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问题教学”

2013-03-19 11:16丁维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8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教学法中职

丁维敏

(桂林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1 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列尔耐尔说:“‘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的从事创造性的经验。”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可让学生从中经历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方法体系”[1]。

可以认为,“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

现代教育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因其“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质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倍受青睐。“探究式教学”、“对话式教学”、“自主学习”等,其实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归根结底还是“问题教学”。

2 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的完成,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中职学校的学习往往带有较强的职业色彩,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会遇见的情况,在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进行“问题教学”的步骤如下。

2.1 问题设计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开始,设计有思考价值、简单有效的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基础。

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有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特别是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更多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在某些方面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导入,从学生的知识层面着手,同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有启发性、指导性、层次性、创新性、可参与性、可检测性。通过从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现象或者带有职业特点的问题入手,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慌,还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例如在上“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笔者先列举了打针时的注射角度以及体操中的自由转体,然后让学生列举出自己身边有什么“角度”,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起来了,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角度”。

2.2 问题导入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往往发生在课堂之外,设计好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是检验问题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

(1)创设情境,加以引导。

马赫穆托夫对“问题情境”有专门论述,包括问题情境得以产生的条件,问题情境的类型和功能,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等[2]。

(2)循循善诱,进行疏导。

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已有基础不同,也决定了最近发展区的不同,因此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和学习效果。对于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等,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起点出发,把问题细化、逐个击破,最终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耐心细致,予以辅导。

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作为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及时的辅导。通过“多讲解、多示范、多纠正”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2.3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是“问题教学”的关键一步,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进而根据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将未知的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问题教学法中提问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如:在学生自学之后让他们提出自学收获和感受的陈述性问题,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难等疑难性问题,还有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

2.4 学习中的过程控制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是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即使使用了问题教学法,提出了适当的问题,也不可能立马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障学习的连续性和达到“问题教学”的目的,我们还要对教学进行过程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始终将问题记在脑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的活动中来,抓好尖子生,帮助落后生。可以采取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一方面便于教师驾驭全局,另一方面可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当学生思路无法进一步深入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目前所获得的成果,还要及时引导,使学生回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向上,保证课程的进度。

2.5 点拨总结

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展示、讨论的基础上,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必须予以讲解。对于学生理解和展示不充分的,或是没能达到学习目标要求的,或是理论高度、深度不够的,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点拨或讲解;学生展示正确甚至精彩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并着重强调精彩之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做到突出重点。中职生本来数学基础就不是很好,学习自信心也不是很足,通过自己的总结以及教师的肯定,会使中职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2.6 检测达标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训练,要有坡度、密度、难度,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基本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等,拓展学生的思路,做到“放优生、促后进生”。在检测中,学生可以自我评估出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有助于课后的补漏补差。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不同,没有所谓的升学压力,因此在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上不如普通高中生,通过一定的检测,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7 课后反思

师生课后需要及时做好教育教学的反思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本次问题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设计存在哪些不足;教学方式、方法有哪些不足;课堂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课堂管理是否存在问题等。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有效的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3 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 用逻辑性的问题教学法指导数学教学

问题教学法通过合理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忆、整合知识。作为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性和条理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更加突出和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链。当提取这个体系中任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都可以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得到与之相关联的多个知识点,使得看似枯燥、繁杂的数学知识易于接受和记忆。

3.2 用现实问题引出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抽象性的自然科学学科,数学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对生活中复杂问题的抽象化,对此类学科的教学方法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将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利用学生身边的现实性问题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觉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与普遍性。

综上所述,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使具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并接受应用的过程。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用身边常见或熟悉的例子进行知识导入和引导。如果我们过于关注成绩、上线率、优秀率等数据问题而追求知识“速食化”,最终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1]马赫穆托夫.教学的问题性原则[J].教育研究,1985(10):2.

[2]马赫穆托夫.现代的课[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教学法中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