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星”族
———2013最新发现星球大盘点

2013-02-23 09:14顺顺辑
发明与创新 2013年35期
关键词:开普勒外行星木星

文 顺顺辑

我们都是追“星”族
———2013最新发现星球大盘点

文 顺顺辑

研究人员表示,类似“塔图因”的行星生命宜居指数更高

经过数月努力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久前宣布放弃修复“外星猎人”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由此结束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任务。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一共找到了3277颗太阳系外行星候选体,成为当之无愧的追“星”一族。

然而,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漫长之旅中,开普勒的“退休”只是途中的小插曲,更多的发现、更多的追“星”族正不断涌现……

太阳系外最小行星

埃姆斯研究中心将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开普勒-37b,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位于天琴星座,围绕一颗距离地球210光年的恒星运转。

经过研究小组一年多的查证,开普勒-37b被认定为行星。由于距离恒星过近,该行星地表温度较高,估计在371℃左右,缺乏生命存在必需的大气和水。

为探索宇宙,开普勒望远镜于2009年升空,任务之一是搜寻地球的“孪生兄弟”。开普勒-37b是该太空望远镜第一次发现的体积比地球还小的星体。

现实版“塔图因”行星

在美国系列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有一颗名为“塔图因”的行星,该星球围绕双星系统公转,上面的生物能看到两个太阳挂在空中,景观十分奇特。没想到这一场景在多年后竟然实现——来自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天文学家们于今年年初发现了现实版的“塔图因”行星。

这颗星球是菲利普·德洛姆和他的同事通过智利天文台望远镜发现的,他们将之命名为2MASS0103(AB)b。由于该星球的体积较大,目前还无法确定它是行星还是恒星,不过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它可能是一颗质量较大的类木行星(指类似木星的气体行星,体积较其他岩质的行星大很多)。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该星球的光谱进行分析,试图对其表面的大气成分进行深入了解。

站在这三颗星球的任意一颗上都能在天空中看到三个太阳

“超级木星”现身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70光年的系外行星,它的体积之大让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都相形见绌,以至科学家们几乎无法确认它在天体中的分类属性。

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已有两年时间未曾获得任何系外行星的图像,而这颗“超级木星”一亮相就带来巨大震撼:它围绕一个名为卡巴仙女座的恒星旋转,卡巴仙女座的质量是太阳的2.5倍,距离地球170光年,而此星座的行星“卡巴仙女座b”质量竟达到木星的13倍。

该星的发现对星体形成理论大有裨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质量恒星应在尘埃气体的“转盘”中孕育出新的行星,但缺乏直接证据,而最新发现的这颗“超级木星”或能证实该观点是正确的。

三颗“超级地球”

6月,科学家们在一个住着七颗行星的星系中发现了三颗“超级地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这三颗“超级地球”围绕Gliese 667C星球运动,其中一颗距离地球22光年,与天蝎星座中的一个三环系统绑在一起。之所以将这三颗星球取名为“超级地球”,是因为它们的质量均为地球的2.5倍到10倍。

Gliese 667C星球的质量为太阳的1/3多,且气温和光亮度比太阳低,这意味着该处可居住区的气温应该很温暖,因此对天文学家来说此次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Gliese 667C星球是三环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站在这三颗星球的任意一颗上都能在天空中看到三个太阳。晚上,两颗伴星便会挂在夜空,与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满月一样亮。

一个星系,两种文明

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研究小组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找到了两个与太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

其中,代号为“开普勒-62”的恒星位于天琴座,共有5颗行星绕其运行,距恒星最远的两颗与地球最相似:一颗是开普勒-62e,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6倍,公转周期为122天;它外侧的开普勒-62f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倍,公转周期为267天。

这两颗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近得多,但因为开普勒-62“火力不足”,亮度只有太阳的1/5,因此理论上两颗行星的表面不会太热,可以让水保持液态,而液态水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前提。

该研究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比尔·布罗基认为,他们正朝着发现另一颗宜居星球迅速前进,而这两颗行星似乎是很合适的候选者。更让科学家们惊喜的是,这两颗行星身处同一个星系。这意味着如果能登陆其中一颗,那么用望远镜就能遥望另一颗星球表面的文明。而且只要配备常规飞行器,就能在两个迥异的文明之间开展短途星际旅行。

酷似地球的行星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7月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63光年的狐狸星座中发现了一颗酷似地球的新行星。这一发现给那些相信有外星文明存在的科学家们带来了新希望。但科学家们也表示,尽管它的表面如地球一样是蓝色,但这些蓝色部分是水的可能性并不大。

借助“哈勃”望远镜,科学家们对该行星的气候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其大气层中的温度超过1000℃。再加上该行星表面覆盖着一层硅,在高温下溶化呈液态,它远远看去就像地球的蓝色海洋一般。此外,该行星上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1265公里,大大提高了液态硅的自然运动速度,从而形成玻璃状的雨。

爱因斯坦行星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被证明比以往认为的更加有用,因为科学家利用它发现了一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天文学家把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称为“爱因斯坦行星”,这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800颗行星中最新的一颗,也是通过狭义相对论方法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的正式官方名称为“开普勒-76b”,体积是木星的1.25倍,质量是木星的2倍,属于“热木星”级别的行星。该行星距离地球2000光年,位于天鹅座方向。

科学家利用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预言的“聚束”效应,即当行星的引力牵拉着恒星越靠近地球时,恒星看起来越明亮,反之则看起来较暗淡。

这种基于相对论效应的新方法更适合发现较大的行星,目前还不能用来发现大小如地球的行星。

质量最小的“粉红”行星

8月上旬,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利用设在夏威夷的日本昴星团望远镜首次拍摄到围绕明亮恒星GJ 504运行的一颗系外行星的图像。这颗编号为GJ 504b的系外行星是一颗巨行星,质量约为木星的4倍,大小与木星相当。它是迄今使用直接成像技术在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的质量最小的系外行星。

米歇尔·迈克埃尔文是一位来自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科学家,也是本次发现行星的科学组成员之一。他说:“如果我们能前往这颗行星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这颗行星由于内部的热量仍在自身发出暗色的光芒,呈现出一种单调的暗红色,就像一颗樱桃。”

“微小行星”受青睐

8月20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系中一颗非常微小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只需要8.5小时。这颗太阳系外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78d,表面温度达到了2760℃。

在这项研究中,物理学家约书·亚温和他的同事研究了超过15万颗的行星,目的是要找到一颗体积小、质量约为地球大小、公转周期非常小的太阳系外行星,而开普勒78d行星仍然不是科学家心中的首选。因为他们发现了另一个代号为KOI 1843.03的星球,它在短短4小时15分钟完成了对自己恒星的公转。研究人员介绍,它应该完全是由铁或其他一些致密的材料组成,否则在公转时早就被撕成碎片了。

链接:

行星命名趣闻

1.水星时常交替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作墨丘利;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颗行星。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

2.古希腊人称金星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作“维纳斯”。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

3.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名第五。它也是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纪年,因而被称为“岁星”。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4.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为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5.天王星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若以质量计算,则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6.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它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

7.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被称为“Pluto”。

猜你喜欢
开普勒外行星木星
首次发现系外行星大气中存在CO2
第十章 ”大力士“木星
系外行星那些事——“呼啦圈”法
木星
木星地貌
大力士“木星”
系外行星探索与发现
系外行星的探测
开普勒的最新发现:第二地球
“死而复生”的开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