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与反思中探索打造高效课堂

2013-02-27 09:06陈伟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公开课乙醇探究

陈伟

在实践与反思中探索打造高效课堂

陈伟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31)

通过不同时期乙醇公开课的对比研究,反思课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了教学中成功之处,提出了改进传统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做到如下几点: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学习方式、设计学习任务与整合教学方式。

公开课;精讲多练;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一、高效课堂概述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基于自己不同经验而赋予知识独特意义的过程。所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高效关键最基本的特征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即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积极的角色,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动手实验、踊跃发言,否则他们的学习成果都容易消失,这样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价值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智慧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笔者通过1999-2011年间自己上的三次“乙醇”公开课的比较研究,谈一些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心得和体会。

二、三次公开课教学回顾

1.1999年公开课

采用“精讲-多练”式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如下:

(1)设计思路

由于当时的教学大纲强调:“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所以这次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高效地向学生落实双基,然后用精选的题目针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2)教学过程概述

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从结构决定性质角度分析乙醇可能的性质。演示实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并让学生比较Na与水、乙醇的反应剧烈程度,得出结论:水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大于乙醇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师生根据实验现象,共同完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酒精作为燃料引出乙醇的第二个化学性质——氧化反应,首先让学生完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演示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变黑后迅速插入盛有酒精的试管中,并反复数次,分析现象得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教师板演化学方程式,从乙醇、乙醛的结构式对比剖析反应时乙醇化学键的断裂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醇的结构特征。回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引入乙醇的第三个化学性质——消去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反应条件控制在170℃并最好迅速升至170℃,分析解释在140℃时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让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从化学键的断裂方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对比这两个反应,让学生在变式中总结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的结构特征。介绍乙醇的制法与用途,小结乙醇的化学性质,用精选的习题巩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

2.2005年公开课

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如下:

(1)设计思路

当时的课程标准已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所以设计本节课教学时力争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增强对重点知识与核心知识体验与认识,建构认知结构,发展探究能力,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2)教学过程概述

由李白的《将进酒》引入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如下3个实验:①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闻气味。②探究乙醇的挥发性。③探究乙醇的溶解性,得出乙醇的物理性质。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和小蚕豆、牙签,用小蚕豆代表原子,牙签代表共价键,让学生组装乙醇分子模型,展示学生组装的所有分子模型,让学生从碳氢氧成键特征否定不合理分子,剩下乙醇与二甲醚(如下图)。

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哪种是正确的,教师提供支架:从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可知单质钠与碳氢上的氢不反应,但是单质钠能与水反应可知单质钠与羟基上的氢反应。学生提供方案:用加入小颗粒状金属钠看有无气体产生。从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得出结论:水分子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大于乙醇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从生活中查酒驾时乙醇含量测定引入乙醇的氧化反应,然后让学习阅读教材中关于乙醇催化氧化的内容,提供一根铜丝、酒精灯、无水乙醇,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推导完成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由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复习引入乙醇的消去反应,对比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强调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烯、乙醛的结构式,分析推导乙醇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的化学键的断裂方式,理解反应的实质。让学生在变式中总结能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醇的结构特征。

3.2011年公开课

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如下:

(1)设计思路

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为手段,让学生在探究疑问、解决问题与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力争把教师讲授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索、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探究能力。

(2)教学过程概述

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探究主题,以学案形式提前发给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探究的主题。例如:如何用实验探究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醇与水分子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谁更强?乙醇与哪些常见金属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乙醇与哪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乙醇如何催化氧化?除了课本实验,你还能设计方案改进实验吗?醇类发生催化氧化结构上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资料,去实验室自主实验,通过合作完成各小组的探究主题。上课时,由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学生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代表不能回答的问题可由小组内其他成员回答。例如,学生在听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后追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什么样的金属能与乙醇反应?学生在听完乙醇与氧气发生燃烧、催化氧化反应后追问:酸性高锰酸钾、溴水褪色能氧化吗?如果能,你们做过实验没有?查酒驾时酒精含量测定化学原理是什么?由于不是教师霸住课堂的话语权,学生敢于质疑、叫板,自然生成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填充,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乙醇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三、三次公开课教学的比较研究

课题乙醇第一课时乙醇醇类第一课时食品中的有机物——乙醇教学模式精讲-多练引导-探究合作-探究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交流互动教学方法传授式讨论启发式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正强化理论,用演示实验、记忆方法、形成性练习强化核心知识掌握与技能提高。基于认知学习中同化顺应理论,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已经学会的旧知识发生联系,便于学生归入已有认知结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是创设情景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而赋予学习内容独特意义。优点课堂容量大,知识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知识系统完整。能用变式提高解题能力,用实验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体验知识、探索规律,知识发生过程自然,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学生在相互合作、主动探究中学习,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缺点重教轻学,学生被视作容器,被动地学习,课堂沉闷,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开发与发展。兼顾传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乃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使探究有作为点缀和为探究而探究之嫌,教师仍然主导着课堂。重学轻教,可能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不能给学生固定的暗示,有些学生不适应。

四、三次公开课教学对比研究对打造高效课堂的启示

1.更新教学理念是先导

任何人的行为都受其理念支配,同样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深深植根于教师大脑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新世纪的课程改革,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这跨度十余年的三次公开课中,也可以折射出笔者教学理念的变化。1999年开公开课时,笔者虽然是刚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但把学生视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理念传统、陈旧。2005年开公开课时,笔者已工作近10年,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此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生水起,建构主义、合作探究、预设生成等观念扑面而来,笔者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至2011年,笔者对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接受、认同、消化,在与同伴切磋、互助、协作中成长,2011年的公开课是在教学中落实与践行新课程理念。

2.优化学习方式为核心

三次公开课的变化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方式逐渐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精讲-多练式的教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程序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彰显;引导-探究式的教学已有探究学习的成分,学生学习方式丰富了,但是教师仍主宰着课堂;合作-探究式的教学中学生采用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有机融合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强,教师真正发挥了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采用多元学习方式对程序性知识掌握和理解比较到位,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内驱力都比原来有较大提高。勿庸讳言,在解基础性和陈述性知识习题时学生可能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这些缺陷和不足是可以通过补偿教学来弥补的。

3.设计学习任务甚重要

给学生设计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学习任务并不是指解决一些抽象习题,还应包括动手操作、学生实验、问题探究等。当然这些学习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和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即要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能解决。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能焕发出无穷的热情,而且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是讲授式教学所无法获得的。在精讲-多练式的教学中,学习任务是学习练习抽象习题,而在引导-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有探究,而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中,学生被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合作解决各自的学习任务,再分享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4.整合教学方式仍关键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但不是每堂课都必须有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探究。新课程不提倡讲授式教学,是指不能把讲授式教学变成简单、沉闷的唠叨,就是讲授也有方法、技巧和效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是采用的讲授法,但收视率一直不错。探究式课堂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一定的随意性,有些学生会游离于课堂之外,导致分化现象。在乙醇的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发现有这样的情况,笔者也很难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探究不能包治百病,讲授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教师要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该探究时就探究,该讲授时就讲授,该训练时就训练。整合好教学方式,才能上出让学生和教师都满意的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1008-0546(2013)11-0040-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15

猜你喜欢
公开课乙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