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哲学

2013-02-24 01:35王舒婧
读者·原创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穿衣网球比赛

文 _ 周 忆 王舒婧

穿衣哲学

文 _ 周 忆 王舒婧

周忆,IBM大中华区副总裁。

偶然瞥见美剧《童话镇》里的一个情节:警长让身为副警长的艾玛打领带,艾玛不愿意。她说:“领带?你要给女人授予职权,也不必非要让她打扮成男人。”我深以为然。

身为女性,不是在职场上所有的一切都要力求“像个男人一样”,你不会因为举止打扮像个男人而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尊重与荣耀。工作能力与成就匹配就好,在性别魅力和女性美感方面,还是表达本色更妙—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身为女性在职场上的一种基本礼貌。

尤其在一些特殊时刻,比如你第一次去新公司上班,见重要客户的第一面,主持代表公司形象的会议等等,是一定要在着装方面花心思做准备的。不能说我“内容为王”就好,形式包装都不重要。也许在自己看来,这叫做“豁达”,自觉有一种不修边幅带来的坦率之美,但在对方看来,这叫做“随便”,意味着这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以及一家随随便便的公司。所以,一般情况下,“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搭配好”跟“把工作做到该做到的程度”一样,是我在头天晚上睡觉之前必定要做的两件事。

先入为主

我到现在供职的公司工作已经超过10年了,然而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入职第一天穿的是什么。那时我对这家公司具体是什么风格还不太清楚,然而我是来做高管的,又是“空降兵”,别人都不知道我是谁,这是我的第一次亮相,所以要足够重视。关于穿着,我当时的想法是,要让人感觉我很稳健、持重,但同时也要保有我原有的比较时尚轻快的风格。

于是,我上身穿了一件白色的软缎子衬衣,白色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而且没什么威胁性,容易接近。其次,缎子这种材质软软的,独有一种女性专属的柔美味道,并且那件衬衣前襟上有两股辫子式的设计,做得很别致,细心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

与之相配,我穿了一条过膝的、黑色中带隐约条纹的鱼尾裙,裙子细节设计很赞:包身兼鱼尾的设计是神来之笔,这是属于“我”个人对衣着的态度和坚持;同时“黑色”和“过膝”又能体现持重保守,这是我对公司环境的尊重—这里值得说的是,我始终认为,在商务场合里,女性最礼貌的穿着是裙子,而不是西装裤。

之后我有位美国的男同事印证了我的这个观点。有一次聊天,他跟我提起他原来服务的一家投行里有一个巴西女子,美极了,美到什么地步?据说漂亮到公司里所有的女人都不跟她说话,因为嫉恨她。她就特别懂得发挥“女性优势”,她其实跟任何人都没有干过出格的事,也从不违规,她只做一件事,就能为公司赢来无数的订单—每天都穿裙子,显出自己最窈窕的曲线。她永远知道要把女性的柔美的姿态展示给客户,同时她又非常智慧、非常专业,这样的人,客户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说到此,我这位美国男同事叹气:“美国女人最失败的一点,就是她们永远把自己当成男人去跟男人竞争,可你既然身为女性,就应该尽显你的性别优势,这才是平衡跟和谐。我们美国的女人在这方面算是彻底完了,因为她们已经完全忘了她们是女人。”

言归正传。因为衣裙已经有了细节和重点,所以鞋子配了一双最简约正统的黑色高跟鞋。然后,我披着那头大波浪长发,就这样去上班了。

开会、见面、人事手续……这一天下来,凭着一份留心和敏感,我大概已经知道这个公司是什么气场,同时也暗暗高兴了一下,知道自己“蒙”对了。这里大多数人穿戴都喜欢高品质的、有沉淀的低调奢华,而不是闪亮多彩和个性张扬。

回家后我就想,在这里应该怎样穿衣搭配才可以有益于我的职场生涯—商学院里会教一个“80/20法则”,大意是说,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我给自己在这家公司的穿衣风格也定了一个“80/20法则”:80%尊重公司文化和气场,20%做我自己,不能完全泯灭我自己的个性。

适应场合

我外派美国时,第一次和大老板一起参加重要的活动。

那是2006年8月20日,等我安顿好,连上网,很多封邮件扑过来,其中有一封是Jon发过来的,他是我供职公司的全球高级副总裁,是我的大老板。

邮件很简单,就两句话:第一句,欢迎你来美国工作;第二句,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决定明天带你去纽约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决赛。不过明天曼哈顿会非常拥挤,所以我带你坐我们的直升机过去,上面风很大,你要带好外套。

当时看到这封邮件我几乎要跳起来了,心想:“天啊,我到美国上班的第一天竟然这么幸福!”我知道美网是美国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之一,但对我来说,能够坐在包厢里现场看决赛,这在之前我连想都没想过。

事实上,大老板这次邀请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用心。他经常会选一些他比较看好的人同他一起参与一些活动或者访问,这也是一种考验,看看你在一些特殊的商务场合会如何与其他人应对往来,会不会怯场,会不会张扬,是否能拿捏好说话做事的分寸。这时候要脑子特别清醒,绝不能忘乎所以全情投入地去看比赛,眼里还是要有事儿、要有人。

讲回穿衣这件事。说实话,这次应该穿什么真是难住我了,以前不管怎样基本都是商务场合,相对都好拿捏。可是这次是去看比赛,又是跟大老板一起去,而且看比赛之前还要一同去参观公司的技术中心。我们这位大老板是很注重穿衣品质的一个人,他特别不喜欢大家随随便便的样子—没有在相应场合该有的穿衣礼仪。

于是我赶紧给我一个芝加哥的朋友打电话,她是个超级网球迷。我就问她:“明天我要跟老板去看美网。去看网球比赛,西方人一般都穿什么衣服?”

她说:“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法国网球公开赛,那个最能代表西方人在看网球比赛时的穿着礼仪。简单说就是要‘休闲的正装’,质地要非常好,一般来说穿淡色系的,比如丝质衬衫配飘逸的长裤,通常不会穿裙子。然后再有条丝质的围巾作配饰,再加上墨镜,女士会戴帽子—就好像一场仪式。你千万别像在国内看比赛似的,穿个背心大裤衩去,那就彻底歇菜了。”

打完电话,我心里“虚惊”三秒,心想幸亏问了人,于是当晚跟我先生一起做决定,帽子就省了,因为要坐直升机,加之我是一头直直的长发,不怕风吹,越吹越好看。中国缎子又发挥作用了,我决定穿一件淡粉色的缎子衬衫,配一条米白色的休闲长裤,外加一件开司米的黑色外套,但是我用系在脖子上的方式来“穿”它,毕竟晚上会很冷。此外再配一副墨镜、一个白色的小包、一双有一点跟儿的高跟鞋,正好是粉白相间的颜色。因为要去参观数据中心,要走很多路,鞋跟不能太高,但是如果完全是平跟儿,搭配那种长裤又会不好看。

我记得Jon第一眼看到我时还夸奖了一句,旁边的人更夸张,说我都能把人美翻了。老板不会说那种话,但我得到了一个信号:今天他带我同去不丢人。

现在回想起来,那晚也给我上了关于外派时如何跟大老板相处的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千万不要抖机灵。比如那天晚上,看比赛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听各种汇报。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话不多,但老板会时不时地就听到的东西问我:“你怎么看?这种情况在中国会怎么样?”

我知道他问这些其实是在观察和考验我,我应该就此发表点精辟的看法。但是我告诉他:“Jon,我想多看一看,多观察,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法。”我很诚实地回答他的提问,没有抖机灵耍小聪明—他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做到那么高的职位,见过太多人想在他面前拼命表现,想在他面前抖机灵,那我干吗还要那样?坦诚有时是最好的智慧,所以我一切如实回答,我刚到美国,这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我不懂,所以接下来几个月我就是来学习的,这就是我的定位。我发现他似乎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话说回来,身处那样一个待遇非常特殊、极度奢华的环境里,人容易变得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说话做事难免虚假浮夸。在某种程度上,穿衣打扮也是这样,灰姑娘穿上裙纱也可以假扮公主,但夜里12点一过自然原形毕露。所以,装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永远要知道你是谁。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写的那样,让衣服成为自己的“一种语言”,一出“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

我始终认为,懂得穿衣打扮,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成为自己。

(本文选自中信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绽放》一书,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穿衣网球比赛
超级殚跳
选美比赛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