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思考

2013-03-18 20:27闫冬良马纪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成人合格

闫冬良,马纪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才的各种现象和活动。从广义上讲,“教育”贯穿人的一生[2]。从狭义上讲,教育应该具有阶段性。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笔者仅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视角,针对教育界广为流行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进行思辨,以期引起各位同仁的深入探讨。

1 “好”学生和“合格”教师的评判标准

“好”与“不好”、“合格”与否,应看学生和教师能否达到某种“标准”。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必须明确“好”学生和“合格”教师的评判标准,才能培育“好”学生,争当“合格”教师。

1.1 教育家的论述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对学校教育和教师职能曾经有过精辟论述。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品质,一是有真知灼见;二是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黄炎培先生说过:“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职业知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他主张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爱因斯坦也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1.2 医学家的论述

我国历代的医学大家,对医学师生提出的标准是:博医、精勤、崇德。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讲:“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其誓言中明确了医生对病人和社会的责任,以及医生的行为规范:“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

这些论述,历经一千多年医学实践的检验,全都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辉,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崇,有力地推动着医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现代医学教育家裘法祖先生说过:“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吴阶平先生认为,好医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三者缺一不可。这些均可作为医学职业教育工作成败的评判标准。

1.3 “好”学生的评判标准

什么样的学生算“好”呢[3]?“好”是指学业成绩、动手能力,还是指品德行为?是指文凭高低,还是发展潜力的大小?答:既是又不全是。

“好”的标准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如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也可以是知识技能方面的,如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等。教育中的“好”,应该是相对的,是在学生天资的基础上达到了应该达到的或可能达到的目标,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通常情况下,“好”被默认为道德品质高尚,智商情商优异,但这种“全才”是极其稀少的。按照绝对标准,“好”学生应该是身体健康,心态乐观,品学兼优;按照相对标准,“好”学生应该是坚韧不拔,尽力而为。“好”学生的共同特征是:人格健全,乐观向上,富有大爱,勇于实践和创新,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和完善自我,至少能够成为社会公认的好公民。

1.4 “合格”教师的评判标准

什么样的教师算“合格”呢[4]?看文凭是全日制本科还是专科?看毕业学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看有无教师资格证书、是否在编?答:既看这些,又不能只看这些。如果只看这些,至多算是“达标”,但不能算“合格”,因“合格”具有“称职”之义。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是讲授道理、传教技能、解答疑惑的人。“合格”的教师应该满怀爱心,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承者,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是高尚品德的熏陶者。其主要行为表现:有一技之长,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建立宽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诚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求自己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并在新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能够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处事之道。简单地说,“合格”的教师是一位知识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娴熟、乐观向善、与时俱进、有耐心、有能力培养人的智者。

2 正确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教育”不是一个年级、一个学期、一个学段的事情,而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漫长的发展过程,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如很多学生上学期间并不起眼,甚至曾经被教师认为“不好”,但毕业后却能够取得较大成就。因此,应该明确:教育不是万能的。“万世师表”孔老夫子有弟子三千,贤者却不过七十二人。还应明确,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介绍了神童方仲永,虽然天生才华出众,但因后天辍学成为普通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可作为一句勉励教师的话,用来强调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提醒教师不要轻易对“问题学生”丧失信心,倡导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评,坚信“能教好”的并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包括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特长、兴趣来教育、引导他们明白人生的道理,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才。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社会人,都有天生的、独特的个性,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工作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正因为这种客观的个体差异,人类社会才会多姿多彩、个性飞扬。

3 客观认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现状

回顾我国近30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历程,一浪高过一浪,从避免“高分低能”到培养实用型人才,从反对“应试教育”到倡导素质教育,从“一考定终身”制度到施行“教育立交桥”制度等,我们曾经搞过办学条件评估、教学水平评估、德育评估、艺术评估、体育评估、就业评估、某某建设评估等,只要看到或想到一个新东西,就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然后趋之若鹜,并且美其名曰“改革”“创新”“规范化”,其实,经常顾此失彼、劳而无功,所以,效果不尽如人意。当教育出现问题时,埋怨学生,或责怪教师,均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就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制度而言,自从2002年8月初,《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规定》(教高10号文件)颁布之后,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生源骤减,学生年龄偏大,主要是26岁以上在职人员;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入学成绩较低;学习形式多为半脱产,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突出;学习目的多样化,有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技能、提升工作竞争力,有的是为了晋升职称、职务或保住工作岗位,还有一些人仅仅期望能够取得文凭,均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很大压力[5,6]。因此,我们应该戒除浮躁心理,对任何学生都不能急于做最后结论。

就教育环境而言,国内不少高校的领导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而违法乱纪,有些教师(学者)因功利化思想影响而学术造假,很多学校为了获得局部利益而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致使社会上的假学历、假文凭屡禁不止。所以,有的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对求职者的学历“查三代”[7],甚至某省职改办要求晋升职称人员提供第二学历认证证明等。

就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而言,“红包”和“以药养医”现象屡见不鲜,“医术”与职称、职称与实际收入不呈正相关,直接导致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很多医务工作者重视经济利益,轻视医德医术,大众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形象日渐黯淡,伤医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加剧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功利化。

在当前形势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生源素质、学风、教风、考风均有所滑坡,不能简单地把这些问题全部归咎于学生或教师。除了学生、教师、家庭以外,与教育制度、社会环境和量才标准等有很大关系。知识靠灌输,技能靠训练,品德靠熏陶,人格靠修养。没有合格的教师,绝对教不出好学生。每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教师。

4 践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教育思想的途径

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中,要辩证地理解并躬身践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教育思想[8],教师应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坚信能够把学生教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完善。

针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生源现状,可借鉴医学的“三级预防”观念: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包括机体预防、环境预防和社会致病因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机体对疾病已经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病人痛苦,延长其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三级预防”观念与以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途径相对应:

一是建立健全教育法制和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开创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发奋学习的新局面;二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充分认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正视学生,在基因、智商、情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相信上述差异的可塑性,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三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探索对策,把损失降到最低,以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强国富民”的宏伟目标做贡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贾馥茗.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2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3]万作芳.关于好学生标识的研究——“谁是好学生”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2(12):14-16.

[4]王玲.以人为本做新世纪合格教师[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0):115-117.

[5]闫冬良,马纪伟.医学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3-14.

[6]石成诚.职业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及与策略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105-108.

[7]魏晓明,丰捷.学历“查三代”是何道理[N].光明日报,2011-05-24(5).[8]潘涌,王奕颖.“韩寒现象”:教育的问题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87-190.■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成人合格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成人不自在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做合格党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Un rite de passage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