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师生互补式提问打造活力化学课堂

2013-02-27 09:06倪江红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化学课堂

倪江红

运用师生互补式提问打造活力化学课堂

倪江红

(苏州市振华中学江苏苏州215006)

化学课堂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课堂,是不断生成问题的课堂,而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动起来,打造一个和谐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这就要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采用师生互补式提问的课堂模式无疑是打造活力化学课堂的一个突破口。

互补式;提问;活力;化学课堂

一、互补式提问教学法的提出

课堂是师生多向互动的过程,引发与维持师生、生生互动的最常用、易行的方法就是提问。研究表明,提问在课堂上的使用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在提倡课堂互动和激励课堂讨论的环境下,人们对课堂提问研究和使用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提问不能只是停留在师问生答这个层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怎样问”是很有必要的,这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

师生互补式提问(图3)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互动和交流,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互补式提问的具体模式灵活多样,既包括教师和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怀疑、困惑的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对话,包括提问与回答、交流与讨论、言说与倾听;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话题展开的讨论和交流。它使每一个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互动的引发者或推动者。

图1 单项提问模式

图2 双向提问模式

图3 互补式提问模式

二、互补式提问的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思想

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形成知识的过程。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侧重于提供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索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传统的化学课堂一般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提问模式(图1),或是师生间双向提问模式(图2)。单向提问模式一般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学生一旦养成被动听讲的习惯,当教师想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时,学生就会表现出不适应状态。双向提问模式可以分为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和由学生发问、教师回答,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去提出问题,但这种模式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来引导发问,信息只在师生间互动,而缺少生生间的信息传递,课堂互动性差,效率低。互补式提问存在于师生间、生生间,它能充分调动每一个课堂参与者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的会学习、爱学习。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学习的本质是每个学生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所以,每个学生都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互补式提问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互动和交流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达到共同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果在化学课上总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心理就会产生焦虑,致使学生紧张,不能较好地专注于理解所学的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师因设法使学生从被动回答的恐惧状态变成活动中的主动学习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思考、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动起来,打造一个和谐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采用师生互补式提问模式是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三、化学课堂上互补式提问的实践案例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强烈的阶段,如何让他们愿意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问是实现师生互补式提问的重要环节。刚开始,学生可能提不出问题来,或者由于所学知识有限,他们提的问题不在点子上、重点处,绝大部分没什么价值,这就需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激发情感,巧妙设疑,为学生如何提问和该提什么问题作示范,让课堂充满问题。

1.参与课初热身,鼓励大胆质疑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养成学生带着疑问有准备地上课的习惯,“有准备”的化学课堂是打造活力化学课堂的基石。教师可通过课初提问,检查学生预习质量,促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上设置了“你已经知道什么”、“交流与讨论”等提问型栏目,学生在预习教材时自然会尝试在预习时解决某些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个栏目中的问题和学生以前的学习、生活联系较密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可以比较容易的解决。比如《自然界中的水》“你已经知道什么”栏目中的问题“你知道水是怎样一种物质吗?它有哪些性质?”“水、冰和水蒸气是怎样转化的?”这些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常识、物理知识是比较容易回答的。

在“交流与讨论”栏目中的问题一般需要用教材上即将要学的知识才能解决,学生在预习时一个人不一定能解决,他可以向一个或多个同学提出问题,在同学间讨论交流,主动寻找答案,也可以带动周围同学的学习乐趣。比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何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在“交流与讨论”栏目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火柴燃烧后只剩下余烬,化学变化中质量小了吗?薄铜片在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质量增大。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变大了吗?”如果没有预习,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立即说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可能出现增大、减小、不变三种情况。事实上学生已经接触过较多的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有一定的定性了解,例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直面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的情况。教师给学生设置交流讨论的时间,以电解水为例,分析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是会认定化学变化中质量应该是不变的,但是无法解释“交流与讨论”中的两个反应质量为何发生改变,学生就会向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理论推断和现象不符呢?”;“怎么设计实验来加以验证?”。这样,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在课初通过师生间的互补式提问的热身活动来检查学生预习质量,为学生大胆质疑创设条件。学生懂得如何质疑以后,还要鼓励其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如果能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这是实现师生互补式提问教学法的前提。

2.巧用生活体验,开拓丰富联想

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特色,开辟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利用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等开拓学生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去解决所遇到的化学问题,形成“我要学”的氛围,促使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可以利用课堂讨论,使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可挖掘的生活实例很多,比如:铁为什么会生锈,食品为什么会变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烹饪,怎么去除水垢,如何区分棉织品与化纤织品等等。在学完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教师可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个商人正在游说一位老婆婆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来买他的金戒指,假如你是路人,怎样帮老婆婆揭穿骗局。学生们听了,好奇心立刻被调动,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这时候师生间、学生间可通过激烈的问、答来进行评判,最后发现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是打造活力化学课堂的催化剂。

3.变换提问方式,营造探讨氛围

(1)角色扮演方式

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比如上讲台充当“小老师”,适时转化师生角色,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来提问其他同学,甚至让老师回答问题。学生要当好“老师”,必然会主动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发现更多的问题,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的传统角色发生转换,不再是传统的简单记忆知识,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忽视知识的质量和“深加工”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开阔的知识视野。

在“酸雨的形成与危害”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将学生分配成某市“化工厂厂长”、“火力发电厂厂长”、“农民”、“市政府代表”等角色展开听证会,查出该市农作物被腐蚀、死亡的原因,追究责任。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学生之前展开提问、回答,学生表演时,教师要注意记录下他们暴露出来的不足,比如知识性的失当或错误。最好先引导其他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由教师充分肯定,再指出不尽之处,使同学们有更大收获。学生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了解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掌握好所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2)师生辩论方式

初三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对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目的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绪言课尤为重要。受公众舆论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对化学存在误解,谈到化学马上就联想到有毒、有害,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等等。在第一节课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它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进步。但是,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这个观点,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教学的形式:由学生就所了解的关于化学的负面事例来向教师提出质疑,师生间展开辩论。学生可能会问:听说现在很多蔬菜水果上都可能会有残留的农药,吃下去会影响健康,农药是化学产品;婴儿喝了劣质变成大头娃娃,好像也是加了某种化学物质;现在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这些不都可以说明化学的危害吗?类似的学生所知道的生活中由于化学物质造成危害的事例会很多。

采取师生辩论的方式在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在争辩中擦出思维的火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化学很有用。第一节课的师生互补式提问的教学形式,也为促进学生今后在化学课堂上踊跃提问打下良好的开端。养成学生敢于质疑、踊跃提问的习惯是打造活力化学课堂的灵魂。

四、结语

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互补式提问,实现“问-答-追问”,这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动态过程,师生、生生间不断的交互作用和互相影响,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方互补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互补式提问模式极大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提问的好胜之心,使课堂的互动性大大增加,它有利于形成积极、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优化化学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实现了化学课堂的活力和生命本色。

[1]肖川,张文质.生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谢海燕.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0,(7)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许礼.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J].成功(教育),2010,(10)

[5]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08-0546(2013)11-0045-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17

猜你喜欢
师生化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