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元益心汤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3-02-27 11:29郭一民颜程光王俊谊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全血稳定型高脂血症

郭一民,颜程光,王俊谊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1],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属中医“真心痛”、“胸痹”的范畴。高脂血症也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二者在治病过程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2]。本研究针对老年人元气亏虚的主要特点,采用益气活血、补肾健脾、化瘀通络为主的补元益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0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病指南和建议》[3]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46~74岁,平均 (58.7±8.6)岁;分型:初发型31例,自发型20例,恶化劳累性35例。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3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3例,糖耐量异常9例。患者按入院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合并疾病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精神病以及重度神经官能症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降压、降糖、稳定斑块等,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异山梨酯5~20 mg。观察组另给予补元益心汤,方药包括熟地黄30 g,当归、熟附子、川芎、白芍、桂枝各9 g,陈皮、地龙、丹参各15 g,党参、生黄芪、葛根各30 g。药剂进行水煎两次,收汁400 ml,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忌食辛辣、肥腻食物,忌饮酒抽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疗效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心绞痛疗效评估标准,其中显效为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发展或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为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为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加重为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程度持续加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变情况。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09,P=0.034,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对比 (,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chang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对比 (,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chang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后组别 例数 TG治疗前 治疗后TC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HDL-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2.61±0.95 2.12±0.78 7.36±1.05 5.34±0.82 3.65±0.68 2.56±0.53 1.38±0.31 1.62±0.37对照组 43 2.64±0.91 2.57±0.82 7.39±1.02 7.12±0.97 3.66±0.69 3.61±0.62 1.36±0.30 1.33±0.32 t 0.112 2.275 0.083 2.705 0.024 2.514 0.021 2.356 P值 0.881 0.024 0.938 0.008 0.982 0.016 0.988 0.022值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mPa·s)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rheology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mPa·s)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rheology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治疗后观察组 43 5.67±1.14 4.12±0.96 13.46±2.74 10.83±1.9组别 例数全血黏度高切治疗前 治疗后低切治疗前 治疗后血浆黏度治疗前7 2.41±0.86 1.87±0.64对照组 43 5.71±1.16 5.34±1.05 13.63±2.67 12.93±2.14 2.40±0.82 2.21±0.75 t 0.153 2.237 0.122 2.398 0.048 2.356 P值值0.825 0.029 0.856 0.018 0.956 0.02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继发于冠状动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 (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 (恶化型)[5],约3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患者1个月或者1年病死率几乎等同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

高脂血症在中医方面源于异常血脂引起的病理产物瘀血、痰浊所致,瘀血、痰浊、湿浊是脏腑失调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7]。中医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归于“真心痛”、“胸痹”,其病涉及肝脾肾三脏,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包括阳衰、阴伤、气虚以及气阴两虚,标实为气滞、痰浊、瘀血以及寒凝等。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因此治疗方面本组采用益气活血、补肾健脾、化瘀通络为治疗方法。本病治疗中益气、活血缺一不可,补元益心汤中以熟地黄、熟附子为君,生黄芪、白芍、桂枝以及当归为臣,丹参、党参、葛根及地龙为佐,陈皮、川芎为使。熟附子性大热、味辛甘,能够散寒湿止痛、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熟附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并使其搏动加强[8]。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功效主要是益精填髓、补血养阴,能够增强细胞免疫以及稳定红细胞膜[9]。生黄芪、白芍、桂枝以及当归为四臣,当归与黄芪同用,取当归补血之意,白芍与桂枝同用,取桂枝汤之意,四药合用共为臣药,辅助君药调和阴阳、气旺生血。本研究显示补元益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有效,其治疗有效性与补元益心汤具有的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冠、降低心肌耗氧以及保护心肌缺血作用有关。

调脂疗效方面,高TG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不但能够抑制纤维蛋白的降解,增加凝血倾向,同时能够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使LDL-C在冠状动脉管壁浸润,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脂增高可促使血栓形成诱发心绞痛[10]。本研究显示补元益心汤能够显著调节脂质代谢,治疗后HDL-C呈现升高的趋势,而TG、TC以及LDL-C均显著下降。说明补元益心汤能够阻断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血液流变学方面,不稳定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健康人,随着病情的进展,此种变化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全血黏度的增加容易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浆黏度对血栓前状态以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均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提示补元益心汤能够显著降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本方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肌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灌注量,改善心肌组织供血[11-12]。

总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气滞、痰浊、瘀血以及寒凝,补元益心汤具有散寒湿止痛、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益精填髓、补血养阴和气旺生血等功效。临床辅以补元益心汤可以达到扩冠、降低心肌耗氧以及保护心肌缺血等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1 兰国斌,蔡少雄,李波.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J].疑难病杂志,2011,10(3):243.

2 李云霞,蔡九英,张雅卓.苦碟子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影响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3425.

3 高润霖,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7.

4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学术专业委员会.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581-583.

5 胡昌亮.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21-1223.

6 Bassan R,Potsch A,Maised A,et al.B-type natfiuretic peptide:a novel early blood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no ST-segment elevation[J].Eur Heart J,2005,26(3):234-240.

7 梁音心.浅谈高脂血症的中医发病因素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2014.

8 金明华,吴伟康,秦鉴.中医辨证施治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31-133.

9 张晓殷.《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55.

10 彭大艳,顾晔.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15-17.

11 Jia JH,Chen KP,Chen SX,et al.Breviscapine,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lleviates myocardial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diabetic rats[J].Acta Cardiol,2008,63(6):757 -762.

12 Wang M,Zhang WB,Zhu JH,et al.Breviscapine ameliorates hypertrophy of cardiomyocytes induced by high glucose in diabetic rats via the PKC signaling pathway[J].Acta Pharmacol Sin,2009,30(8):1081-1091.

猜你喜欢
全血稳定型高脂血症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