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结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68例

2013-03-07 10:28翟金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8期
关键词:降气苏子肺病

翟金玲

氧疗结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68例

翟金玲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中医院,长垣453400)

目的 探讨氧疗结合中药苏子降气汤加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根据筛选标准纳入的我科收治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氧疗结合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的干预组 (简称观察组),以及单纯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的干预组 (简称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79.41%。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较对照组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PaCO2、SaO2以及PaO2/FiO2(mmHg)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疗结合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通过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提高临床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苏子降气汤;氧疗;呼吸衰竭;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可防、可治的疾患,起病多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主,并呈进行性发展趋势,是呼吸科常见慢性病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本病的致死率居世界第四位,在我国的成年人群调查数据中可见本病患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占8.2%[1]。因此,探索本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与途径是现今呼吸科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呼吸衰竭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通气、呼吸功能,导致机体内不仅出现氧分压(PO2)降低,而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甚或导致患者死亡[2],我科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将氧疗结合中药苏子降气汤加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之中,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氧疗结合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的干预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单纯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的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51~78岁,平均(68.3±2.8)岁;病程:5~32年,平均(15.2±2.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8例;年龄:53~80岁,平均(69.1±2.5)岁;病程:7~29年,平均(14.8±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年龄:50~80岁;②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且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即:动脉血PCO2≥50mmHg和(或)动脉血PO2≤60mm Hg[4];③患者意识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其他躯体及精神疾患者;②有肺结核、真菌、肿瘤等肺部合并疾患者;③对本药过敏者;④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3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氧疗,即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具体指标控制为氧浓度24%~28%,氧流量1L/min~2L/min,6h/d,同时注意吸入氧气的加温与湿化,利于气体交换。结合苏子降气汤进行治疗,主要药物组成为: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肉桂等,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治疗,喘促者加葶苈子、代赭石,咳黄痰者加黄芩、桑白皮,发热者加连翘。水煎服,浓煎至100ml/次,早晚顿服。

对照组:仅予以 “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服药剂量及频次均同 “观察组”。

两组患者以两个月为1个疗程。

1.5观察指标肺功能检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查仪 (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动脉血气情况:由血气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进行分析,统计PaO2、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情况。

1.6疗效评定标准[5]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咳、痰、喘减轻情况,体征如肺部啰音恢复情况,以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及呼吸的改善情况,依次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进而计算有效率。

1.7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4.12%;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79.41%。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34,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较对照组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n=34,χ±S)

2.3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PaCO2、Sa O2以及PaO2/FiO2(mmHg)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比较(n=34,χ±S)

3 讨论

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主要以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 (O2),或伴二氧化碳 (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其主要处理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6],氧疗即是以通过提高肺泡内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SaO2,增加可利用的氧而渐趋应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之中。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中医理论中并无完全对应的病证,多根据其症状,将其归属于 “肺胀”范畴,起病多责之于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痰饮,迁延不愈而渐至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腾气化,痰浊潴留益甚,以至于喘咳持续难已。可见,本病的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7]。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应以宣肺化痰,益肾健脾为主。

有鉴于此,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氧疗结合选用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 “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为主要功效的苏子降气汤[8],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之中,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仅FEV1、FEV1%较对照组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aO2、PaCO2、SaO2以及PaO2/FiO2(mmHg)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氧疗结合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通过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提高临床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然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其远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1]顾力华,刘明,付义,等.芪黄益肺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82-83.

[2]张楚明,林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7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49-5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史大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西药结合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72-73.

[5]董锦华,赵凯郾.不同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74例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7):830-831.

[6]周继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氧疗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659-660.

[7]欧阳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C):44-45.

[8]张立华,吴建军.苏子降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4(15):48-4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8.052

1672-2779(2013)-18-0068-02

吴义红

2013-07-13)

猜你喜欢
降气苏子肺病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痰除不尽试试这碗汤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我被克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