃饭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人为操控的现代农业,农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研究表明,如不施用农药,因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人均粮食将损失1/3。目前全球的饥饿人口尚有10亿,如果没有农药,饥饿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由于目前施用农药利大于弊,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者不会放弃农药的施用。

农药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虽然农药对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农药的化学性质稳定,其成分为有毒的有机磷、氯以及酯类等,大量持续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污染地下水、河流以及空气。

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壤对农药进行净化,减少农业对水源的污染。但是,这种净化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也是不稳定的,农药既可被土粒吸附,又可释放到土壤中去。因此,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缓冲解毒作用,而没有使化学农药得到降解。农药在光、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不断降解,有些剧毒农药慢慢降解后失去了毒性,但是降解是需要时间的,在降解之前有可能就转移到动物和人体内,或者污染空气和水源。还有一些农药,虽然自身的毒性不大,但它的分解产物可能增加毒性。也有少量剧毒农药,其本身和代谢产物都有较大的毒性。

目前,人们的饮用水源往往是湖泊、水库、河流,而这些水域周边有大量农田,存在农药污染水源的问题。2008年,美国密苏里州大学流行病学家莎娜·斯万对来自纽约、明尼阿波利斯、洛杉矶和哥伦比亚四座城市的男性的精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哥伦比亚男子的精子质量相对来说是最低的。然而,莎娜发现哥伦比亚在四座城市中是重工业最少、空气相对最洁净的城市。那么,危害男性生殖健康的污染源究竟来自哪里?调查结果是惊人的,污染源居然是自来水!当地的水源受到了来自附近农田中农药的污染,而自来水厂并没有针对农药进行特殊的处理,结果农村的农药随着自来水进入了城市的千家万户。

由于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使得农药在土壤中逐渐渗透,最终还会影响到地下水。一些农户从井中打水然后配制农药,因其环境意识不够,大量的农药瓶农药袋滞留在井口旁边,雨水冲刷使得残留农药直接污染了地下水。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的600个地下水样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地区地下水正面临被农药污染的严重威胁。在“农药生姜”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周志强教授表示,滥用神农丹除了会造成生姜中农药残留超标,还有另外一个危害就是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农民种姜时使用神农丹,通过不断浇水灌溉,会使得大量的农药成分溶解到地下水中。

此外,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大片的农田有时动用飞机施洒农药,造成的空气污染尤为严重。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鱼类无法在农药污染过的水域生存

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有1000多种。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农药对人类健康最明显的影响是急性中毒反应,这类事故发生在接触农药时或接触农药后不久。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00万人发生急性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丧生。死亡案例9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尽管发展中国家仅使用全世界25%的农药。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教育水平低,安全用药的意识不强。由于很多农药中毒案例没有上报,实际数字可能还会更高。至于那些病得不清不楚和死得不明不白的慢性中毒者,数量就更大。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有饮食、接触和呼吸三个途径,而饮食是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危害范围最广的一个途径。食物中的微量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潜在的、缓慢的,绝大多数人食用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后并不马上表现出症状。其实,农药会在人体中不断富集,时间长了便会酿成严重后果。农药中毒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倦怠、腹痛等,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长期食用有农药残留的食物,是导致癌症、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趋年轻化,这很大程度上与食用受农药污染的食物有关。

由于农药的种类繁多,作用机理各异,以及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农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最严重的是生殖系统。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妇女妊娠期接触农药,流产、早产、死胎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农药可造成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愚型等结构或功能异常。严重的可使胎儿发育完全停止,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农村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中,其发病诱因是农药。1992年,丹麦研究人员报告,1940年世界上男性1毫升精液中的平均精子数为1.13亿个,而在1990年则减少到6600万个,也就是说几乎减少了一半。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环境中的毒物,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农药。

农药对人类的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即使从现在开始停止施用任何农药,我们还是可能受到农药的毒害,因为农药性质稳定,某些有毒成分很难被分解掉,过去施用的农药会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随着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进而这些化学成分转入到农作物中,我们食用这些农作物后就很可能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

严禁违规施用农药

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环保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她在书中对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惊人的描述,引起社会上对保护环境的重视,推动了农药管理工作的进展,也促使农药向高效、安全、少公害的方向发展。

其实,在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之前,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控制农药污染的重要性。1905年,法国政府意识到不正确施用农药的危害,制定了世界上首部《农药管理法》,标志着世界农药管理法制化的开始。随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也相继制定了农药管理法。按农药管理立法时间排序,世界上农药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的10个国家分别是:法国(1905年),美国(1910年),加拿大(1927年),德国(1937年),澳大利亚(1945年),奥地利(1948年),日本(1948年),英国(1952年),瑞士(1955年),韩国(1955年)。

目前,世界各国对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都制定了许多严格规定,联合国有关组织也发行了禁用和限制使用500种化学农药的手册。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各国管理部门还设定了食品里容许含有农药残留的上限,其中一种标准叫最高残留量,它是指食品、农产品或动物饲料中含有可以允许的合法农药残留含量。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建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会举行政府谈判会议来制定标准。而没有确定最高残留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则会接受法典设立的标准。

世界各国在制定农药管理法规时,一般要考虑的立法要素包括:组织及管理、登记、最大残留限量、进口管理、许可证制度、广告、经营活动记录登记、违法与处罚、监督与监测、培训及约束条款。按农药登记的主管部门分类,目前世界上农药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环保部门主管模式,第二种是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农业部门主管模式,第三种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卫生部门主管模式。

在20世纪之初,农药主要是用于防治农业生产害虫,农药管理的范畴也仅限于农业用农药。随着农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农药一词的含义也越来越宽。我们以欧美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关于“农药”用词的变化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目前,国际组织和欧美国家广泛使用pesticide(有害生物防除剂)一词来指代农药。而在此之前,则常用agrochemical(农业化学品)和plant protection agent(植物保护剂)来指代农药。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农药管理已从单纯的农业用药扩展到既包括农业用农药,也包括家庭用农药和卫生用农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农药立法与管理准则》中规定,农业用农药、家庭用农药、卫生用农药应属于法定的农药管理范畴。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防治农药污染越来越重要。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在使用农药时有些农民也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也有的农户超范围施用农药,比如最近的“农药生姜”事件。这次事件中涉及的农药是神农丹(即涕灭威),这种农药限制在棉花、花生、麻类、甘蔗、柑橘、马铃薯、观赏植物上使用,用于生姜种植则属于超范围施用。

为了治理农药领域的乱象,我国于1982年开始实施农药登记制度,于1997年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执法部门以此对农药的质量、药性和安全性进行监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国目前已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高毒农药33种,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六六六、滴滴涕、毒鼠强。虽然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农药的毒性相对有些下降,但不合理的使用同样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我国在农药污染防治方面应该加强对农药的作用机理及迁移、转化的研究,继续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加强农药的管理与使用,从而减少污染负荷量。

农药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为人类的生存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还是离不开农药。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加上各国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人类受到农药的污染将会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农药污染农药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谈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
我国农药污染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新时期农村农药污染的控制方法
江苏省张家港市农产品农药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