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年寿行迹考

2013-03-23 12:04李峻岭杨锦先
东岳论丛 2013年9期
关键词:兰陵李斯游学

李峻岭,杨锦先

(1,3.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250100;2.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250002)

荀子的年寿和生平事迹,是一个颇具难度的学术遗留问题。自汪中、胡元仪、王先谦,至梁启超、钱穆、罗根泽、游国恩,无数知名的学者都曾留意于此,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尚未得出一个令学界信服和接受的结论。年代久远,资料有限,见仁见智,固不足怪。兹考稽群书所载,参照诸家成说,不妄议史料之非,不妄求具体而微,力图对荀子的行年作一个比较客观的粗线条的描绘。

一、二十余岁游于燕国

荀子,战国赵人,其生于何年,长于何国,群书皆失载。《韩非子·难三》云:“燕王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①高华平等:《韩非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77页。这是见于文献的有关荀卿生平的最早的资料,因《韩非子》多有后人附益痕迹,又与刘向《孙卿书录》之“孙卿后孟子百余年”②刘向:《孙卿书录》,载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57页。的说法相矛盾,故梁启超《荀卿与〈荀子〉》、罗根泽《荀子游历考》、游国恩《荀卿考》对此多持怀疑态度③罗根泽:《古史辩》第四册,上海:朴社,1933年版,第108页、第125页、第102页。。按,孟子的卒年有两种说法,一是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前304);一是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若按刘向“后孟子百年”的说法,燕王哙禅让时荀子尚未出生,自然不能议论禅让之事了。

那么《韩非子》与《孙卿书录》的记载哪一个更可靠呢?首先,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亲记宗师的行迹,谅必不诬。第二,《荀子·正论》篇有批判尧、舜禅让的内容,可能即是游燕时批驳燕王哙的言论。《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有擅国,无擅天下,古今一也。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这些话,显然是坚决反对禅让一事的。从语气推断应是反驳别人的记载。因此《正论》的这段言论,可能即是荀子向燕王哙所进的规劝之言,《韩非子》说燕王哙“非孙卿”也即起因于此事。第三,《荀子·正论》:“……二三子之善于子宋子者,殆不若止之,将恐得伤其体也。”梁启雄认为是荀子及见子宋子之言,子宋子即是《孟子·告子》之“宋牼”,孟子已称之为“先生”,当是孟子之前辈;荀子即见之则必见孟子。《孟子》外书载“孙卿子自楚至齐见孟子而论性”,外书赵邠卿虽已鉴定为赝品,然亦为周秦故籍,足为佐证。既及见宋孟二子,则与苏秦、燕王哙同时绝无可疑④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20页。。

从《韩非子》将“孙卿”与“子之”并提,将“非孙卿”列为燕王哙“身死为僇”的原因来看,荀子当时在燕国应该有了一定的影响,并参与了反对燕王禅让的活动,所以会引起燕王哙来“非”他。因之我们不难推断:第一 ,公元前316年前后,荀子当至少有二十余岁,才能具有相当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唯其如此,才能值得燕王一“非”。钱穆《荀卿考》认为,若“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则燕国内乱之时“荀卿至少亦当二十四五岁。”①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辩》,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302页,第301页。陶师承亦云:“西元前三一四年间,当燕王哙时,荀卿游燕,以今考之,年止二十内外。”②陶 师承:《荀子研究》,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第2页。燕王哙禅让是在公元前316年,若此时荀子为20岁左右,则他的生年应在公元前336年左右;第二,其时,荀子由赵国或由他国来到燕国。据《史记·燕昭公世家》:“燕昭王於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③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在这种情形下,荀子于燕昭王初期极有可能仍在燕国。

二、“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了荀子的生平大概: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位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④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刘向《书录》曰:“孙卿,赵人,名况。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是时,孙卿有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后世学者多依据此认为荀子在宣威之世以五十岁游稷下,以此推算,《史记》、刘向并云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兰陵令,李园杀春申君事在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即齐王建二十七年,则至春申君被杀,荀子至少有一百三十岁了,故学者多以刘说为不足信。是否“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应劭《风俗通·穷通篇》记载:“齐威宣之时,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自宋晁公武始,前人每据应劭《风俗通义》之文,疑“五十”为“十五”之讹,认为刘向、司马迁“五十”乃“十五”之误。胡元仪别传⑤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3页,第33页。、游国恩《荀卿考》⑥罗根泽:《古史辩》第四册,上海:朴社,1933年版,第94页,第104页。、梁启超《荀卿与〈荀子〉》⑦罗根泽:《古史辩》第四册,上海:朴社,1933年版,第94页,第104页。钱穆《先秦诸子系年》⑧钱穆:《先秦诸子系 年考辩》,上海:上海书 店,1992年版,第302页,第301页。均持此说。

按,此说未必成立。第一,司马迁、刘向在应劭之前,其距离荀子的时代较近,资料的收集必丰富于应劭之时,再加上司马迁著《史记》,态度严谨,所谓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绝非空想妄议。第二,细审《风俗通义》之文,其撮录自《史记》、《书录》,一望可知,“五十”变成“十五”,此前并无文献记载或者考证痕迹,至《风俗通》才变为“十五”,要么是应劭著书节抄时的失误,要么是《风俗通义》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版刻的讹误,是不足为据的⑨参见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14页。;第三,“始来游学”,“始”字含有晚来之意,大概以稷下学宫名声之盛,天下学者风向焉,而荀卿则五十岁才来齐,所以司马迁称其“年五十始来游学”,若“五十”果作“十五”,则前后文气显然不符,胡适认为:“本文说的‘年五十始来游学’,这个‘始’字含有来迟了的意思。若是‘年十五’,绝不必用‘始’字了。”[10]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页。刘师培亦认为乃《风俗通义》刻本之误[11]参见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14页。。第四,汪中《荀子通论》引《颜氏家训·勉学篇》云:“荀卿五十,始来游学,尤为硕儒。”又曰:“子推所见古本《史记》如是,未可以为伪字。”[12]王先谦《荀子集解》 ,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3页,第33页。表明颜之推所见《史记》、《书录》古本,确作“五十”,不作“十五”;第五,前面已说明,荀子游燕在前314年,游齐是“年五十”而不是“年十五”,荀子游燕不仅不可怀疑否定,反而与《史记》的记载相一致。

三、荀子始游齐当在湣王末年

稷下学宫自桓公、威王、宣王数代经营,至宣王后期和湣王初期而臻于极盛。《盐铁论·论儒》说齐湣王:“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强国篇》荀卿子说齐相曰:“……今巨楚县吾前,大燕鰌吾后,劲魏钩吾左,西壤之不绝若绳,楚人则乃有襄贲、开阳以临吾右,是一国作谋则三国必起而承我,如是,则齐必断而为四三,国若假城然耳,必为天下笑。”此乃是谏湣王矜功一事。不到一两年,果然五国伐齐,湣王奔莒被杀①游国恩:《荀卿考》,《游国恩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01页。。且如胡适所言荀子于襄王之后来齐,此言乃是事后总结,国破君亡为天下笑已成事实,再进谏便没有意义了。按齐国灭宋在齐湣王十五年。越二年,燕国大将乐毅将秦、魏、韩、赵之师攻入齐都临淄,齐湣王逃奔莒地。据此推断,荀子自燕国抑或其他国家来齐游学,当在湣王伐宋和奔莒之间,即公元前286至前284之间,去齐适楚当在湣王奔莒之后,荀子此时约在五十一二岁。

胡适认为,《史记》自“之术”二字起至“炙轂过髡”三十九字为错简;“荀卿最为老师”句上有“而”字,当以“邹衍田骈之属已死齐襄王时”为句,于是卿之来齐“在襄王之后”②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页,第267页。。日人泷川龟太郎考证亦读“齐襄王时”四字上属,并引郑当时传“郑君死孝文时”为例,因谓“卿游学在襄王即殁之后”③引自龙宇纯:《荀子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7年版,第6页。。胡适认为齐襄王时四字为“状时的读”,“状时的读”与所状之本句间绝不可以隔以“而”字。但“而”字为转折连词,犹言“于是”,上承“田骈之属已死”,本传中“而荀卿三位祭酒”、“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类此者屡见。且“死”之下无“於”字,在古文中文法未通,即便是现在也感到别扭。“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而”字当有强调或者突出之意,如《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鲁昭公之二十二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其在时间状语之后、主句之前均有“而”字,根据文义则强调主句所讲内容。如此看来,是为突出或者强调“荀卿最为老师”、“三为祭酒”,盖自稷下学宫以来,有此殊荣者鲜,司马迁于此有褒扬之意无疑。

陶师承认为,《孟子荀卿列传》乃由孟子传、邹衍及齐稷下先生传及荀子传组成,自“邹衍之术”至“炙轂过髡”四十一字毫不涉及荀子,应是上段《稷下先生传》错简至此,应将此四十一字补入上段,则文义均合。四十一字为“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轂过髡。’”此段文字乃稷下诸先生之概论,应是诸先生传之末段,如此文义均合。而《荀卿本传》则当该作:“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④陶师承:《荀子研究》,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第9页。当是。

齐襄王即位五年(前279年),田单始复国;六年,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八年,田单攻狄。可见襄王前期,干戈是务,及国家平靖,重建稷下学宫,“修列大夫之缺”,大概已到中晚期了。其时,田骈等人俱已不在人世,荀子由稷下后学变得“最为老师”,这时他已六十余岁,从楚国抑或其他国家返回齐国,“三为祭酒”。

四、荀子曾应聘于赵秦二国

荀子在襄王中后期重返齐国,这次在齐国可能住了十余年之久,并曾以学官领袖的身份应聘诸侯。刘向《书录》云:“孙卿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及秦相应候。”《儒效》篇也记载荀子见秦昭王和应候范雎的事情,按,范雎以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封应候,其年乃齐襄王十八年。

《史记·赵世家》记孝成王元年(前265)时,秦、赵便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冲突,荀子此时自然不可能再在秦国呆下去,或者,他可能早在公元前266年就回到赵国。因此,他游秦的下限可以定在前265年。而范雎于前266年始封为应侯,那么,荀子应该是在这一年来到秦国的⑤梁涛:《荀子行年新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此时,他已经七十岁左右了。

《孙卿书录》又云:“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而《荀子·议兵》篇则记载他与赵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并没有说明临武君是谁。按,杨倞《议兵篇注》谓临武君是楚将,未知姓名。他引《楚策》云:“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春申君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以为拒秦之将。’”可见,此临武君并非孙膑,因此胡适说可笑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页,第267页。。

荀子议兵的时间,各书没有明确记载。《议兵》篇曰:“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秦夺之。”杨倞注云:“上地,上党之地。”韩桓惠王十年(前262),秦军攻取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县),完全截断了韩国上党郡同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国当政者非常恐惧,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上党郡守冯亭因不愿降秦,就将韩国的上党郡十七县献给赵国,以求得赵的保护。赵国接受了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①班固:《汉书·冯奉世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这就是《荀子·议兵》篇所说的“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的过程。但至公元前259年时,秦军又乘长平之役,从赵人手中夺走了上党。《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说秦王时提及此事说:“代县三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②《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5页,第566页,第567页。这就是《议兵》篇所说的“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二年之后,即至公元前257年时,秦军邯郸战败,局势又急转直下,上党又为韩国所收复。公元前247年4月时,秦军又攻取上党郡,平定了赵的晋阳,重新建立了太原郡。《史记·韩世家》所载与《荀子·议兵》篇的记载若合符节,据此,可以推测出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与临武君议兵的时间。在公元前259年以前,秦人并没有攻下上党,而荀子议兵时却谈到了“韩之上地”,“秦夺之”这一事件,可见将荀子议兵的时间应在前259年秦取上党之后,在前257年秦军战败邯郸复失上党之前,当是孝成王十年即前256年。

在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形势非常严峻,这时的荀子回到赵国,议兵于孝成王前,希望能够为国分忧,但荀子崇尚儒术,言称三王,不合时宜,不被赵王所用。出使诸国完毕,他于是又回到了齐国。

五、再次到赵国,终于楚国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又载:“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按《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春申君相楚在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则当齐王建十年(前255年)时,荀子已经离开齐国前往楚国,并当上了兰陵令。其时,他已是八十岁左右的长者了。

荀子这次由齐适楚,主要是因为遭受了齐人的谗言。荀子在楚为兰陵令不久,却再次蒙受了同样的耻辱。《战国策·楚策四》载:“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鄗,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藉之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③《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5页,第566页,第567页。《孙卿书录》记载略同,惟不言“为上卿”之事。《战国策》姚宏注云:“荀子未尝为上卿,《后语》作‘上客’,当是。”据姚注,则《楚策四》之“上卿”当为“上客”之误。时平原君为赵相,“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④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荀子返回赵国之后,极有可能成了平原君幕僚中的上客,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孝成王宫廷中的上客。

荀子在赵国逗留了多久,不得而知。《楚策四》又载:“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⑤《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5页,第566页,第567页。荀子致书辞谢。《孙卿书录》接述其事曰:“孙卿遗春申君书,刺楚国,因为歌赋,以遗春申君。春申君恨,复固谢孙卿。孙卿乃行,复为兰陵令。”荀子由赵返楚,其时在楚考烈王十六年(前247年)以前。《史记·李斯列传》云:“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以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至秦,会庄襄王卒。”秦庄襄王卒于前247年,其时李斯在楚国辞别荀子而入秦,则此前荀子已来到楚国,第二次当上了兰陵令。荀子这次做兰陵令,连续做了十年之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春申君死于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其时荀子已近百岁。荀子离任以后,“老于兰陵”(刘向:《孙卿书录》),“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六、荀子卒于秦灭楚之时

荀子到底卒于何年,群书皆未明载。《史记·李斯列传》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可知,《谏逐客书》之后,李斯方得志于秦,时在前236年后。《盐铁论·毁学篇》云:“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⑥汪中:《荀子通论》,载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2页。据《史记·秦本纪》,李斯相秦,在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与三十四年(前213)之间,那么,荀子活到了秦统一天下之后。姑且以李斯相秦在始皇三十一年而论,其时荀子已近百二十岁。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史记·李斯列传》:“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梁启超也曾经认为,“李斯相秦,荀卿为之不食”,或是附会“李斯述荀卿‘物禁太盛’一语”①《荀子二十讲》,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写出的,很有道理。因此,《盐铁论》所载“李斯之相秦”而“荀卿为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应该是附会《谏逐客书》之后,李斯受到秦王信任并作了廷尉一事。

《荀子·尧问篇》篇末“孙卿迫于乱世,鰌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这是荀子弟子记载荀子的生平,所言应不虚。“上无贤主”应是指荀子周游了几个国家却无一能用之者,此事无有异议。“下遇暴秦”,则学者多以为荀子看到了秦统一全国的局面。姑且论之。按,始皇二十一年(前226)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下十余城,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兰陵在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至今仍有荀子墓②王文楚:《南兰陵郡与兰陵县》,《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如此看来,在王贲的这次攻楚中,处于楚国北部的兰陵就陷落了。因此,《尧问篇》的“下遇暴秦”,应是指荀子经历了秦灭楚的过程,直面了秦国的残暴。秦灭楚在前226至前223之间,大概荀子卒于此三年的战乱之中。此时,他几近百一十岁了。

汪中《荀子通论》:“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铎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卿,名况,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③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1页。据《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卒于孝景前五年(前152年),卒时年有百余岁。若如荀卿卒于公元前237年前后,其实张苍只有十多岁,似不得从荀子习《左氏传》。若荀子卒于秦始皇二十一年之后,其时张苍二十余岁,亲炙荀子之门,身负传经之托,方显得较为合情合理。

综上所述,从客观的资料出发,得出比较近似的结论应是:荀子大约生于周显王三十三年、齐宣王七年、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前后,卒于始皇二十一年、齐王建三十九年(前226)之后,年百余岁。

附:荀子行年表

周显王三十三年(前336年),荀子出生

周慎靓王五年、燕王哙五年(前316),燕王哙让国子之,荀子约于此时来燕,年20岁。

周赧王二十九年、齐湣王十五年(前286),游学于齐,年50岁。

周赧王三十年、齐湣王十六年(前285),荀子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周赧王三十九年、齐襄王八年(前276),由楚国回到齐国稷下,最为老师,年60岁。

周赧王四十九年、齐襄王十八年、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荀子游秦,年70岁。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五十一年、赵孝成王十年(前256),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年80岁。

秦昭王五十二年、齐王建十年、楚考列王八年(前255),适楚为兰陵令,年81岁。

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李园杀春申君,卿废兰陵令,年98岁。

始皇二十一年(前226年),卒,年110岁。

猜你喜欢
兰陵李斯游学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
李斯自食苦果