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2013-03-18 16:47陆俭军
微创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主钉刀片稳定型

陆俭军 秦 豪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贵港市 537100)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35% ~40%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采用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方式,而髋动力加压钢板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是髓外固定经典术式,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逐渐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一定成效,现综述如下。

1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

1990年,Grosse等应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揭开了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序幕[2]。通过主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Gamma钉可使股骨干近端和股骨颈结合成一体,更好地传递应力,以达到防止髋内翻的作用;Gamma钉远端的自锁钉具有固定髓内钉、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的作用;同时,Gamma钉可微创操作,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起初的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应力主要集中于髓内钉远端外侧,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的发生率较高。另外,单一拉力螺钉可能因骨质疏松或者过早负重而切出股骨头,从而导致髋内翻畸形或者内固定失效。随着内固定物设计理念的改进,Gamma钉也进行了进一步改造,加长式Gamma钉很大程度减少了应力集中导致的股骨干骨折,但对于骨质疏松及大转子不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仍需慎用。

针对Gamma钉的设计缺陷,1996年AO组织设计并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PFN设计的主要改变是髓内钉主钉的远端直径变小,远端锁定孔与钉尾的距离较Gamma钉增加,锁孔为椭圆形,允许纵向滑动,从而减少外翻角。另外,PFN在股骨颈近端增加一枚防旋螺钉,有效地避免应力过于集中于尾钉的情况。力学测试结果显示,PFN明显提高了骨折块的抗旋、抗压能力。PFN还可防止股骨干内移,不需要从梨状窝进针,这样可避免对外展肌的损伤。PFN改良了Gamma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随着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数的不断增加,PFN也出现了较多并发症,如近端头颈部螺钉对骨的切割、术中远端锁钉插入困难、远端锁钉应力集中所致的内固定物断裂、主钉远端皮质肥大、Z效应、髂胫束激惹所致大腿前部疼痛等[4~6]。但是,PFN股骨颈内2枚螺钉的设计仍使股骨颈骨量较多丢失,同时防旋螺钉限制了拉力螺钉的滑动,因此防旋螺钉的退出和切割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在PFN基础上,AO组织推出了PFNA,用1个螺旋刀片替代股骨颈近端锁钉,以达到抗旋转及稳定支撑的作用。PFNA的螺旋刀片表面积宽大,而且他的芯直径是逐渐增加的,这样可达到股骨头颈内很大程度的填压作用以及理想的锚合力,从而减少股骨颈骨质的丢失,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

PFNA自2005年底在我国上市以来,在临床上取得了优良的疗效。2005年至2006年,唐佩福、俞光荣等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9,10],术后骨折愈合率高,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有7年多,无论是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还是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都得到了不断推广应用,并逐渐体现其优越性[11~13]。

2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

PFNA是在PFN的基础上改良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髓内固定器材,除继承了PFN的优点外,也突出了其自身的优势:①PFNA主钉近端的外偏角(6°)更符合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主钉较容易从大转子顶部插入骨髓腔,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均匀。②PFNA螺旋刀片的设计实现了一个部件完成抗旋转和稳定固定的作用。将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颈的过程中,螺旋刀片旋转、压紧松质骨,增加了其在股骨头颈内的锚合力,从而防止了旋转和塌陷,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15]。同时,PFNA 螺旋刀片与主钉之间有自动锁定作用,可增强抗旋转能力。③PFNA远端锁定有动力和静力两种设计方式。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不锁定或动力锁定;对于不稳定型骨折术中可行静力锁定,待X线摄片骨折断端出现骨痂后适时动力化,这样我们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远端锁定方式,可使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避免骨折断端压缩导致下肢短缩,且在动力化后促进骨折愈合[16]。④PFNA远端锁钉距钉尾距离较PFN远,主钉远端较细,且有4个特殊凹槽设计,从而分散主钉尾端与骨交界处的应力,减少术后钉尾处骨折的发生率[17]。⑤PFNA手术采用闭合复位,无需显露骨折端,无需剥离骨膜,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少,属于微创手术,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另外,PFNA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早期下地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适于老年患者及合并内科疾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当然,PFNA也存在其缺点:手术者需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步骤;手术过程中需要多次C臂透视,尤其向股骨颈打入螺旋刀片时;对肥胖患者术中操作定位较为困难;PFNA价格昂贵,目前推广存在困难。随着PFNA应用日益增多,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发生,包括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断裂失败、术后再骨折、髋内翻、肢体短缩、下肢深静脉栓塞、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18,19]。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主要基于骨折类型。多数文献报道认为,DHS适用于无明显骨质疏松、改良Evans分型为Ⅰ、Ⅱ型的稳定型骨折患者,但对于改良EvansⅢ、Ⅳ型及逆转子间骨折,因难以牢固固定,而且加压造成肢体短缩,不宜使用DHS。而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PFN)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改良EvansⅢ、Ⅳ型及逆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中优越性远大于DHS。PFNA集髓内固定优点于一身,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多、手术创伤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亦可应用[20]。

3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患者仰卧牵引,健侧下肢外展,患肢内收10°、内旋15°,上身向健侧侧曲10°~15°。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并定位,复位不满意行有限切开复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股骨大转子近侧沿股骨长轴行5~8 cm长切口,并切开筋膜,平行于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臀中肌,以手指探及大转子顶点。以大转子顶点或略偏外侧为进针点,沿股骨干长轴方向插入导针,透视确定导针位于股骨干髓腔内后,以空心扩髓钻沿导针打开股骨干髓腔并扩大入点。插入PFNA主钉至合适深度,EvansⅢ、Ⅳ型骨折一般选用9 mm×170 mm的主钉,EvansⅤ、逆转子型骨折一般选用9 mm×240 mm的主钉。透视确认主钉深度及骨折断端复位情况,通过近端瞄准臂插入导针,确保正位片上导针位于股骨颈的颈中下方,侧位片上位于股骨颈正中或略偏后。根据测量选用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钻开股骨外侧皮质,将螺旋刀片打入股骨头内,确保螺旋刀片顶端距关节面5 mm,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锁定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静态或动态导向瞄准臂,钻孔测深后旋入远端锁钉1枚,确认其穿过主钉并牢固把持对侧皮质。移除瞄准臂后置入主钉尾帽。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引流管于术后24~48 h拔除。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注意事项:①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片,根据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及髓腔大小,通过测量决定主钉的型号。②术前复位力争达到解剖复位,当存在小转子移位时,可不做特殊处理,以免引起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影响血运,增加创伤。③入针点的选择非常重要,PFNA主钉有6°的外偏角,故在术中X线透视下,前后位上进针点应位于大转子顶点或稍外侧,偏差过大会导致主钉与髓腔不匹配,从而导致主钉进针困难、复位骨折端再移位及术中再骨折等并发症[21]。④适当进行扩髓以确保PFNA尾钉的顺利打入,大转子扩髓时需从小到大,且不能越级扩髓及使用暴力,以免造成大转子劈裂。⑤螺旋刀片在股骨颈中的位置:正位片上股骨头颈中下1/3,侧位片位于股骨颈正中或稍偏后,并距离关节面5 mm为宜,以获得较大抗切出力,从而减少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内切割、松动的可能性[22]。⑥打入螺旋刀片后应将其锁定,以免螺旋刀片退出致手术失败。⑦术中各关键操作步骤应在X线透视指导下进行,以免盲目操作造成骨质破坏或骨折,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或术后康复。⑧对于非常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向股骨头内插入导针后,先安装用于打入防旋针的瞄准臂,插入防旋针,然后再插入螺旋刀片,这样可以防止打入螺旋钉时股骨头颈部的旋转。⑨主钉长度的选择方面,为了减少创伤,我们推荐应用170 mm短钉,对伴有转子下骨折的情况,最好应用240 mm以上的主钉。

综上所述,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对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可早期下地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1]Cumming SR,Melton LJ.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J].Lancet,2002,359(9319):1761 -1767.

[2]李 宝,王 准,孙 鲁,等.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78-180.

[3]张根福,王正明,鲍 丰,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8):709-712.

[4]肖海军,薛 锋.PFN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29 -331.

[5]林晓毅,袁华澄,游戊己.DHS、LPFP、PFN和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0):878 -880.

[6]王 慧,蒙华庆,陈品红,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及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6):762-764.

[7]唐 昊,王秋根,曹 磊,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86 -288.

[8]徐耀增,耿德春,王现彬,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27(1):33 -37.

[9]唐佩福,姚 琦,黄 鹏,等.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7):622 -624.

[10]俞光荣,王树青,饶志涛,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3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3(2):83 -86.

[11]高伟强,王光林,陈经勇,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4-26.

[12]顾豪杰,王剑锋,凌志丹,等.DHS与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7 -9.

[13]黄宏杰,范海泉,黄海讯,等.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2,33(8):1398-1400.

[14]陶正刚,韦盛旺,赵 友,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2):108 -112.

[15]俞光荣,于 涛,饶志涛,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49-53.

[16]徐耀增,独行业,耿德春,等.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8):704-708.

[17]罗狄鑫,孙鸿涛,陈为坚,等.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76-78.

[18]黄伟杰,罗 涛,沈 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8):790 -792.

[19]李钰军,黄远翘.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和PFNA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33-334.

[20]梁吉华,史源欣,邵伟忠,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9):888 -890.

[21]卓乃强,鲁晓波,尚 庆,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10):817-819.

[22]郑 琼,勘武生,徐敏超,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9):809 -812.

猜你喜欢
主钉刀片稳定型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三种长度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评估的研究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PFNA-II主钉长度对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圆刀片淬火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
老年粗隆间骨折中亚洲型PFNA使用导针扩髓与否的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