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2013-03-04 03:41何启芳黎雪英包秀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家属依从性胰岛素

何启芳 黎雪英 包秀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广西 贵港 537132

护理干预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何启芳 黎雪英 包秀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广西 贵港 53713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影响结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实施认知、心理、作为等干预在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效果良好。

护理干预;糖尿病;胰岛素;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条件普遍提高,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却越发不健康。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于中国广大农村居民来说,因经济与医疗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糖尿病发病早期容易被忽视,大多数患者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引起重视,而此时大多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要使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接受胰岛素治疗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研究表明患者不依从治疗是当今医学面临的严重问题,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1]。家庭干预是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及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训练二者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认知、心理、行为干预,在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5.6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8.7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诊断标准。病例排查标准:年龄在3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合并严重脑血管病不能自主活动者;合并严重心脏病不宜自主活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实验组还需排除空巢无固定家属陪伴者。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西药常规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血糖值调整用量用法,目标是让患者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按照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出院后每2周复诊1次,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发放我科自编的患者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工作状况,胰岛素注射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对健康宣教的需求等。对实验组的患者,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一次,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患者和家属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每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的血糖,体重,身体情况,胰岛素注射情况,随访观察时间为半年,随访期间组织患者和家属进行集体宣教2次。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宣教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2型糖尿病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的发生,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3]。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指导,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进行心理安抚和解释,讲解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其效果是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4]③行为干预。改变家庭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饮食、碳水化合物、脂肪、糖分、酒等的摄入量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和坚持按时注射胰岛素,定期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定期到医院复诊。④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向患者阐明自我管理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具体问题,增强患者自我关注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治疗、护理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而教育者的作用是协助患者做到有效管理。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监测记录手册,内附糖尿病相关知识[5]。让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入组后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姓名、病情现状、联系电话、所注射的胰岛素类型等,并接受多种教育,包括集体活动、小组讨论、个体化指导和康复运动 。教育者包括医生、责任护士、营养师、患者和家属,并与患者共同制定自我管理教育卡、嘱患者按教育卡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判断:以严格按医嘱天数大于总天数的80%为依从性好,小于80%为依从性不佳[6]。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比较,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实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比较

3 讨论

3.1 影响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血糖能否有效的控制,能否坚持胰岛素治疗,主要是患者观念问题。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胰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部分患者由于错误的认识及个体心理偏差,认为注射胰岛素可 “成瘾”[7];心理问题,患者害怕注射胰岛素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胰岛素注射的技术问题,由于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途径少,接受能力差,导致胰岛素注射的技术难以掌握,从而影响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经济问题,糖尿病目前仍是终身性疾病,需要定期复诊,长期用药,医疗费用支出大;交通条件的问题,因患者不能按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适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会导致部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因农村大多为老人、小孩留守,家庭其他成员不能给予其帮助和督促其按时胰岛素治疗、检测血糖及就医。

3.2 实施护理干预的意义

3.2.1 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部分农村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低,医学知识尤为淡薄,不按时注射胰岛素,不定期监测血糖现象突出,很多现象表明,农村糖尿病患者只有出现症状或严重并发症时才到医院就诊。因此,对农村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强调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觉的关注自己的身心状况,定时监测血糖,按时注射胰岛素。如出现不适,立即复诊。同时也让其家属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一起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

3.2.2 患者饮食控制协同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血糖的稳定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及家属了解了低糖、低脂、低盐饮食,自觉遵守饮食个体化,少食多餐,合理调整饮食中的三大营养的比例,增加食用纤维的重要性。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

3.2.3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而正确的健康信念模式有利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8]。因此,在护理干预中,可通过电话随访教育;定期随访,内容包括:称体重,测血糖,身体健康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加强改进非药物治疗措施,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指导[9]。还可通过护理咨询,书面教育,集体指导,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目的,以及遵守医嘱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

3.2.4 实施家庭干预的重要性 家属能对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引导人们对自身及所处环境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10]。实施家庭干预使患者及家属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属和相关人员能给与患者关心和支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使患者和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谐的家庭关系使患者心情愉快,有利于患者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1]张秀芬,李素平,常娇.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10-12.

[2]张秀芬,李素平,常娇.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10-12.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118.

[4]顾颖萍,江仁美.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认知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9(11):177.

[5]卞美娟,张紫娟,蒋菊芳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35(17):4268-4270.

[6]戴俊明,傅华,沈贻谔.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43-145.

[7]马金秀.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现状[J].华夏医学,2008,21(3):587.

[8]安俊芳.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特征和防护策略 [J].内蒙古中医药,2009,12(28):113-114.

[9]于瑞英.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8,22(3):146-147.[10]朱潇潇.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患者术后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9):806-807.

R473.58

A

1007-8517(2013)14-0151-02

2013.04.22)

何启芳(1977-),女,主管护师,护理学,本科.Email:hqf4784277@163.com.

猜你喜欢
家属依从性胰岛素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