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市场调查分析

2013-03-19 11:16陈培波彭志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8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刘 畅,陈培波,肖 颖,彭志敏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有调查研究显示: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要解决这68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众多医疗单位招聘情况的调查,对医学专业就业市场与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就业对策,以便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高校提高毕业生质量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和内容

2012年4月8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会,共有758家单位参与双选会。我们随机抽取120家单位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0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

我们以众多相关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本校的特点编制了本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单位性质、优势、招聘计划、薪资标准、招聘渠道;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单位对国家就业体系的看法及建议;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单位对我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2 医学专业就业市场与就业现状分析

2.1 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层次比较低

所谓的就业层次比较低是指毕业生所就业的单位以县级及以下单位为主,工资比较低,医疗设备比较差。在所调查的单位中,医院等事业单位52个,占48.6%,主要以县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外资企业2个,占1.9%,主要是从事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企业;私人单位53个,占49.5%,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站、私人诊所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类专科毕业生相比本科类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层次比较低。

从岗位需求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的107个单位中,共提供就业岗位1442个,其中事业单位提供了544个就业岗位,占37.8%;私人单位及外资企业提供了898个就业岗位,占62.2%。对我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70.6%的毕业生选择到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去工作,只有29.4%的毕业生愿意到私人单位和企业工作。这就造成了政府和事业单位门庭若市,私人单位无人问津的现象,人为造成了就业紧张局面的出现。

2.2 就业单位薪酬标准与毕业生期望值差异较大,岗位优势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薪酬标准方面:我们将薪酬标准人为分成4个档次:(1)1000元以下;(2)1000~2000元;(3)2001~4000元;(4)4000元以上。结果显示,薪酬标准在1000元以下的有25个单位,占23.4%;薪酬标准在1000~2000元的有67个单位,占62.6%;薪酬标准在2001~4000元的有15个单位,占14.0%;没有能够给出4000元以上薪酬的单位。由此可以看出,近90%的单位提供的薪酬标准在2000元及以下。同样的4个档次,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1000元以下薪酬的只有1位学生,占0.2%;选择1000~2000元的有158位学生,占32.4%;选择2000~4000元的有243位学生,占49.9%;选择4000元以上的有85位学生,占17.5%。从两方面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选择薪酬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将有53.4%找不到期望的工作,而薪酬标准在2000元以下的单位也有将近53.4%的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岗位优势方面:被调查的107个就业单位中,对岗位优势关注前三位的是薪酬、用人制度和工作环境,分别为29%、27%和18%,而毕业生则优先关注专业、工资福利和个人能力,分别为32%、23%和22%。从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岗位优势的关注度存在很大差别。虽然在薪酬和工资福利方面存在着同一性,但是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于薪酬标准的看法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

2.3 就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就业单位招聘毕业生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74.8%的就业单位选择到高校组织的招聘会来选择优秀人才;12.1%的就业单位选择到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或社会组织的就业市场来招聘人才;少数单位通过学生主动上门求职来招聘人才。而在毕业生方面,26.2%的学生选择依靠家人通过动用社会关系来就业。虽然就业单位招聘的渠道多元化,但是一些基层卫生岗位仍存在着无人才可招的问题。

2.4 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重能力、重素质、轻学历

从本次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调查结果来看,就业单位对于人才素质、能力的选择居于前三位的是: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合作精神,分别达到49%、15%和10%。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选择更加理性化,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结构,更加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65.7%的用人单位认为个人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努力程度,学历层次高者,水平不一定高。对于已招聘的毕业生的使用,27%的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23%的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基层卫生单位和专业化的正规医疗卫生单位相比,经常面对的是一些细小繁琐的卫生工作,知识的专业化要求比较低,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就提示我们,专科学校教育在不能改变目前层次(发放专科毕业文凭)的情况下,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入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职业实践活动,尽量缩短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转换的时间,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劳动能力。

2.5 用人单位对目前就业问题的看法

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就业单位用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调查了就业单位对此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1)绝大多数(60%)用人单位认为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不够端正,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薪酬标准、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很难达到毕业生的心理期望值,这从前面的调查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这就造成了学校费尽心思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但学生对这些机会却没多大兴趣,学生的就业率始终没多大提高的现象。(2)近20%的用人单位认为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不够,彼此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通畅。政府制定的诸如户籍、人事档案等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需要。学校虽然制订了比较规范的就业指导计划,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就业指导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但是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训练,更多的就业指导是由各个班级的辅导员来执行,而这些辅导员缺乏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用人单位方面也存在着与学生沟通不及时,仅仅是通过招聘会这一条单一的纽带与学校、毕业生进行联系。(3)还有近20%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存在着滞后现象,严重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调查显示,70%的毕业生愿意到政府机构以及政府主办的医院去就职,这些医院在薪酬标准、福利待遇方面,确实极大地吸引着毕业生的眼球。但目前的形势是,这些医院广泛存在着人才饱和、人员超编现象,而广大的基层卫生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却长期存在着得不到政府的卫生资源投入、医疗设备差、薪酬及福利待遇低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基层卫生单位口碑差,毕业生不愿意去的现象,还存在着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比较单一,信息沟通不畅,一些即时的就业信息很难传递给毕业生的现象。学校缺乏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与就业单位联系、沟通的平台过少,这些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3 针对目前就业市场与就业现状的几点反思

3.1 政府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卫生单位的倾斜力度

在政府层面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尝试建立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模式,即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可以作为综合性医院的派出机构,与综合性医院共享医疗卫生资源,享受与综合性医院同等的福利待遇;可以通过采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与综合性医院协作的模式,综合性医院通过派出专家人员,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政府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通过加大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卫生单位的倾斜力度,切实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增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政府对社会薪酬标准的制订起着指导作用,可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薪酬浮机制,尝试应用薪酬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联动的机制,缓解毕业生的生活压力。

3.2 就业单位改善用人制度,建立人性化的用工体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就业单位层面,首先,要改善用人制度,彻底改变编制内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建立人性化的用工机制,对新进的毕业生实行边工作边培训的方式,提高毕业生医疗服务水平。根据每位毕业生的不同特点、专长,分配适合的工作岗位。再次,建立终身的人才培养机制。用人单位为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建立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用人单位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式教育”。

3.3 学校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要想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一是学生要具备符合市场要求的较强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校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强化就业市场意识,加大市场调研、开发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联系与沟通。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同时,把用人单位“请进来”,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创造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第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3]。在学生的培养上,一定要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订招生计划、完善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式。将就业状况与专业、课程设置适度挂钩,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参考指标。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知识讲座、就业政策咨询、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就业心理咨询等形式,教会学生在校期间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励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进一步明确职业意向,发展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第四,加强实习实训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要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尝试构建校企合作培训人才的模式,让医院参与规划学校的培训课程和技能安排,或聘请专家直接参与学生培训。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临床保持同步,对缩短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第五,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4]。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工作的手段也应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各地人才机构和学校就业网站的作用,促使学生和单位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联系”面试,实现网上“双选”和网上招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S].国发[2012]11号.

[2]张存贵.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18-20.

[3]赵学琴.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市场的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35-36.

[4]李建成,张志业,郝惠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00-103.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