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法的运用

2013-02-27 09:06王炜阳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木条创设化学

王炜阳

化学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法的运用

王炜阳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江苏海门226153)

所谓“情境式”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种情境,增强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获得知识本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我会学,我乐学”的目的。笔者结合所教化学学科,谈谈“情境式”方法在平时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以初中化学教材中《绪言》为例来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课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作为化学启蒙课的“绪言”,要解决“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样学好化学”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等基本概念,以引起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甚至在奠定学好化学的终身志愿上起一定作用。

二、教学设计

“情境式”教学课堂设计如下:

A.“创设情境”即从学生心理状态出发创造一个最佳情境,把学生注意力导入正确轨道,促使其思维迅速定向。也就是创设一种学习诱因,激发学生的情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B.“诱导思维”即启发学生思索、观察、分析、探究。也就是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思索、质疑的高效学习。

C.“及时反馈”即教学效果的检测,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三、教学流程

1.情境质疑

第一节化学课,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将要在这节课中得到部分满足。作为教师要尽可能诱导学生对化学由好奇转向感兴趣。笔者从讨论不同学科对同一种物质不同方面问题研究入手,将学生引入一种情境:

数学、物理、生物研究的问题学生是知道的,而化学要研究什么,学生还不知道,但又很想知道。出现了教师希望出现的“愤悱状态”。“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这时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求知欲极强。教师在创设情境激疑的同时,也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对比归纳法,将不同学科研究的问题对比归纳,找出共性和个性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2.实验探究

在诱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后,请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实验1:A.用小刀从木条上削一小条木条,问木条有无变化?

B.点燃木条,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内涂石灰水的烧杯,问木条发生了什么变化?烧杯内壁有什么变化?

通过上述实验引出“化学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削木块”与“点燃木条”两种不同的变化引出本章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此时学生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接着,运用实验进行探究诱导思维,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给出观察提纲。

实验2:A.水的沸腾

B.胆矾的研碎

C.镁条的燃烧

D.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

化学实验观察提纲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上化学课,观察化学实验经验不足,虽有观察提纲帮助,但仍抓不住重点。教师每做一个实验都尽可能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要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将上面几个反应进行分类,找出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反应,自然过渡到学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知识点上。

3.及时反馈

学习了有关概念后,要及时练习,强化概念的掌握。例如,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有的学生说“玻璃打碎是物理变化”、“烧树叶是化学变化”、“把纸撕碎是物理变化”、“把纸烧掉是化学变化”等。教师在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基础上,进行情境诱导。“打碎玻璃”、“撕碎纸张”是物理变化,但都是一种令人迷惑的事,因为制玻璃和造纸都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需要经过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爱惜劳动成果。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创造性的、令人愉快的物理变化?此外,“烧树叶”、“烧纸”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它们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如果将枯树叶集中起来挖坑掩埋,它们也会发生化学变化,经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变成很好的有机肥料。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对我们有益的化学变化?经过启发,学生会列出“烧煤做饭”等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教师利用反馈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并适当合理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理解社会、关心环境、关心生存问题,做到教书、育人两结合。

“情境式”教学法,可在各个知识点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例如,在绪言课的第二课时里,可用有关“化学史”、“化学与生产活动”的录像、投影、实验图片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化学,怎样学化学等问题。

四、教学效果

笔者曾经选化学教材第三单元做过一个实验研究。所执教的两班化学,学相同内容、相同课时、相同练习、相同的测试反馈方式,却采用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是“情境式”教学,另一个班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情境式”教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亲自探究得到的,因此印象特别深刻,如遇到新的情境,也能灵活运用。在反馈测试中,学生的成绩也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另一班学生的成绩。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更加高效,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1008-0546(2013)11-0038-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14

猜你喜欢
木条创设化学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钉铁钉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