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政策与行为失范关系的统计分析

2013-03-15 00:23刘征
统计与决策 2013年8期
关键词:拆迁户替代性弹性

刘征

(华中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0 引言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城乡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需要,相继上马了一系列工程建设项目,在某些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土地征用这一环节。如果仅从纯粹的经济利益得失与个人情感(主要是心理上的接受程度)的二维尺度进行考量,客观上来说被征用土地的公民也就是拆迁户,不论在经济上或者情感上都会承受一定的损失。而负责拆迁的一方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拆迁者,只要拆迁任务完成,便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且无需承担更多经济成本上的负担。也就是说,在土地征用这一环节上,拆迁者与拆迁户的相对地位是不均等的,拆迁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鉴于上述原因,在实际的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会采取三种政策手段旨在消除这种由于地位不均等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一是在制度层面上,我国有相关法律保护拆迁户的私人财产权利。二是政府从政策层面上保证在拆迁工作中给予拆迁户适当额度的经济补偿。三是从人性关怀的层面上,做好与拆迁户的沟通安抚工作,使得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体现人性化的一面。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人性关怀层面上政府在保护拆迁户的合法利益问题上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本研究的思路是:通过构建失范/政策的弹性模型,揭示公共政策供给与拆迁户失范行为的相互作用原理,继而探讨如何规避由于赔偿政策本身的某些消极因素导致拆迁户的行为失范。

1 拆迁户失范行为的形成机制

个体失范是指个体自身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的失范行为。拆迁户失范行为往往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失范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并不是以一种割裂的、单调的、局部的形态出现,而是与社会生活的各种盘根交错的复杂问题紧密相连。例如做为群体中一员的村民、社区公民在多数个体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往往自发地以群体方式与拆迁者进行博弈,在通过诸如协商、沟通、法律程序依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失范行为的产生条件逐渐形成,群体失范就有可能产生。在另一种情况下,个体会做出伤害自身、暴力抗法等个体性的失范行为,但从本质上说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小群体利益。大部分拆迁户的失范行为,都具备群体失范的特征,拆迁户的失范行为具有“准集体”失范性质。笔者通过图1描述拆迁户失范行为产生的逻辑过程。

图1

图1中的A代表第一种结果,借助博弈论中的术语将之称之为不合作,作为拆迁者而言,拆迁者在和拆迁户的协商,沟通的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条件,但是拆迁者必须征用拆迁户的土地,如果不能达成既定目标的话拆迁者的利益将是-1。作为拆迁户而言,拆迁户在和拆迁者的协商,沟通的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条件,如果土地一旦被征用,拆迁户的利益将是-1。在没有达成一致条件的情况下,拆迁者和拆迁户之间都必须为了各自利益而抗争,但这种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双方利益都将趋于最小化。值得强调的是,在这种情形下,拆迁者与拆迁户都有可能产生失范行为,拆迁者的失范行为表现为越过法律边界,不计后果对土地征用范围内的建筑进行强行拆除。拆迁户的失范行为则表现为同样会用失范行为去对抗有可能将要面对的拆迁者的失范行为,这就形成了一个以暴制暴两败俱伤的局面,大部分拆迁过程中的失范行为都属于这种情形。

图1中的B代表了第二种结果,这种结果我们称之为合作,此时拆迁者能够得到的利益是1,拆迁户能得到的利益也是1。拆迁者给予拆迁户一定的赔偿额度,且这种赔偿额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拆迁者所提供的赔偿额度≤拆迁者所能承受的最大赔偿额度

(2)拆迁者所提供的赔偿额度≥拆迁户的心理预期值

在这种情形下,拆迁者与拆迁户之间在各自利益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结构性均衡,不论是拆迁户或者是拆迁者都不会由于赔偿额度产生行为失范。

图1中的C代表了第三种结果,笔者将此种情况称之为被迫合作,拆迁者得到的利益是1,拆迁户得到的是-1。也就是说,如果仅从结果考虑,拆迁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但这仅仅是结果意义上的达到,拆迁户可能是缘于在某些特殊压力或者条件的限制上不得不做出合作的选择,但事实上,这种合作是一种双方地位不对等条件下的合作,对拆迁户来说是一种被迫的而非出自主观意愿的合作,这种被迫合作可能会给拆迁后期的失范行为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这种隐患所带来的行为失范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滞后性,由于拆迁完成后的索赔纠纷问题而引发的行为失范大致都属于这种情形。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基本假设:①拆迁户的行为失范与补偿政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②拆迁户的失范行为从逻辑上说是拆迁补偿政策作用于拆迁户的结果。③如果适当的补偿政策能够产生于类似于B的情形,失范行为是不会产生的。

2 政策/失范弹性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三个基本假设,笔者通过构建政策/失范弹性模型(图2)更加深入地分析以下问题①拆迁户的行为如何与补偿政策相关;②补偿政策如何作用于拆迁户的行为,以及补偿政策的作用区域;③如何界定拆迁户失范行为与不失范行为的区域边界;④当拆迁成为一项必须执行的公共政策时,如何在制定赔偿政策时尽可能地规避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拆迁户的行为失范。

图2 政策/失范弹性模型

2.1 需求弹性理论

需求弹性理论(Elasticity of demand theory)是用来分析需求量伴随着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该理论阐述了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影响需求变化相关因素变化百分率的比值。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根据不同条件所采取的实际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

(1)当需求曲线方程未知时,现有数据为离散数据或者只有曲线上的两点坐标时,可以采用弧弹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弧弹性Edx计算公式为:

(2)点弹性是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所以点弹性Edx计算公式为:

(1)~(2)式中:Edx为需求弹性

2.2 需求弹性的解释效应

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为“正向影响因素(X)”,正向影响因素的增加有利于需求量的增加;第二类为“逆向影响因素(Y)”,逆向影响因素的增加使得需求量减少;第三类为“交叉因素”。

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小反应了其影响因素对需求量的反应和敏感程度,这种敏感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状况:

(1)Edx>1.0或|Edy|>1.0:富有弹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增长的百分比大于影响因素增长的百分比,即影响因素的相对变动与需求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2)Edx如=1.0或|Edy|=1.0:单位弹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X或Y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相同幅度变动。

(3)0<Edx<1.0或|Edy|<1.0:缺乏弹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X或Y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小幅度变动。

(4)Edx=0或|Edy|=0:零弹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X或Y的变动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5)Edx<0或|Edy|=-∞:负弹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随着X或Y的增加会引起需求量的减少或丧失需求。

(6)EABx>0或EABy<0:称为互补商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A与B要一起消费才能使得消费得到满足。

(7)EABx<0或EABy>0:称为替代商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A与B对消费者来说只要有其一就能得到满足。

(8)EABx=0或EABy=0:称为独立品。在这种情况下,A与B不相关。

2.3 政策/失范的弹性模型描述

2.3.1 拆迁者与拆迁户双方的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假设告诉我们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选方案。如果有一个备选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当下的最基本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决策者本身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政策制定的结果往往是较满意的方案,而非最优的方案。在拆迁问题上,拆迁者与拆迁户都处于有限理性状态,也就是说,双方并不清楚各自的“最优解”,但明确的知道各自的“满意解”。以此为基础,沟通与协商便有存在的条件。在有限理性的驱使下,双方往往满足于用简单的方法,凭经验、习惯和惯例去办事。因此导致的决策结果也各有不同。

2.3.2 赔偿效果度量单位等于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

拆迁过程中会涉及到对拆迁户的赔偿问题,这种赔偿在法律层面上是以制度的形式出现。而在赔偿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则是以政策的形式进行表达。当赔偿政策作用于相应的拆迁户时又是以准货币形式体现出拆迁者与拆迁户的利益关系。正是由于赔偿政策可以同时作用于以上三个层面,所以不能简单的将赔偿政策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赔偿。笔者认为,对拆迁户的赔偿政策应该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货币补偿:赔偿金额必须能够公平地反映出被拆建筑物的市场价值。

(2)实物补偿:这种实物一般是以建筑物的形式出现,给予拆迁户与被拆房屋面积相当的房屋。

(3)政策补偿:补偿政策做为货币补偿与实物补偿的辅助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促成拆迁户对拆迁政策的认同。

(4)心理补偿:拆迁户对自己私有财产价值的预估可能会高于实际市场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政府给予了相应适当额度的货币补偿与实物补偿之后,拆迁户仍旧有可能不满意。所以心理补偿至少应该≥拆迁户对私有财产的心理预估值-此财产的实际价值的差额。

基于以上考虑,政策/失范的弹性模型将补偿政策等同于以上四种补偿政策的组合,而不是单一的货币补偿,笔者将这四种赔偿政策组合所产生的效果统称为1个数量单位的赔付,基于拆迁者与拆迁户的有限理性假设,每一个数量单位的赔付将将相应地减少1个数量单位的拆迁户不满度。

此模型中X轴为赔偿政策,1~10分别代表10个不同数量单位的赔付。

2.3.3 拆迁补偿政策制定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拆迁户的不满意度

拆迁做为一种具体的政府行政行为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是指由土地征用而引起的拆迁需求一旦成为一项必须执行的公共政策时,无论这项政策的制定动机与主观目的有多大程度上的正当性,在客观上都会给拆迁户的个体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失,其具体表现是,不管赔偿政策有多么的适当,都很难完全消除拆迁户的不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拆迁户会对赔偿政策加以抵制,这种抵制可以体现为心理上的不满以及行为上的失范,所以制定赔偿政策的首要目标不是如何让拆迁户感到满意,而应该是如何减少拆迁户的不满意程度,政策最低要求是赔偿政策至少不会引起拆迁户的行为失范。为了体现以上思路,笔者将体现拆迁户的行为轴放在第四象限,其中原点O代表满意,Y轴-10~0代表赔偿额度的增加会减少拆迁户的不满意感,并相应地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概率。

2.4 失范行为临界点

失范是一个渐进的心理过程,失范行为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外在体现。失范行为会存在一个心理上的临界点,换句话说如果拆迁户在心理上超出这个临界点,失范行为就会产生。如果没有超出这个临界点,拆迁户仍旧不满意,但不会导致行为上的失范。

笔者将A(-5,0)标记为失范临界点,也就是说,当赔付额度达到5个数量单位的时候,拆迁户的行为处于失范临界点,如果低于5个单位的赔付,拆迁户有可能会产生失范行为,如果高于5个单位的赔付,失范行为不会发生,但也并不意味着拆迁户能够完全满意。

2.5 赔偿政策作用于拆迁户的行为区域——失范区和非失范区

失范/政策模型标识出赔偿政策作用于个体的行为区域,笔者将之概括为“三点两面”。

点A(5,-5)是指,当拆迁者的赔偿达到5个数量单位的时候,拆迁户的行为C′(-5,0)处于临界点,也就是说在此种政策下拆迁户与拆迁者的利益达到了均衡,对于拆迁户来说虽然没有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心理满意度,但5个数量单位的赔付至少不小于他对私有财产的心理预估,所以不会引起拆迁户的失范行为。

点C(0,-10)是指,当拆迁者的赔偿数量单位为0时,拆迁户会产生极端失范行为,因为对于拆迁户来说,他承担了由于拆迁所带来的全部成本而得不到任何补偿。

点B(10,0)是指,当拆迁者的赔付达到10个数量单位的时候,拆迁户会产生满意的心理效果,因为对于拆迁户来说,他所得到的赔偿偿额度远大于他对私有财产的心理与估值。

△ABB′为非行为失范区,在这个区域内所有的赔偿政策所造成的拆迁户行为结果的值都介于-5和0之间,行为结果都位于失范临界点A(-5,0)以上,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里的任何补偿政策,都不会引起拆迁户的失范行为。

△ACC′为行为失范区,在这个区域内所有的赔偿政策所造成的拆迁户行为结果的值介于-10和0之间,行为结果都位于失范临界点A(-5,0)以下,这个区域内的任何补偿政策,可能会引起拆迁户的失范行为,只是失范行为的激烈程度会有所不同。

2.6 政策弹性

在微观经济学中,为了衡量消费者对某些消费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经济学家使用了弹性这一概念,弹性是指衡量需求量或者供给两对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借助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完全能够揭示政策如影响拆迁户的行为有其可行性。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公共选择理论同时也指出:人类社会是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做出的是这两类决策。拆迁者与拆迁户事实上是在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两个层面上进行交易,但在这一准市场体系中拆迁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拆迁者做为政策供给的主体。拆迁户与拆迁者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并非严格意义但却具备市场特征的准市场体系。在这个准市场体系中,拆迁者的政策供给体现在如何对拆迁户进行赔付,而拆迁户的行为体现了对此赔付政策的满意度,这种满意度包含了经济满意与心理满意两个层面。从本质上说,这种赔付政策与拆迁户的满意之间构成了某种交易行为。政策弹性这一概念就是为了分析赔偿政策与拆迁者行为之间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

3 构建失范/政策弹性模型研究公共政策与失范行为的相关性规律

3.1 拆迁户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个人与赔偿政策效果的函数,而赔偿政策的效果是四种赔偿方式的函数

表示如下:

B=f(P·C)

B=拆迁户的行为

P=拆迁户(有限理性的个体)

C=赔偿政策的政策效果

赔付政策效果C是四种赔付方式的函数,所产生的政策效果源于四种赔偿的组合。

表示如下:

C=f(货币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心理补偿)

要避免由于拆迁而引起的拆迁户行为失范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赔偿政策的效果,体现这种政策效果的途径就是如何通过赔偿政策的实施减少拆迁户的不满意感,尽可能的将赔偿政策作用于拆迁户的行为区域向失范/政策模型中的非失范区靠拢,并在在这一基础上让拆迁户感到满意。

3.2 敏感度与政策弹性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的政策弹性小节介绍了引入弹性概念对于分析政策与拆迁户行为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其中,政策弹性计算过程如下,根据弧弹性公式:

进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非失范区内所有点的弧弹性Edx>1

临界点的弧弹性Edx=1

失范区内所有点的弧弹性Edx<1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

(1)非失范区和临界点内的政策是富有弹性的(Edx>1),赔偿政策富有弹性不会造成拆迁户的行为失范。

(2)失范区内的政策是缺乏弹性的(Edx<1),赔偿政策缺乏弹性会造成拆迁户的行为失范。

在政策/失范模型中,政策弹性反应的是赔偿政策与拆迁户的行为之间的二者关系,可以理解为赔偿政策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拆迁户的利益要求,是否能够减少拆迁户的不满意程度。我们可以将拆迁者给予拆迁户的赔偿政策视作一种市场与政治层面的双重利他行为。不论赔偿政策的效果如何,赔偿政策的目的在主观上是为了弥补拆迁户的经济损失减少拆迁户不满意度。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拆迁户仍会对赔偿政策产生不满从而产生失范行为。这类情况产生的原因是赔偿政策缺乏弹性的直接后果。赔偿政策缺乏弹性是指,赔偿政策本身无法体现弥补拆迁户经济损失、降低拆迁户不满意度这样一个基本价值理念。这样一来,拆迁户无法从经济得失与心理接受的层面上体验赔偿政策对自己的有利之处,也就是说拆迁户对政策效果缺乏敏感。从政策/失范模型来看,凡是在失范区内的政策都属于此种赔偿政策所引发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赔偿政策无法达到拆迁户的接受程度,从而无法建立了一种政策与非失范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政策/失范模型给出的解释是,政策的弹性越高,政策与行为建立的关系就越良好,从而形成一种政策与拆迁户的非失范关系。政策的弹性越低,政策与行为建立的关系就越紧张从而形成一种政策与行为的失范关系。笔者认为在制定赔偿政策的时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赔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种政策与行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的直接体现是:高弹性的赔偿政策能够让拆迁户敏感的认识到该政策给予自身的好处,从而降低失范行为的发生概率。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与行为之间才能呈现出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3.3 替代性与政策弹性

弹性还可以引申出替代性这一概念,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出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反之则弹性越小。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户与拆迁者所面临最尴尬的问题是替代性的问题,因为不论作为拆迁者还是拆迁户,他们各自能够得到的替代性物品少之又少。

对于拆迁者来说,他们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非要在某一区域内拆迁不可,也就是说选中的征地区域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一般的情况下,所征用的土地区域具备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必须征用土地内的建筑必须得拆。

对于拆迁户来说,自己的住宅相对来说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相对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如果住宅被拆除,自己必须另寻住处,所以在建的作为赔偿部分的房屋实体也就构成了赔偿的一个部分,但问题是,再建房的选址问题、生活便利问题、出行交通问题、高房价时代的土地升值等一系列问题决定着拆迁户的最终满意程度。更多的时候,拆迁户的实物赔偿不具备可替代性,作为实物赔偿的住宅一旦建成,拆迁户除了入住便没有其他选择。

所以拆迁者与拆迁户在拆迁之初便陷入了一种各自都无从选择的尴尬局面。二者之间的合作基础,很有可能会被这种可替代性的匮乏所削弱。赔偿政策之所以缺乏弹性,在某些时候是由于拆迁者与拆迁户各自缺乏替代性物品所产生的后果。这种替代性物品缺乏的原因从本质上说是拆迁者与拆迁户之间利益多元化与利益实现途径单一化的矛盾所造成的。在拆迁过程中,拆迁者与拆迁户的利益呈现多元化,利益构成也很复杂,但是对双方来说实现途径却只有一种,对拆迁者来说,实现其利益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顺利的将拆迁户的房屋予以拆除,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对拆迁户来说,实现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失范或是不失范的手段与拆迁者之间进行斡旋,以期达到赔偿的预期值,除此之外再无他路。所以不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行为层面,可替代性物品的缺乏导致了为什么拆迁容易引起拆迁户的失范行为。

笔者认为,在制定拆迁赔偿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拆迁工作的这一特殊性质,开辟更广阔的非失范行为区域作为失范行为的替代,减少由赔偿政策所引起的拆迁户失范行为的发生概率。

[1]豆星星.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

[2]崔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国际比较借鉴[J].城市房屋拆迁, 2006,(10).

[3]施国庆.城市房屋拆迁适度的缺陷[J].城市问题,2010,(4).

[4]【韩】吴锡泓,金荣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法】爱米尔·杜尔凯姆.自杀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7]朱力.失范的三维模型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6,(4).

猜你喜欢
拆迁户替代性弹性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天津市拆迁户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拆迁户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