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院校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使命担当

2013-03-19 17:08彭林权黄蓉生
外国语文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外语院校

彭林权 黄蓉生

(1.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1.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外语院校必须直面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安全是指国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或危险的状态。它既是客观状态,也是主观感受。(平野健一郎,2011:3)国家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内在深层次的纽带,而且是一个国家真正安全的屏障,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安全是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主题。

1.1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新要求

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文化传播新的变化,坚持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外语院校尤其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文化传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汇交锋,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中国一直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的“围剿”。捍卫国家文化安全,已成为我国所必须应对的时代挑战。WTO框架下,以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特征,鼓励各国、各民族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维护自身文化安全。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流一体化,外语学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语院校应教育学生树立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的正确观念,以开放思维,世界眼光,立足国情,发展自我,强我中华等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外语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以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摈弃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害文化,防止文化腐蚀。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于中国而言,更应强调发展中华文化,不歧视、不排斥外国文化,但要站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深刻意识到唯有发展,才是文化安全的根本保证。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之下,理应包含弘扬、发掘、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和吸收借鉴他国文化为我所用两层含义。在坚持多样性中发展中华文化,实现国家文化安全,是摆在外语院校面前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外语院校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颠覆战略应高度警惕。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美世界带来巨大冲击,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政府积极应对,GDP年增长率尽管有所下调,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但仍然保持在7.5%以上,因此有人预言,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重大调整,重返亚太,针对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意图相当明显。2012年11月,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后首访东南亚的中国邻国,拓展美国影响力,在中国周边制造遏制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从未放弃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且西化、分化中国的野心一定不会放弃。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美国对中国的策略是既接触又遏制,既不断制造事端,又不撕破脸面的双面伎俩。面对和平崛起而又沉稳发展的中国,美国想要战胜中国,西化中国,文化颠覆肯定是美国的首选。加之美国科技优势明显,推进文化殖民的方式多样,且其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上确有一部分人追捧造势,造成隐蔽战线上(或明或暗)涉及国家安全的斗争相当复杂。

外语院校的教学中大量涉及世界各国文化,学生不断受到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因此,外语院校一定要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文化安全意识,使其深入师生之心。外语院校更应注重“讲政治”的教育,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做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模范。在借鉴吸收引进西方优秀文化过程中坚持把关意识,把不良文化拒之教材之外,并在对外文化活动中适时推进中华文化进外国人的头脑。

1.2 外语院校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优势

语言交流是促进国际理解的基础,是中国外交的桥梁。中国的发展需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中国人的外交话语,向世界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外语院校是研究世界其他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教育机构,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涉外人才是外语院的重要使命。因其特殊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优势明显。外语院校学生的外语优势在世界文化交流交锋中起着促进文化交融的作用,语言的交流可以让西方公众了解中国,消解西方关于中国的杂音。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对外语院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外语院校应积极利用自身队伍优势,研究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式,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做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积极推动者。外语院校近年来积极投身海外孔子学院的兴办事业,在球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误读、误解和误判,展示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展现着我国文明、进步、民主、开放的大国形象。

全面开放的中国正在积极全面参与世界交流。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中都客观存在文化的交流。没有语言作为交流的桥梁和直接载体,国际交流无法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外语院校紧跟形势,培养复合型涉外人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在此进程中,可以说涉外人才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一屏障。

2.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外语院校的职责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张春贤:2007)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频繁激荡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的,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无疑是外语院校的职责所在。

2.1 培养符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需要的优秀涉外人才

中国的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在全球化语境下同西方强国交往中话语权仍然处于劣势。外语院校在推动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中承担着重要任务,那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涉外人才,并通过他们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话语权,一方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求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撑。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可以说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文化软实力还有待提升。

外语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涉外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外语专业本领,更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涉外人才的灵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备前提。面对纷繁复杂的西方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产品的冲击,外语院校的文化安全教育难度加大,任务十分紧迫。多元文化在外语院校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外语院校尤其重要。

2.2 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文化交流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文化交流,让世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其中,外语院校功不可没。大批外语学子活跃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战线,推动着中华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广播世界,为中华文化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外交、外事、外贸、国际项目合作、国际学术交流等诸多领域的涉外活动中无时无刻不传递着文化因素。虽然以语言为载体,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无不表现在外语学子的举手投足之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广大外语学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尊重他国文化,形成在共荣中互信,形成了文化安全支撑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安全。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012:16)虽有5000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在推进文化领域开放的时代步伐中,对外文化交流必然更加频繁。这既对外语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外语院校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美国原助理国务卿威廉·本顿曾说:“无论文化交流,还是新闻宣传,其任务都是推销美国思想。”(王晓德,2000:219)美国情报官员艾伦·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青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王晓德,2000:219)由此可见,对外文化交流中必然面临文化安全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外语院校必须特别强化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并使其成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方可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推动对外文化交流。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外语院校应积极参与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不断扩大招收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为文化战线输送涉外人才,让汉语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的提高,并逐步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丰富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

2.3 推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外域借鉴的科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安全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分有必借鉴发达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有益经验。当今世界,通过向他国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当代国际社会斗争与较量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手段。建立国家文化安全体系,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普遍性国家安全政策选择,并且都提出和制定了各自的法律保障机制。

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2005:15)曾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外语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世界各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经验的科学研究,积极为国家的文化安全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如美国利用其经济、军事、科技优势,以贸易自由为渠道,渗透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国的生活方式和公众的思想意识。中美文化关系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安全环境和战略走向的最重要因素(胡惠林,2011:171)。英国积极推进公共外交,发展英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语言传播而言,游走于外交和文化之间的英国文化协会在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表处(骆郁廷,2006:31);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日本开始推行“文化立国战略”;加拿大政府强调文化事业必须掌握在加拿大人手中,文化产品必须包含“加拿大内容”,以防止被美国文化淹没。德国加强德语网络研究,试图将德文打入互联网,与美国文化对抗。法国通过“杜蓬法”保护法语,并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广法国的网络信息。法国十分重视法语文化的国际传播,截至2011年12月底,已经在世界五大洲136个国家建立了1074个法语联盟。(骆郁廷,2006:35)

这些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之处。方法不一而足,但各国都积极维护自身文化安全,且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外语院校应走在涉外研究的前列,为国家文化安全建言献策。

3.外语院校担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使命的实践策略

文化开放的号角、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安全的新任务等一系列时代呼唤要求外语院校创新实践。在国际交往交流中,外语人才培养是基础性工程。外语院校应主动担当使命,把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涉外人才,为国家文化安全建功立业。

3.1 牢牢把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工作的主导权

外语院校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培养涉外人才的特殊使命要求外语院校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文化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只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是我国文化安全的最大保障。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政治方才能最终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导权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世界上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会发生剧变,其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西方的文化渗透丧失了警惕,导致本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崩溃,其教训十分深刻。在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的“西化”、“分化”图谋下,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会去占领。外语院校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特殊场所,学校党委首先要牢牢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政治方向,站在维护国家执政安全的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在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学习传播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外语院校身处我国文化安全阵地的前沿,重视文化安全工作是各外语院校的政治责任。

3.2 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外语院校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交汇交锋的特殊场所,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包括文化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外语院校有着特殊的学习环境,如原版的外文教材,课本内容很多是原滋原味的西方文化内容,可以说学生每天都浸泡在西方文化之中;外籍教师、留学生的近距离交流,思想碰撞时刻发生在课堂内外,他们的生活方式、言行举止、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外文歌曲,原版电影更是渗透着意识形态的渲染。这样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使得外语院校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工作中面临更加突出的任务。外语院校毕业生如何在事业生涯中运用自身专业优势,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从根本上巩固国家文化安全,外语学子承担着更重大的使命。因此,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制度体系建构上,把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纳入外语院校课程教育体系,体现外语院校特色,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教学组织、课程考核、实践锻炼等各方面精心组织,确保教育效果。

外语院校的教师队伍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开路先锋。外语院校的教学中外语内容较多,教学活动中处处体现着大量涉外的特殊性。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如何在学习外国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做到扬弃,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必须有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因此外语院校教师应主动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起好示范作用。外语院校应开设中国文化通识课程,外国优秀作品赏析,经典电影欣赏等课程,也可以开设文化安全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教学和考核,强化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终身受用。

3.3 加强学生涉外实践活动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指导

外语院校在学生涉外实践活动方面有独特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十分丰富,这为外语院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涉外实践平台,当志愿者直接为外宾服务是很多外语院校学生曾经有过的经历;开外语PARTY、沙龙,利用假期参加国外夏令营,举办外国文化周等等丰富多彩色涉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机会。但是,在丰富多彩的涉外实践活动中,学生零距离接触外国文化、直接向外国人展示中华文化,如何把握好分寸,是对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直接考验。如何才能通过这一考验,一方面靠学校日常的文化安全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在涉外实践活动中的全程帮助和指导。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可以预见,未来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一定会呈现出更加活跃、更加丰富的局面。这不仅为外语院校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为在校外语学子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遇。学生在涉外实践中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时刻不忘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繁荣中华文化进程中推进国家文化安全。

3.4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教育作为外语院校的一门必修课,配合课堂教学,辅之以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通过专家学术讲座、学生演讲比赛、辩论赛、图片展、警示教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课件大赛、模拟涉外活动、文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文化安全教育,发挥其显性和隐性双重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乐参与,真受教育,从而使自身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3.5 拓展和丰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的新途径

文化借助于网络技术克服时空障碍而在全球迅速传播,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播手段的革命,而且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也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一个全球的消费空间。然而,网上内容的无障碍传播也给我国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文化网络安全问题。外语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探索维护和推进国家文化安全的新途径。

网络在信息化时代成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锋中没有硝烟的新战场。网络文化背后一直隐藏着强势文化的渗透。西方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其文化价值观渗透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威胁很大。由于外语院校学生可以无障碍访问外国网页,在利用网络增强学习能力的同时,应克服网络不良内容的侵蚀。外语院校应当利用其专业优势,在互联网上积极作为,积极担当起排头兵的作用,与西方意识形态展开交锋,积极把我国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利用互联网向世界传播。

4.结语

国际化是外语院校在新时期的办学导向之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之一是把留学生引进来。千方百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在中国本土传播中华文化,并通过留学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语院校还应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师,通过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如此内外结合,外语院校一定能推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真正成为国家文化安全的推动者。

[1]韩国文化观光政策研究院编.文化产业政策10年:评价与展望[Z].2005.

[2]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张春贤.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EB/OL].http://hn.rednet.cn/c/2007/02/25/1140193.htm.

[4]骆郁廷.文化软实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平野健一郎.国际文化论[M].张启雄、冯青,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6]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外语院校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